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清和泉资本吴俊峰:这一轮“万亿成交”有何不同?
来源:财联社 2021-09-29 14:22:39
财联社(北京,记者 陈俊岭)讯,不看金融地产、不看煤炭有色、也不碰“易受政策影响的行业”,只看少数拥有“长逻辑”的几个重点赛道,如科技创新、消费医药、高端制造……
又是一年秋高气爽的季节,在北京金融街一处并不显眼的写字楼上,几年前从知名公募基金“奔私”清和泉资本高级合伙人吴俊峰一边喝着喜茶,一边与财联社记者分享着他们对当前市场的思考。
“这一轮疯涨的资源股,基本都是国内定价的品种,有供给扭曲的内部因素,相比之下,那些由国际定价的大宗产品表现并没有那么疯狂。”对近期资源股疯涨,吴俊峰持冷眼旁观态度。
从“万亿成交”到“煤飞色舞”,从“茅宁更替”到“量化投资”,一个多小时的专访时间里,吴俊峰分享了他对资本市场的独到理解,以及对一些热点话题的冷静思考。
这一轮“万亿成交”有何不同?
财联社:从7月底以来,A股已经连续四十多个交易日“万亿成交”,相比2015年股灾前时的“天量成交”,这一轮有何不同?为何交投这么活跃,但指数却仍在3500点附近打转?
吴俊峰:近期A股成交量放大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机构资金的调仓行为;二是北上资金也比较活跃;三是量化基金,量化基金的换手率也高,规模增加了后,自然交易量就会上来。
为什么指数没怎么动,但交易量上来了?这是因为市场目前所处的状况有点“纠结”。经济往下走,未来的盈利预期不好,权重股未来预期并不好,很难趋势性上涨,更多的是交易或者是作为一个短期热点。
如果看细分的景气行业和一些小公司,其实表现挺好的,也就是主流资金并没有找到一个全方面都配合的、估值又便宜、基本面又向好的板块。所以,市场只能分散地去交易。
为何不参与“煤飞色舞”?
财联社:9月份市场波浪不惊,但周期股表现却可圈可点。很多人说,几年前的“煤飞色舞”又回来了?您如何看待周期股近期的“躁动”?
吴俊峰:周期股如果是要有行情只有两点,要么需求持续地向好,要么就是供给端出了问题。这一轮是供给端出了问题。
今年,由国际定价的商品表现并不好,比如石油。但是,由国内定价的,像焦炭、电解铝表现就好,本质上在于国内供给端出了问题,有在“能耗双控”的政策环境下,导致供应出问题了。
我们为什么不参与这些周期股?因为,我们觉得中国作为制造业的国家,是需要原材料的,换句话说,中国的原材料价格大涨之后,是侵害中国的制造业优势的。
所以,这种价格的上涨与中国的竞争力是相违背的。如果需求增长,拉着走没问题。现实是,需求并不好,原材料价格却往上涨,政策会不会“纠偏”?这没法预测,所以我们就不怎么参与了。
“极致行情”还能走多远?
财联社:从“茅指数”到“宁指数”,市场的热点一直在轮换,一旦某一个逻辑被市场接受、认同和膜拜,再去谈它的估值,往往就成为了“笑谈”,您如何看待这种“极致行情”?
吴俊峰:市场始终会在一个长逻辑和短期的业绩兑现之间平衡,如果说逻辑很长,但是业绩兑现不出来,这种公司表现也不会太好。今年大家是要看性价比的,如果你的故事讲得很大,但是业绩出来不增长,这种公司也不行。
像新能源这种类似的行业,兼备了“长逻辑”和业绩兑现,新能源车渗透率现在10%,可能未来要到20%、30%、40%,还有很长的成长空间,这种“长逻辑”依然还在。
又有长逻辑,又有短期业绩兑现,肯定是市场最喜欢的公司。因为长逻辑,就意味着这种票不用惧怕短期调整,“长逻辑”在就可以“长拿”,业绩能兑现的话,催化剂也会有很多。
财联社:很多基金经理会提到一个词,叫“均衡配置”,比如说主流的赛道可能大家都在里面,它的估值相对高一些,认为市场上找一些风险低一些,会适当配一些低风险的金融、地产。
吴俊峰:我们会平衡组合的多样性,希望收益来源是多元的,会平衡组合的行业配置,但是对公司的要求是一致的,必须要有成长性,必须是要符合未来长期看好的东西,有些短期表现几下的机会我们就不看了。
如何验证一家好公司?
