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因信而托 以文教化”,关于信托文化建设的深度思考

来源:信托百佬汇   2022-08-30 11:22:46

系信托理论研究与实务经营从业者

“文化”与“自然”相对应,是一个定义极其宏阔、宽泛、纵深,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追本溯源、咬文嚼字的话,文,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在身上刺花)”,即“纹”的古字(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后世不断地由此引申出其他含义,如花纹、纹理,现代汉语中“水文”“天文”的“文”字也是指自然界中某些呈“纹路”状的现象。远古及至秦汉时期的文字是用锐器刻划在岩石、甲骨、合金、木牍、竹简上的(可能引发古人其类同于纹身的联想),所以引申为文字。“花纹”是有条理的,又引申为“文章”“条文”;“花纹”是赏心悦目的,又引申为“文采”“文雅”“文饰”,由此又引申出指有各种仪节组成的礼乐制度等一类古代文化。至于“文物”“文辞”“文武”等词中的“文”字的含义都用的是“文”字的引申义。

化字,始见于甲骨文,由一个头朝上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组成,本义是变化。由本义引申为通过教育使风俗、人心发生变易,即教化。也指自然界从无到有、创造化育世间万物的状态和过程,即造化。“化”在现代汉语中又表示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或表示将某种事物普遍推广,作后缀用。

“因信而托 以文教化”,关于信托文化建设的深度思考

“文化”一词的基本核心,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出自《周易》),即“以文教化”,是传统的、与群体紧密相关的价值观念。归根到底,文化是指特定人群的共同生活方式,是以人为中心的共同追求和取向。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直立行走,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了语言文字、产生自我意识,即人类诞生之日起,也就有了“文化”。采摘渔猎、游牧豢养、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制陶炊事、手工制作、信息传递、商业贸易、经验习得、传道授业、著书立说、部落氏族、城市乡村、民族国家、战争和平、工业革命、电气化、计算机、区块链、比特币、人工智能......这些被天经地义地、当然地视作“文化”,而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星辰大海、高山江河、荒漠原野、雨林丘陵、野生动物......被视作“自然”。但实际上,文化相随着人类在自然中的孕育诞生,与自然的相处,对自然的索求收受、吮吸汲取、“改造”“征服”而诞生、发展、变易。没有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也就无所谓“文化”。所以人类接近、观察、触碰、融入自然的方式方法,采用工具、心理心境的不同,也是“文化”:当背包客、住青年旅社、行万里路,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游历大好河山,饱览世界壮美风光,是一种文化;打飞的、一日千里、多城奔波的商务之旅,也是一种文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一种文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是一种文化。先忧后乐、兼济苍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文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独善其身,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又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干?”时,先生的回答):虽然有点唯心主义,但却忘言而得意,如引人顿悟的高明禅师,指示了文化的深层奥义和终极意涵。

上述种种,并不是作者有考据癖,而是对于文化这样一个纵横无边、高度无限、无法准确定义的词汇、概念和命题来说,只有从根本上进行追溯和阐释,才能更好地展开下面的话题,继续我们的思考和探讨。

信托文化本性上是一种行业特质和职业操守的道德体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认同。最简单的以三个产业的划分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农业的文化特点,大致可总结为顺天应命、敬畏自然,注重时令、遵守规律,简单分工、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辛勤劳动,强调承继、重视传统,聚族而居、善良平和,安土重迁、守望相助。工业的文化特点,简单地说,大致是细密集约、节奏同步,追求规模、组织集中,仔细准确、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严格,标准效率、通用同质等等词汇。第三产业主要是商业贸易与现代服务业,追求的是意思自治、公平交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信谨慎、以义制利,忠于所托、一诺千金等等理想状态下的价值观。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行业文化特质的形成历史。在远古时期,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没有剩余产品或只有很少的剩余产品,社会关系极其简单。漫长的封建社会,“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一个牛郎加一个织女,就可以解决生活问题,与外界交换很少。社会关系长期以来不过“士、农、工、商(四民分业)”之属。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需求进行的交易的频繁化就出现了行业,社会职业的种类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早就有了。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已注意到了专业的区别与重要性。又有“两个秀才谈书,两个屠夫谈猪”的民间谚语,讲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同时也凸显行业的区隔。

发展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职业分工与区别也爆发性地增长起来了。分工发挥了比较优势,带来专业化、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高的质量,社会也逐步发展成为“分工社会”和“专业社会”。现代社会,分工极为细密,世外桃源已成绝响。这就要求人们相互负担起受托责任,相互诚信负责,相互在流程上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种“分工­;­;——专业——信托”的逻辑思路与进路。

