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银行 >

让保险成为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2021-04-29 10:24:18

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近年来在人口红利、政策支持等大背景下,保险代理人队伍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14年,保险代理人人数达到325万,2019年达到912万,随之进入盘整期,近几年代理人总量保持在800万以上。

保险代理人有严格的考核,每年都有大量人员进入保险业,也有大量人员离开保险业。初略估计,从事过保险销售的代理人累计人数可能高达6000万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接近9亿人的规模,累计保险代理人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不低,每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保险代理人(含已经离开保险公司的人员)。每个保险代理人都在家族、亲友中宣传保险理念和风险意识,这个庞大的宣传队伍对我国民众保险意识普及与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在保险业大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保险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主动了解保险、购买保险的意愿越来越强,保险密度、深度稳步增加,可以说保险代理人功不可没。

2020年,保险业总资产高达23亿元,保费收入达到4.53亿元,近20年年均增速分别是24%、18%,中国保险市场已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在我国保险市场中,人身险“占大头”,2020年人身险保费达到3.33万亿元,占整个保险市场的74%,保险代理人是人身险发展的中流砥柱。

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泥沙俱下”的情况。近期,媒体上出现了一些报道,在个别寿险公司下辖的一线机构,出现相关人员“作假的情况”。一时间,搞得沸沸扬扬,“作假保单”成为网上高点击名词。从专业角度讲,本次爆发的事件中,所有的保单都是“真保单”,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签订的正式契约,具有法律作用和保障功能。

所谓的“作假保单”,是极个别人员在利益驱使下,不是真心购买保险,而是在保险公司相关服务流程中,先买保险,然后再退保险,这个保单本身是具有法律效力和保障功能的保险产品,只是投保人不是“真心买保险”,而是“虚情假意”地买保险,媒体以讹传讹,居然成为“作假保单”。

严格来讲,出现“投保再退保”以及相关人员从中谋取利益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个别保险公司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疏漏,让相关人员钻了空子,利益受损的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应该汲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内部制度。出现这种“套利”行为,源自金字塔式营销员体制的一些弊端。

金字塔式的营销员体制在我国保险代理人队伍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组织推动作用,推动着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这种体制机制也存在一些弊端。严格的业绩考核,造成人员“大进大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保险代理人队伍具有不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形象。由于营销队伍的金字塔结构导致利益链条比较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成本。

另外,大型寿险公司一般实行五级机构,总部、省级、地市、县级、乡镇级逐级管理,加之数量庞大的代理人队伍,管理链条长,管理半径大,利益分配环节多。虽然代理人体制改革一直在推进中,但面对如此庞大的体系,改革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近两年来,本着高质量发展的原则,营销体制改革呈现加快之势,独立保险代理人制度的推行,其目的就是破除金字塔营销体制的弊端,打造综合技能强、服务水平高的独立代理人。让一部分代理人先“独立”起来,形成鲶鱼效应,助推整个保险行业的代理人机制体制改革。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其社会管理功能越来越强,逐步成为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生活中的“必需品”。作为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保险行业从管理制度、服务水平及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都要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保险代理人也是老百姓,需要保险公司提供良好的培训和福利;客户也是老百姓,需要保险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令人满意的产品。

保险业是一个重要行业,庞大的代理人队伍,巨大的保险产业链,为老百姓提供着风险保障。保险业发展与壮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维护,让保险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