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抽水”地产保资产质量,少数公司逆向进取
来源:乐居财经 2022-05-18 15:23:11
“地产”是信托年报中难以避开的话题。
去年,共计披露信托违约风险项目280余款,涉及金额约1500亿元。在经济增长下行和监管收紧的驱动之下,存量资产的风险加速暴露,其中房地产领域成为了“重灾区”。
据统计,年内房地产信托违约数量至少为99只,涉违约金额917.12亿元,占比61.1%。这样的体量,相较于工商企业、基础产业、金融等都要大得多。
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恒大暴雷拉开了风险蔓延的序幕,地产信托违约状况频发,规模急剧攀升。
在此情况下,信托公司逐渐缩减了在地产领域中的投资,避免被房企更多的信用风险波及。
有一项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现象。2021年,新发行房地产类集合信托规模为602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4.5%;规模占比26.42%,较2020年下降3.98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各家公司信托资产运用于房地产的规模,普遍都在减少。中信信托的该项数据为1600.86亿元,是唯一一家超过千亿的公司;中航信托、光大信托为938.48亿、916.79亿,中融信托为895.55亿,其余的都在800亿以下。
19家典型信托公司中,只有光大信托、长安信托、北京信托,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产为正向增长,但也只是微增1.44%、2.36%、2.04%,其余公司均呈现出下降状态。
渤海信托、山东国信甚至来了一个纵跳下滑,它们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产的降幅,均超过四成,分别为46.97%、43.22%。此外,陆家嘴信托、华能信托、中建投信托、平安信托等信托公司,也有超过30%的降幅。
除了万向信托、爱建信托,其房地产信托资产所占比重达到60.08%、52.31%之外,其余信托公司的占比大多在20%以下。看来,地产城门失火,信托公司生怕“殃及池鱼”,都想尽快甩掉包袱。
根据信托业协会提供的数据计算,信托整体的不良率由2018年末的0.98%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3.02%。此后,信托业协会虽然不再公布相关数据,但近两年信托不良率大概率仍不低。
为了保住自身的资产质量,信托公司割舍地产信托业务,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即便如此,对于现有的项目风险,他们也得想方设法去化解。今年以来,已有多家信托公司入局接手相关地产项目股权,被迫下场当“开发商”,寻找有资质的合作方,共同推进项目正常退出,清除手中的“烫手山芋”。
今年2月,光大信托便联手五矿信托,接手恒大黛山华庭、东莞恒大悦龙台、佛山铂睿府、广深国际文旅城等4个项目。此举可收回部分前期投资款约19.5亿元,并化解项目涉及的债务约70.1亿元。
另有消息称,中航信托接手了恒大阳光半岛项目;更早之前,中融信托也接盘了中南建设(行情000961,诊股)旗下盐城港达房地产49%股权,平安信托接下正荣集团旗下厦门市荣璐置业49%股权等。
类似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假如处理得当,可以达到委托人、信托公司、开发商三赢的局面。信托公司此举,既是“渡人”,也是“渡己”。
毕竟,考虑到资本方与开发商都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倘若房企最后因为流动性危机而破产倒闭,信托砸下的大笔资金也将覆水难收。
有些公司在发展规划中,则细致到了业务转型的具体方向。
光大信托透露,其对于证券投资信托、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等信托本源业务,以及监管鼓励的业务,将加大突破力度,做大业务规模,并加快探索服务信托、养老信托、绿色信托等创新产品。
还有少数信托公司,表示要在地产板块有所进取,比如陆家嘴信托,便计划加强信托与地产板块、基建板块的协同,借助陆家嘴集团在房地产领域的优势,深度介入到房地产全产业链中。
新形势下,信托主体们无论采取何种业务形态,要想在行业中破茧,他们还得学会沉淀,在变革中等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