所以我们说,因为有职业经理人对股东承担信托责任,才会有公司治理,产生现代企业制度。又譬如说,出版社有“责任编辑”,政府部门施行“问责制”。作为教师,向往的楷模是象孔子一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否则“误人子弟犹如杀人父兄”,多么严重!这就是教师的信托责任。作为医生,最高境界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若走到反面则成了“庸医误人”,这就是医生的信托责任的写照。所以学校教育孩子,医院收治病人,老人在养老院颐养天年,都是人们对这些服务机构的信任与托付。相应地,这些社会机构承诺并担负信托责任。这种形式推广至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治领域,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与法律架构得以搭建,其核心理念就是“信任与托付”——“承诺与担负”,亦即整个社会职业的区隔、划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结果,社会分工基于信托特质,进而整个社会的凝聚也可以视为信托网络的编织与缔结,是为“泛信托时代”之到来。

再进一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讲,信托应是一种社会分工衍化而来的,地球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早期几乎相互隔绝的地域内,不同的发展道路上所得到的共同的、义理共通的智慧的结晶、文明的芯片。它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社会关系,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信托关系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维系人的社会性的基本关系,成为一种对人生存方式的制度安排。它充斥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信托的理念、行为和经营仰俯皆是,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每时每刻,在每个地方,或旗帜高扬、或潜移默化地存在着。“信托”是一种最基本的、普适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理念,一种机理,恰如有阳光就会有影子,有大海就会有波浪一样,自然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举止、思考反应中。它“足及生活每一天”,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是深刻的,它全方向、多层次地介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的社会其实就是一个“信托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幽远深邃的信托道理,它踏雪无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质上存在这样一个信托的概念与层次的递进:

“因信而托 以文教化”,关于信托文化建设的深度思考

这也就是同行先进所表达的意思:信托,乍一看是金融工具,再一看是法律制度,最后看明白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文化。

在对信托公司作为企业及其所在行业所依存的法理基础、机构性质、展业逻辑、营商模式、应用功能和社会价值有了更充分确凿的了解和认识后,在更为深邃和宏观的历史、现实背景的幕墙之后,我们可以来更为完整和准确地考察法理意义之下、金融体系范畴之内、对于作为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非银金融机构、广义投行机构、作为可以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终极解决方案的金融服务商,作为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为宗旨和归依的社会服务机构的信托公司而言的“信托文化”:

信托文化,是信托公司以信托关系为基础,以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回归信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形成“诚信、专业、勤勉、尽职”的良好价值理念。信托文化所包含的本质属性,可总结为:以帮助人们在处理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事务时达成自由、安全和高效的目的为依归,以明确受托人应享有的权利和所负担的义务为核心,以权衡委托人自由意志的延展和限缩尺度、界定受益人受保护的范围和深度为重要组成部分。

行业协会提出了信托文化建设的五年规划,从2020年到2024年,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分别是信托文化教育年、信托文化普及年、信托文化确立年、信托文化深化年、信托文化提升年,作为系统工程,有步骤、有计划地向纵深开展,引导信托公司回归受托人定位,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达致全行业加快转型、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繁荣,服从于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之目的。2019、2020年连续两届中国信托业年会的主题,分别是“弘扬信托文化强化合规建设”和“受托人文化”。

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金融行业,目前也都在全面开展行业和企业的文化建设。例如,各家券商都要制定实施本公司的《文化建设配套制度和改进计划》等。而信托公司当前开展文化建设的现实重要性及意义在于,整个行业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反复的局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金融领域不确定因素纷繁复杂,市场风险积聚和行业监管趋严,“资管新规”即将全面实施,行业制度优势、牌照优势、先发优势逐步丧失,面临融资业务转向投资业务、被动管理转向主动管理、项目标品化、产品净值化,调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信托文化,增强行业命运共同体所有成员的文化自信心和自信力,是切中实际、适逢其时、很有必要的,任重而道远。整个行业应顺时应势、集中力量、形成合力,鼓吹呐喊,分工合作,共同努力,重拳出击,弘扬文化,建筑品牌,以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态度去履行光荣职责、完成必达使命。

再详细一点,抽丝剥茧地来进行分析,仍然是在全行业层面,由于根深蒂固的大陆法系单一所有权的观念与作为舶来品外来户的英美法系双重所有权的理解互不相融的问题和困惑并未完全解决和消除。在现今的中国,尽管自“一法两规”颁布以来,信托行业办成“主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做专业的受托人的制度定位逐渐明确,各公司努力淡化固有投资机构色彩,努力拓展本源业务,积极按照信托业务规律完善公司治理、内控机制、业务流程和激励约束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信托理念尚未全面准确深入人心,信托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些矛盾、困扰和冲突时有发生,制度不兼容(有学术观点有认为,信托本质上是一种附属了经济价值的法律架构;投资者则只认识到信托是一个金融工具和一种理财手段,对于其服务社会发展进步的多项职能、消弥贫富差异促进共同富裕的公益慈善作用的了解不深刻不精准),关于信托的投资者教育工作还在路上,任重道远。并且由于信托行业多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负面评价,信托业的标签化和严监管的问题也深深地困扰着所有从业者,出现了“意识不牢、守正不足、忠实不够、专业不强”的普遍性的行业问题。而要应对这个难题,改变这种颓局,单靠一两个公司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容易造成外部不经济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最理想的思路、最富效率的方案是荟萃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重拳出击,依靠大家有组织、有系统、有条理、有步骤、有层次的共同努力,打破人们思想上对信托业发展的禁锢和藩篱,整个行业团结一致,重塑行业社会形象,努力搞好品种开发、营销和业务创新各项工作,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做事情去扩大信托的影响,弘扬信托的精神,彰显信托的优势,使大家认识信托、接受信托,使信托观念广泛深入人心,使信托业务拥有可以广泛开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土壤、社会信誉,使人们自觉地把“信托”作为应对社会矛盾、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常用武器,使“信托”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成为增值保值的金融利器,使信托制度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方面更加发挥独特功能和强大作用,使大家离不开信托、言必称信托,使其显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那时中国的信托事业定将兴旺发达,月异日新!

