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最后一个月!银行自查整改倒计时

来源:支付百科   2022-08-23 17:22:49

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出售用户信息的情况屡见不鲜,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大环境下,监管部门也要求银行全面自查。

前不久,银保监会办公厅向各银保监局,各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直销银行以及保险机构下发了《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要求银行全面自查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01

倒计时1个月

《通知》指出,银行等机构要对照“银行保险机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主要表现形式”,全面摸排本机构2021年以来与消费者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相关的经营行为和管理情况,深入查找本机构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

对于发现的问题, 银行要确保整改到位,不当操作行为要立即叫停或纠正,出现泄露个人信息等严重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权问题的,要问责到人;对涉及违法犯罪的问题,要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根据银保监会披露,目前银行业涉及到的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乱象, 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收集、个人信息查询、个人信息使用、个人信息提供、个人信息删除等几个方面。

比如在个人信息的收集上,有的银行在未取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利用App获取手机通讯录、监测输入内容,未主动披露隐私政策,以及通过非法途径盗取或购买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情况。

相较于个人信息的收集,违规提供个人信息给用户带来的后果往往会更加严重。有银行在未获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用户个人信息提供给外部机构或其他个人,向外部机构或个人贩卖消费者个人信息。

按照规定,此次专项整治共分为三个阶段,8-9月为银行的自查整改阶段,自查整改完成后,监管部门将进行抽查,而 银行自查整改的截止日期为9月20日,目前留给银行的时间仅剩下一个月了。

02

多家银行被罚

近年来,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案件频繁发生,即便是银行机构,也与多起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摆脱不了关系,其中很多是因银行员工的违规行为所引起。

此前,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广东省个人信息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在公布的案例中,就披露了部分银行员工泄露用户隐私的现象,目的是为了获取非法收益。2017年至2018年期间, 某银行客户经理王某利用职务之便,无视银行内部的规章制度,非法出售在业务活动中获取的31465条银行客户账户信息 ,使客户的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犯罪事实确定后,银行员工和所在的银行通常都会受到处罚,对于银行员工而言,不仅会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还有可能会面临法律的制裁。

实际上,很多市面上流通的个人信息,都是从银行员工手中流出来的, 这些客户个人信息流向了贷款公司和信用卡销售人员。 由于银行客户中有的申请贷款遭到拒绝,又有资金方面的需求,因此也是贷款公司的潜在客户。

虽然银行员工获得了蝇头小利,但客户却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骚扰,给用户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其负面的影响,个人信息的泄露与买卖,也是各类电销电话的源头。

近年来,多家银行因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被处罚。2019年,交通银行(行情601328,诊股)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信用卡中心均因对客户个人信息未尽安全保护义务被上海银保监局处罚。2020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的6家分支行因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等,被中国人民银行合计罚款超4000万。

今年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成都中心支行更新的处罚公告显示,农业银行因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等7项违规,被处以警告并罚款223.2万元。

随着“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事件多次引发热议,可以看到,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的检查和处罚力度,面对着越来越高的处罚成本,银行势必也会做出调整,持续强化内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