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越努力越内卷
来源:燃次元 2021-04-11 09:22:44
2020年,“内卷”一词席卷整个中国互联网,到了今年,“内卷”的热度不降反曾,甚至朝着低龄化的方向发展。
最近,关于“北京朝阳区小学毕业旅行去了北极”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了普遍热议,网友纷纷跟帖表示,“奉劝各位爹妈别卷了,这还有啥可卷的。”
当“内卷”成为热词时,“年轻人如何反内卷”也引起了社会的思考。日前,微博话题#年轻人如何反内卷#引发热议,并登上热搜。截至发稿,该话题阅读量高达1.9亿,讨论1.7万。
这两年,可能没有比“内卷”更加出圈的学术用语了。原本“内卷”是人类学家解释一个社会或组织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内部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但是现在,它被年轻的社交媒体用户不断提及,用来形容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内耗,代指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并且陷入了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
在互联网,“内卷”一词在豆瓣小组的“985废物引进计划”被热议并迅速传播,这个小组里聚集无数高校毕业,却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在互联网上催生了一片关于“小镇做题家”的讨论,网上清华学生连骑车都在跑程序,被网友们戏称为“内卷之王”。
《差评》曾分析报道,如今,网友们似乎很愿意将那些努力工作和学习的人,称之为“社畜”和“奋斗逼”,用“内卷”去形容努力的行为或结果。在社交媒体微博上,各行业带有#内卷#关键词的话题讨论,有多条阅读量过亿,背后实际上反映了内卷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无论是鸡娃、升学、买房还是奋斗,无不在面临着内卷。
随着“内卷”的流传、出圈和演变,它逐渐变成了焦虑的代名词。职场社畜说“内卷”,各大中小学生说“内卷”,现在就连娱乐圈也没逃脱。
可以说,在当下的语境里,“内卷”已经不是一个中性词,甚至可能还略带贬义,因为努力就是内卷的开始。
本期小酒馆,我们和7位年轻人聊一聊当代年轻人的内卷焦虑,他们中有的是主动内卷,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的是被迫内卷,但是陷入“被自愿”的竞争,只能靠无止境的消耗保哲自身。
实际上,无论是校园还是社会,竞争始终存在,面对内卷,年轻人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避免陷入内卷的怪圈。
在很多人看来,内卷的本质就是僧多粥少,需要抢,因为资源有限,而人的欲望无限,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一鸣在字节跳动9周年演讲中的一句话或许能给年轻人一些启发。“以平常心做非常事”,当外部竞争波澜起伏时,内心要保持平静如常,以此来应对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竞争和挑战。
当然,反内卷最好的做法,就是把蛋糕做大,或者是去找新的蛋糕。事实上,任何一个还在高速增长的公司里,内卷的情况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没体会过的内卷
在育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蒋清 | 28岁 财务分析师
在我生孩子前,我人生过得挺顺风顺水的,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一路在重点学校就读,刚毕业就进了不错的外企,毕业三年内,中注会和澳注会的考试也全部通过,临到30岁晋升到管理层,就连组建家庭也格外顺利,25岁那年我便结婚买房有车有娃。
最近很火的“内卷”概念,我自己在工作上并没有切身体会,我以为自己逃得过“卷”,未曾想在育儿上,我开始“卷”了起来。最近一周,我已经连续五天向我三岁的儿子动怒了,我不明白,为什么十以内的加减他就是学不会,就连数字有时也会忘记。反而《宝宝巴士》里的英文学得倒是利索,古诗也能背下好多篇,单单这数学,怎么也教不会。
或许会有人认为我在小题大做,觉得三岁小孩不识数很正常,但事实上,这一点都不正常。我儿子的幼儿园同班同学,除去厉害那一两位“天牛”已经学会乘除外,其余的同学也都学会十以内的加减,唯独我儿子,连十以内的数字都还认不全。而且,幼儿园每个月还有月测试,过两年上大班时还会进行考试分级,考试内容无外乎数学英语和古诗词。而表现好的孩子,老师自然会明里暗里另眼相看。
说不着急那是假的,虽然我之前对我儿子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跟上大部队别掉队。但是按照现在趋势,他月测分数基本回回垫底,继续这么下去,大班分级大概率被分到最差的班级。我之前想过给他报一个数学逻辑班,但由于开课时间和他其他兴趣班时间有冲突,于是我便和我老公决定晚上在家自行对孩子进行辅导。
但从这学期2月末开学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孩子还是丝毫不见进长。为此,我还私底下向多位同学家长取经,求助如何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得到的反馈无外乎,“我也不知道怎么他就自己学会的”、“孩子突然开窍就好啦,他之前也是什么都不懂”……这样的回复让我甚是焦虑,一度让我怀疑我儿子的智商。