财联社:长逻辑的“赛道”俯拾皆是,但优秀的公司却千里挑一。如何在人声鼎沸的噪音环境中,找到一家敢于重仓持有的上市公司?如何做到多方印证?
吴俊峰:肯定要多方面去验证,研究一个公司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首先,所处的行业是不是一个持续变大的赛道,如果是一个很小的赛道,这个意义就不大了。
市场找的都是一些能够进口替代的,比如这个行业中国一年进口几百亿,但是国产的很少,这种公司就处在一个好的赛道里,只要你做出来,替代的市场就很大,这个叫做“逻辑”。
但是,你能不能做?那就要多方验证——去跟踪、去调研、去跟专家聊、去上下游验证、去看它的报表里有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我们偏向于投它能做出来或者已经做出来,但没有处于放量阶段的公司。
因为如果它没做出来,那属于PE、VC投,那属于早期投资,我们不擅长这种事,二级市场还是要做大概率的事情,做出来然后能持续放量,这种公司就会更好,那是我们所偏好的。
其实,很多时候仔细地读它的年报、季报,能读到很多这种信息。比如某个产品有进口替代的逻辑,你会发现它的在建工程越来越大,这说明它在扩产,也就是说它基本上认为能做成,它才扩产。
如果说他讲得天花乱坠的,在建工程没动或者基本没有,你怎么相信它?它自己都不扩产,大概率是吹牛。你有本事做出来,为什么不扩产?很多时候去读报表,会有很多信息。
量化投资“想割我韭菜很难”
财联社:最近几个月,量化私募机构的业绩和规模都十分吸睛,外界对他们也有不少争议。您如何看待量化投资?
吴俊峰:我是做主动管理的,我们擅长做主动管理,量化的东西我也不太懂,我也不便于评价。这个市场是包容性的,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没有什么东西是最好的,适合你的才是好的。
我们擅长主动管理,而且也沉淀了20年的投资经验,也有丰富的经历和教训,实践业绩证明这一套是可行的。至于量化做得怎么样,我们不太关心。因为我们要做的是找到有价值的公司,做价值发现者,随着它的成长,我们赚它成长的钱,而不是靠交易来赚钱。
对我们来说,量化是一个工具,工具不存在好和不好的问题,只不过可能我们觉得需要这个辅助判断一下这个板块是不是太热了,或者说会有波动风险,我们会稍微注意一点,一些量化的手段能够帮助到我们做研究的,我们并不排斥。
财联社:市场有一种担心,量化策略会不会割主观多头的“韭菜”?
吴俊峰:第一,量化和主观策略赚的不是一种钱。主观赚的可能是未来三年、五年、十年,这个公司成长或这个行业变大的钱。如果这个公司能涨十倍,我在它涨20个点的时候买,还是我逐步去建仓,关系也不大。
买入后跌了怎么办?跌了,我再补回来。因为量化他不调研公司,不研究基本面,也就是说,他们是没有价值发现功能的,也是没有价值发现能力的。
我们是要去寻找价值、发现价值的一种模式,我们是要找能给股东带来长期回报的东西,而不是做交易的东西。所以,想要割我韭菜很难,我就拿着不动,你拿五天就走了,我可以拿五年,怎么割我韭菜?你都卖掉了,还怎么割我韭菜?
四季度“偏震荡”,警惕风险扰动
财联社:2021年就剩最后三个月了,您对四季度的流动性和市场风险有什么看法?
吴俊峰:第一,经济往下走这是确定的,各种数据都是往下走,要不然也不会着急加大财政投入,又降准,这就意味着政策已经感受到压力了,经济基本面是不行的。第二,流动性比较宽松。
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偏震荡的市场,风险可能会有些扰动,比如美股会不会由于taper的事跌一把,这种外部的扰动。如果没有这个事,A股基本上还是偏震荡。
市场的风险可能会来自于一些事件性,比如恒大,这种量级的企业如果出问题,会不会引发一些震动?美股那边因为缩减QE的事会不会引起震动,这些都需要观察。
如果不考虑这些东西,中国从基本面和流动性这两个维度来看,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风险,因为流动性还是偏宽松的。所以,这个市场应该还是一个偏震荡的市场,但还是会延续比较分化的风格走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