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茅台、喜茶为啥都盯着一粒种子?

来源:创业邦   2022-07-26 12:23:57

东方甄选还没火的时候,俞敏洪独自一人在直播间卖草莓,168元2斤。

他觉得确实好吃,但也忍不住吐槽:“除了男朋友送女朋友外,估计饿死我也不会买。”

可没过多久,这款名为“红颜”的丹东草莓,火上了热搜,卖到百元1斤。

鲜为人知的是,“红颜”是国外品种,传入国内已经很多年。

事实上,我们日常食物中,很多种子均是来源于海外——包括水果,蔬菜,家畜、家禽等。

种子,也被称为“农业芯片”——在农业中与芯片一样重要,也与芯片一样有被卡脖子的风险。

自2021年起,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国家将种子自主研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中央一号文件、国家领导人讲话、央视的各档节目,种子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但在创业市场,反套用一句国际政治术语“政热经冷”:入局者并不多。

不过,进入2020年,资本对种业的关注越来越多,有创业企业甚至一天见一个投资人。

国家战略:种子的想象空间!

作为全球第二大种业市场,我国对种子的需求有千亿规模。要实现自主研发,进口替代,未来市场需求非常巨大。

去年,央视《对话》栏目,详细讲解了我国种业的发展现状:整体呈橄榄型,分为三个部分。

头部是水稻、小麦,不仅完全实现自给,在世界种业市场也有自身优势。

大多数种子居于橄榄形中部,基本实现自给,但与世界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的。

比如:玉米种子每年需进口10%左右。大豆种子能够全部自给,但产量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且因自产不足,每年要进口近亿吨大豆。此外,还有生猪、花卉、部分蔬菜等,均存在类似情况。

居于“橄榄”底部是高度依赖进口的品种,包括部分蔬菜种子,如甜椒、耐储存的番茄及白羽肉鸡等。

深圳甲子启航投资有限公司CEO张云翔对我国种业安全情况的评价是:目前情况不影响温饱,但如果出现卡脖子的情况,对于“吃好”影响会很大。

比如白羽肉鸡,2021年我国出栏量达到65.32亿只,餐饮应用极广,很难被替代。

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种业相关企业约5000-6000家,但大多在种业流通领域。虽然国内已经有数十家上市公司,但产值、研发投入,均与国际巨头差距巨大。

而今年,资本市场一直在期盼的最大IPO,正是以种业为核心业务之一的先正达!

事实上,尽管种业市场似乎已经巨头林立,市场空间依旧巨大。

以玉米为例,相关报道显示:国内市场,科迪华、拜尔、先正达等五家国际龙头市占比10%左右;隆平高科(行情000998,诊股)、垦丰种业等国内十强占比在18%左右。集中度并不高,新兴企业依旧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

主粮之外,蔬菜、水果种子可拓展的空间更大——不但可以推陈出新,不断迭代,甚至部分种子,经济效益极为可观。

据中农美蔬CEO吕亚青介绍,某黑番茄种子,价格曾达到23元一粒,一亩地要4.6万元。

何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如果能形成育繁-种植一体化,可产生的经济价值更具想象空间。

转暖?谁看到了种子的未来?

事实上,看到种子背后价值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最为显著的是白酒行业。

今年春天,茅台宣布成立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入高粱种业领域。此外,还有江小白、牛栏山二锅头等。

喜茶也于今年年初开始自己种草莓,同时涉及草莓种业,以打造稳定而优质的供应链。

消费端更早的先行者是内蒙古的三胖蛋瓜子,并已通过种子建立自己独特的行业优势。

该企业主打原味瓜子,不但味道好,还总比别家的大,极具辨识度。因此,即使218克售价高达33.8元,依旧做到了细分市场领头羊,复购率更超过了85%。

原因?三胖蛋股东之一是新三板挂牌的种业公司三瑞农科,专门研究葵花种子。两家联手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建立了“种子研发+农户种植+品牌瓜子”的模式。

事实上,在该模式中受益的,不仅有三胖蛋瓜子。

此前,河套地区农户种植葵花籽使用的是美国进口种子,一亩地要花去三四百元,占收益近四分之一。三瑞农科的新品种研发成功后,种子成本降到每亩六七十元。

优良的种子,能为终端企业建立优势显而易见,但以种子研究为方向的创业企业依旧稀少。

睿兽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种业研发领域共发生投、融资及收并购事件18 起。其中,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收购8起,风投基金参与的投资8起;政策性引导基金参与2起。

8起风投参与的事件,涉及7家企业,其中2家种业服务平台,5家种业研发公司。作为种业研发服务平台的博瑞迪生物是近一年来唯一获得两轮融资的种业研发企业。

该企业成立于2017年,两轮融资分别发生在去年9月和今年7月,最新A+轮融资金额近亿元。

茅台、喜茶为啥都盯着一粒种子?

