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电动车+智能网联车”技术成主流,多家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来源:览富财经   2021-11-23 10:22:58

近日,第十九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顺利举行,作为中国三大汽车展览会之一,广州车展也被誉为“汽车市场风向标”。

此次广州车展的展车总数达1020辆,其中,国内参展车企共展出新能源汽车241辆,占比23.63%,较去年增加99辆。而跨国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展出数量,由去年的60辆增至88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电动车+智能网联车”的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主流。而基于电动车的基础之上,智能网联车必将成为车企“必争之地”。

政策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汽车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已成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环节,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将自主可控汽车操作系统的开发及大规模应用作为国家重点工程系统推进。

今年6月,为进一步推进自主可控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自研,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协同高校以及国内主流整车、芯片、操作系统等相关企业在北京成功召开“自主可控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研讨会。与会成员包括一汽、比亚迪、蔚来等整车企业,地平线、寒武纪、紫光国芯、北京君正等芯片企业,以及国汽智控、华为、中兴、麒麟等操作系统企业。

此举意味着我国要集各家之所长,切实形成自主操作系统的决心。同时,设计开发中国方案下的自主可控操作系统,对于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变革机遇,也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7月,各部门联合印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产业相关政策。同时,由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分别联合各企业、研究院订立的智能网联车三大标准立项,也不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的发展。

国家各部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工作的同时,各城市也在积极响应。北京首先开放高速公路测试场景并颁发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启配套安全管理政策正式发布,百度和小马智行获得首批高速公路道路乘用车测试通知书。北京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也进入2.0阶段建设,真正实现接入千辆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服务万辆网联车辆的目标。

同时,苏州智能网联汽车科创园发布三年规划,计划培育3家上市企业、8家独角兽培育企业、1000名技能型人才、打造10条标志性产品线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企业,拥有10个以上行业知名品牌、融资金额累计超100亿元人民币,实现量产产值超200亿元人民币。并计划在苏州高铁新城建成共计16000平方米的多功能的车联网场景服务载体。

此外,诸如上海、武汉、广州、安徽、山东、重庆等城市,也陆续公布推进当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相关细则,进一步开放自动驾驶测试环境,扩大测试道路里程,致力于实现“人—车—路—云”高效协同。

三大领域企业齐发力

目前,国内相关企业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正通力合作。一汽红旗自动驾驶安全运营超2万公里,其打造的“旗智春城智能网联示范工程”正有力有序推进,实现了“车、路、云、用”协同。并联手大疆,助推搭载LivoxHAP激光雷达的前装车规级L3自动驾驶重卡,一汽解放J7实现定制化小批量生产交付。

据此前一汽发布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11245”来看,预计实现收入超万亿,销量650万辆,利润超680亿,红旗新能源智能汽车占比超40%的目标,加快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成为公司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上汽打造L4级自动驾驶的Robotaxi项目也有新的突破。公司表示,计划到今年年底,在上海、苏州等地投放40-60辆L4级Robotaxi产品实现运营,深入推进“视觉+激光雷达”智能驾驶路线的研究,实现自主线控底盘产品落地,并计划在2025年实现Robotaxi的量产。而此前联合华为共同发布的“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也将加速自动驾驶研发,为汽车等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数据支持。

此外,各科技公司也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取得了技术进步。商汤科技的SenseAutoConnect绝影路云感知平台,已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管理,提升城市和交通综合管理效率。芯驰科技也在今年7月,发布了基于V9芯片开发的全开放UniDrive自动驾驶平台,提供一套仿真和部署的工具链,帮助合作伙伴或主机厂迅速而流畅地验证算法,加速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主要整车制造企业已规模量产L1级、L2级智能网联汽车,部分车企发布L3级智能网联汽车量产车型,并已拓展至L4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1-5月,我国智能网联乘用车(L2级)总销量为164.6万辆,同比增长82.3%;而乘用车总体销量为843.7万辆。这意味着,今年1-5月,智能网联乘用车(L2级)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6%。相信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下,“电动车+智能网联车”将逐步占据主流地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