再从公司层面来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间,全国的信托公司从无到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发展壮大,八仙过海、各展其能,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向社会和各类投资者提供自己的特色产品和金融服务。通过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投融资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组合运用等多种方式,使广大社会百姓和机构投资者手中的资产得以保值增值,同时使资金需求者得到了充裕、可靠的资金供给,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通过标品信托、股权信托、绿色信托、养老(金)信托、介入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业务种类,强化主动管理,实现向投资类业务转型,使项目标品化、产品净值化,符合“资管新规”等监管要求,引领行业潮流;通过股权表决权信托,在国内国际企业合资合作、并购重组、寻求外源性融资过程中发挥巧妙作用,平衡各权利主体的利益诉求,去除经济资源优化置配过程中的拦路虎、绊脚石、促成“美满”姻缘,实现合作多赢。通过家族信托、遗嘱信托和公益信托,帮助委托人不受时空限制地实现自己的意志,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帮助社会上大量的NGO区分公益事业中的事务管理性工作和投资理财性工作,造就其“透明玻璃口袋”,增进社会福利、强化监督机制、增进公信力,维持其事业永久持续。此外像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资产证券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产业、涉众型社会资金存管的法理设计、政策制度、实践运行中都大量运用信托的基本法律观念和实务工具。

行业所依托凭据的信托法理,作为一种以信任为基础、财产为核心、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完全可以满足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这两项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为委托人实现了意志自由与经济效率的双重目的。信托公司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敢为人先,不惮于创新求变。信托公司历来有金融百货公司、金融业轻骑兵、改革急先锋和创新试验田的美称。信托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无数个第一(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第一只股票小飞乐、第一批证券营业部、最早的证券交易所、第一只公募投资基金等等等等, 都是信托业参与其中甚至主导发起的。信托直接参与和创造了中国20 世纪80 年代后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直接融资市场),而且在实务中做出了很多创新,比如说它最大的贡献就是,信托产品的客户收益率实质上突破了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管制和抑制状态,在利率市场化方面率先发挥了资金的价值发现这一重大作用。而且它所创造的结构化产品设计、阳光私募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法理独特、设计灵活、运用广泛的特点,为社会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了人民群众在财富管理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跟随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很明显,努力挖掘展现这些行业特点与优长,进行公司信托文化建设、信托理念培养、金融品牌构筑、社会形象树立,将有力地配合、辅助业务开展,襄赞、引领事业进步,助力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在具体实施层面,作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各家信托机构要想做好企业的信托文化建设工作,就要做到将其与公司基层党建工作、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施行、公司经营管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几个方面相结合,联动实施、齐头并进。在此强调一下个人思考中信托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问题。

如前所述,信托文化本性上是一种行业特质和职业操守的道德体现。无论是总结概括良好信托文化所具有的“忠诚守信、持续稳定、财产独立、灵活创新”之核心特征,“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文化、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宗旨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文化、依法合规经营的底线文化、坚持职业操守的品质文化”的五个中国特质,“专业、勤勉、尽职”的良好信托文化要求,“守正、忠实、创新”的受托人文化基本特征,还是通过“树立一个意识(受托人意识)、牢记两个使命(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养成三个习惯(遵规守纪的习惯、埋头实干的习惯、勤勉尽责的习惯)、提升四个能力(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专业化资产管理能力、综合化管理服务能力、信息科技支撑引领能力)”来建设受托人文化,都是如此。但同一个信托行业内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表现又绝对不是一模一样的,由于先天基因、历史沿革、股东背景、地域特征等要素的不同,在经营管理中,有的公司稳健厚重,有的公司大胆激进,企业文化是各有特色、各呈色彩、各具禀赋的。信托文化与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亲近的、“并集”的关系,它们既有重合的共性,又有个性之差异。

企业文化再上一层的概念是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一个组织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企业文化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企业愿景、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

所以在当下,行业内各成员企业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振奋激发员工精神斗志;强化信托文化建设,塑造公司良好社会形象,并使二者无缝对接、完美融合、高效结合、发挥作用,改善、增进公司经营管理的软实力、硬能力、大指标,就应该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思绪重点和焦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