此外,IDG资本参与了两家企业的投资,中农美蔬和迈泽裕丰——均以高新技术种子研发为主,且是上述投融资事件中唯二在去年才成立的企业。

显然,仅从直观数据看,新兴企业,尤其值得风投出手的新兴企业并不多。

但如果换个视角,从时间序列,会发现一些新的变化。

上述18起事件中,2021年上半年仅1起,为深圳前海红富瑞盈基金对华智水稻生物的A+轮投资。

其余17起均发生在去年下半年至今的一年时间内,尤其进入2022年以后,一二级市场对种业的关注似乎均有了新的热度。

据博瑞迪创始人张嘉楠介绍,去年融资时,很少能找到机构愿意看农业项目。而今年三四月份,资本寒冬之下,他却往往需要一天见一个投资人。

中农美蔬完成种子轮融资是在去年年底,而今年,据该公司CEO吕亚清介绍,资本对他们的关注依旧热度不减。她已经见了七八十位投资人,不过目前并不急于新的融资。

这是否预示种业创业的大环境开始转暖呢?

研发:真的和芯片一样!

“种业被称为农业芯片,研发真的像芯片一样。”

为何种子研发初创企业少?启航投资CEO张云翔这样解释,并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周期长、见效慢、非常耗费资金。”

传统育种,比如为国人所熟知的杂交育种,往往需要七、八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才能培育出一代优良品种。

新育种技术虽然已经能很大程度缩短时间,但对于资本来说,周期依旧太过漫长。

目前,国内育种技术处于3.0时代的分子育种逐渐普及,4.0时代的基因育种刚刚展开的阶段。

分子育种的优势,张嘉楠以奶牛育种举了个例子。

传统条件下,用于育种的公牛个体是否优良,需要等其长大,配种后再生下母牛,待母牛长大,能够产奶时,根据公牛女儿的产奶性状判断公牛的好坏。每个周期需要5.6年。

如今,通过基因监测技术,公牛生出来之后,提取基因,根据基因序列,马上就可以知道这头公牛性状如何。周期最短可以到1.5年。

这也是如博瑞迪、科腾等育种服务平台存在的价值所在。

4.0时代的基因育种,效率更高,国内也储备了大量技术,但目前政策层面仅仅开放了极少数领域。

技术之外,是对人才和资金的需求。

国内育种人才大多沉淀在大学及科研院所,但其成果与市场的衔接、转化一直效率不高。

而设备方面,现代化育种平台,一台仪器就需要七八百万。取样检测,以番茄为例,要测3000多种物质——资金投入,可见一斑。

因此,一方面,自主研发的国家战略,将更多由大企业承担;另一方面,创业领域中,部分新兴企业,一如中农美蔬,会依托科研院所而生。

中农美蔬是一家以风味番茄为研发方向的企业——简单来说,就是如何让番茄更好吃。

该公司CEO吕亚清从事番茄研究已经12年,先在外企,后进入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对风味番茄的研究,也已经有5年以上时间。

研发有一定基础,并在小范围内获得认可后,中农美蔬才以公司形式独立运营。

未来:商业生态趋待成熟!

研发之外,种业最麻烦的还在如何商业化。

“种子,是生命。”张云翔说,“但凡与生命相关,所涉及的因素都会非常多。”

培育出优良品种只是第一步,要进入种植环节,还要考虑种子对区域的适应性,以及土壤、光、水、肥等各种要素。

大田作物之外,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要实现最终的商业价值,从种植开始,还有渠道、零售终端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新品种,都代表着未知风险。要说服链条上各个环节,均需要成本和时间——这是一个谁来种,谁愿意卖的问题。

据张云翔介绍,业内早已研发出无皮花生和甜味花生,但推广一直不尽理想。

与之相对应的,是佳沛奇异果、都乐香蕉等品牌农企——消费者购买时只会认品牌,并不在意是什么品种。因此,渠道商和终端零售商对其也就更为放心。

“当你没有一个很强大的品牌,要去推新品种会很难。”张云翔说,品牌农企不仅有强大的渠道能力,而且非常熟悉消费者的口味,知道应该推什么样的新品种给消费者。

但在国内,这样的品牌农企还远远不足。

此外,张云翔认为种业变现的另一个途径是:服务食品企业。

他举例说,肯德基等制作炸薯条,对土豆的干物质含量有很高要求。因此上游种子研发企业会不断推出该方向的新品种,最终会由这些零售巨头买单。

下游需求明确,种业研发企业就更能有的放矢,不担心无人买单。

张云翔认为,国内问题恰恰在于,下游需求不明确,无法传递给种业研发企业;同时,种业企业即使研发出好的品种,难以有成熟的渠道迅速商业化。

只有相关生态更趋成熟,“在这样的环境下,种子研发企业才能更凸显其高科技属性。”张云翔说。

不过,也可以看到,今年以来,茅台进入高粱种业,喜茶开始自己种草莓……

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种业的价值,相关生态也会逐渐改善、成熟。届时,或许更多的种业研发企业也会开始“发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