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公奔私”浪潮再起 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转投私募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2-02-28 09:23:49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浪潮再起,包括董承非、崔莹、肖肖、葛晨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后将转投私募行业,引发市场关注。而在2021年,卢安平、毕国强、沙骎、谢军等知名投资人士已“奔私”。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质量提高、去年结构性牛市行情、公募的激励机制制约、对A股长期走势的乐观等因素促成这一波“公奔私”小高潮。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不足两月,就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奔私”。例如,兴证全球基金原副总经理董承非加盟睿郡资产,宝盈基金前基金经理张小仁、招商基金前基金经理陈剑波均加入了私募行业,信诚基金原基金经理聂炜和中海基金原投资经理曾秀娟则联手创业备案新私募。

另据了解,宝盈基金前权益投资部总经理肖肖、华安基金前投资部总监崔莹也将大概率“奔私”,博时基金前基金经理葛晨或加入知名私募景林资产。

朝阳永续基金研究院研究总监、向日葵(行情300111,诊股)投资FOF研究总监尹田园分析,可能是去年的结构性牛市促成了年初的这波“公奔私”小高潮,而且这波浪潮还没有结束。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高云鹏直言,“公转私”现象一直存在,而且每隔几年就会掀起一波大潮。这与市场的周期有关,每波大潮都是伴随着市场赚钱效应产生的,2007年~2008年、2014年~2015年及2021年以来,市场都经过了一轮上涨。

格上旗下金樟投资私募基金研究员谢诗琦也指出,通常经历过一轮大牛市,就会有一部分管理人“奔私”,一是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二是看好未来权益类的大机会,三是公募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很难对人才有效激励以及一些体制上的限制,“奔私”之后基金经理可以更好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

好买研究部副总监施丹锋分析称,经常有公募基金公司不遗余力打造业绩领先的基金经理成为明星,这就给了基金经理“奔私”的底气。与此同时,由于明星效应引发的大规模资金追捧,使得基金经理继续保持既往超额收益水平的难度加大。

针对公募行业管理机制及激励制度方面的限制,沪上一家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受制于公募基金行业的强监管、重相对排名、薪酬相对受限等因素,私募基金的高比例业绩报酬提成、高激励、轻排名和重绝对收益,对基金经理个人的诱惑力极强,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名气变现”的诉求强烈。

数据显示,截至2月26日,今年以来有39位基金公司高管出现变更,涉及23家公司;有48位基金经理宣布离任,涉及39家公司。

好买研究员徐冬冬表示,国内资管行业蓬勃发展,是各类资管机构人才加速流动的关键原因。公募基金投研体系成熟,人才培养机制完备,基金经理接受了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如果再具备良好的个人投资业绩,必然是各类资管机构争抢的“香饽饽”。这些人才的去留,有时可能并不完全取决于激励机制。如果人才流动无法避免,公募基金可能更需要在人才梯队的建设上下功夫,尽量保证产品平稳运行。

也有人士认为,人才是资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募基金应该进一步优化激励机制,使其能更有效地反映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

“应对人才流失,基金业绩和薪酬需要合理匹配,股权激励运用得当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公募平台也需要重视体系化搭建、研究的支持以及透明的晋升通道,帮助基金经理成长。”谢诗琦说。

也有人士认为,留住基金经理这类优秀人才除了在机制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公司的做事氛围、企业文化等,应该打造适合公司发展的企业文化,才是留住核心人才、壮大发展基金公司的根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