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发”4号文到“中发”36号文:双碳目标下谁将受益?
来源:CFC金属研究 2021-10-22 11:24:53
事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9月23日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今年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绿色发展”提高至国民经济管理的战略层次,详见建投碳学团队于2月23日发布的《抽丝剥茧,解读中央文件释放信号》。今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做出了推动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决策,紧接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文件,编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分领域分行业实施方案。
正文
时隔7个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意见》,作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中的“1”,本次《意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或成为指导各行各业“拧成一股绳”的顶层政策文件。
《意见》将“绿色发展”再次提高至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的战略层次。值得一提的是,2月印发的《指导意见》发文字号为国发(2021)4号,而本次《意见》发文字号为中发(2021)36号;中发文件属于党口发文,偏重于全国工作部署、宏观政策和重要事项,是对党组织内部和国家整体的指示,可见“绿色发展”从“国民经济管理”再次被提升至中共中央统一部署的战略层次。
《意见》吸取前期实践经验,倡导全社会共识。“双碳”工作推进实践中,出现一些例如“运动式减碳”的棘手问题。面对摸索中遇到的困难,本次《意见》明确了工作原则,强调“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较《指导意见》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国情。《意见》首次提及“全社会共识”与“全民参与”,说明“绿色发展”的战略将渗透到各行各业、贯彻到生产与消费。然而,由于其属于顶层设计文件,《意见》的具体内容仍不够细化,也难以明确具体的责任单位,后续将会由“1+N”中的“N”进行内容和措施补充。
《意见》目标规划切实可行,大致呈线性变化。《意见》循序渐进规划“双碳”目标,按照《意见》的阶段性量化指标,图表3展现了2019-2030年的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增长,森林覆盖率大致成线性增长,森林蓄积量2019-2025年年均增速为0.42%,2025-2030年年均增速为1.11%。
根据世界银行官方数据,2005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1.634(kg/按2010年不变价格美元),我国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了48.4%,计算得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0.843(kg/按2010年不变价格美元),并根据《意见》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下降目标规划,估计202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0.691(kg/按2010年不变价格美元),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0.572(kg/按2010年不变价格美元),《意见》中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值逐年大致呈线性下降趋势。
煤焦钢产能产量仍有较强的压减预期,碳汇项目风口将近。《意见》共提出31条分类措施,建投碳学团队精选了其中与工业品和碳排放权交易紧密相关的意见,对其释放的信号进行简要解读:
1)供给侧:高耗能项目产能受限程度有差异。按照产能限制力度由高到低排序,钢铁、煤炭 >; 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 >; 煤电、石化、煤化工 >; 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 >; 煤制油气;未来,煤焦钢产业供给端仍有较强的压减预期,关注阶段性错配机会。
2)消费侧:设置能源消费上限,明确煤炭和石油消费达峰路径。“十四五”期间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期间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石油消费“达峰”;展望后市,地方政府均有降低煤炭消费量的任务,煤炭供给增量尚无空间,目前非化石能源未能稳定供应,煤炭紧缺的局面短期难改。
3)频频提及“碳汇”,下一个风口将近。较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意见》中“碳汇” 这一概念屡次出现,提出“农业固碳增效”、“巩固碳汇能力”以及“将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全国CCER系统重启在即,碳汇项目或迎来一波发展红利。相比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碳汇是性价比更高的从大气中移除碳的方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碳汇是“碳中性”的,例如植物碳汇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强弱对比关系,林业碳汇项目注册CCER需要遵循相关的方法学。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