无可奈何之下,我觉得即便将晚上的国画兴趣班改时间,也得给孩子报上一门数学逻辑班。于是这周五晚上,我带上儿子去了附近一个数学逻辑班咨询课程,辅导老师在得知我儿子所在幼儿园时,对我说了一句,“我们班上很多学生都和你家宝宝同个幼儿园。”我拿来课程登记表一看,发现我儿子好几个同班同学都报班了,关键是,和我说“不知怎么就自己学会”家长的孩子姓名也在其中。
因此,在试听课结束后,我一下买了一整年的课程,在当晚课后,我在家还对他进行一次内容复盘,确保他掌握了知识点。虽然这样对我还有对孩子来说,都会更累,但我觉得这种做法势在必行,不然这个月的月测,他又该垫底了。
孩子刚满1岁买学区房
买完却不一定顺利升学
许悦 | 28岁 咨询公司员工
“公民同招”之后,在上海买学区房,是一次博弈。
说真的,为了孩子,我其实蛮拼的。在孩子出生前后,我就大致搞清楚了上海的教育情况。多年以来,上海的家长都是努力“鸡娃”,让小孩足够优秀,能被优秀的民办小学录取;或者努力工作,花钱也要让小孩上一所不错的学校。
我家孩子在2019年12月出生,没过几个月,也就是在2020年春天,上海全面实施中小学“公民同招”,规定幼升小、小升初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也要摇号录取生源,不能提前择优录取。这意味着,能不能上“牛小”变成随机事件,反而买学区房上优质公办学校可能性更大。
政策一出,上海家长群的氛围都变了,学区房价格也开始上涨。因为上海很多学校的入学条件是孩子落户五年以上,我不敢落后,2020年下半年,我走上看房之路,先后看了20多套学区房。那个过程非常焦虑,每次刷房产APP,发现看上的小区房源都少了几套,或者白天看上一套房,犹豫了一晚上,第二天房子就没了,似乎大家买上千万的学区房就像买白菜一样不假思索。
2020年11月初,我决定咬牙花660万元买一套梅园三街坊的46平米小居室,单价约14万元/平方米,房子是1985年建的,非常老旧,但是拥有重点小学和初中的“双学位”,教育资源优质。
当时挺惊险的,付完定金后,我发现房价还是不断涨,怕业主变卦,赶紧联系他走网签流程。事实上,身边就有朋友,因为一个月之间房价大变,业主反悔不卖的情况。
顺利上岸后,我心里很开心,不再去管学区房价格涨还是跌。
但没想到就在3月份,上海又出台了中考改革新规,从2022年开始,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拿出其招生总计划数的50-65%来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剩下的名额则通过高中自主招生和统一考试招生来录取学生。
这意味着,就算孩子顺利读上优质初中,中考被优质高中录取的机会大幅下降了。我和丈夫掏空积蓄买下这套学区房,还是不能保证孩子就能一路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谈以后还会有的政策变化,但明显地,目前看来,我们这一代家长,孩子的补习只能更多绝不能少,因为竞争再一次变大了。
偶像工业内卷
不努力刷榜我的爱豆就会落后
萨达| 24岁 追星达人
最近大家都在说“内卷”,其实内卷不止存在于职场、学生和家庭主妇,就连娱乐圈也没逃脱内卷的魔咒。
我从初中开始追星,那个时候还是2011年左右,爆火的韩国EXO组合连续红了好几年,我当时很喜欢组合里的队长吴亦凡,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但即便如此,我都没有给他花过钱。
其实十年前追星大家只需要有一份喜欢的“勇气”,不太需要花钱,只要打开电视,坐在电视机前给他贡献收视率就好,十年前衡量一个艺人的商业价值,就是收视率。但是到了现在,偶像工业盛行,爱豆像工业流水线产品一样,被批量生产,他们不断地需要大众支持和应援,除了收视率,你还要给他打榜。
现在的偶像工业发达到了什么地步?你甚至足不出户,打开手机就能把你的喜欢变成了可折现的人民币,流进了偶像工业的口袋。
就拿杨超越来说,我当初粉她,想让她出道,就必须要帮她打榜花钱,不然她就得湮没在芸芸众生里。杨超越选秀初期,我们就组建了很多粉丝群,动员了绝大多数粉丝帮她投票打榜,就怕舞台上其他的爱豆压下了超越妹妹。有一次,超越妹妹害怕淘汰在舞台上哭了,孟美岐明目张胆地在舞台上翻白眼,我们粉丝就接受不了,反击的手段就是爆光她的黑料。
超越妹妹出道以后,我们也不能松懈,因为还有各种时尚、商业价值等热度的排名需要我们这样的粉丝去刷榜,一旦粉丝们错失了一个榜单,可能她的人气就开始下降,拿到的资源也会断崖式的下跌。她不火了,我们粉她的快乐就没了。
奶完一个偶像把她扶出道,发现还有更多的偶像再等着我们去奶呢。现在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什么青你1、青你2、创造营1、2、3......男团女团都出来了,偶像为了出道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为了扶持偶像,我们的钱包也越来越瘪。现在新人胜旧人,超越妹妹的热度也比如之前了。
内卷其实就是竞争,竞争就是供大于求,偶像工业也是如此。在这个过度饱和的市场当中,推陈出新,节奏加快,当单一的标准无法拦下所有人时,就人为地增加衡量尺度,于是我也被动地接受了很多追偶像的门槛。
现在回头去看那些二三线艺人,很多都转行了,还有一些为了拍戏,卖房子,给剧组贴钱,等到拍的剧播了之后,获得更多的回报。哪怕是一线明星,也会有内卷,同类型的艺人争夺资源,很有可能会降片酬抢其他艺人的戏,现在娱乐圈的盘子就这么大,大家互相抢蛋糕,只能互相消耗。
我突然发现,追星获得的快乐是一样的,但是花的钱却越来越多。十几年来。我粉过很多偶像,换偶像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当然花费的代价也更大。
要命的是,只要你呆在粉丝圈里,你就会不断被教育为偶像花钱。娱乐圈的内卷,就卷在身份、财富和阶层,更重要的是,要有粉丝真的愿意为偶像一直“卷”下去。对粉丝而言,我的爱豆榜单遥遥领先,多才多艺,貌美帅气,我活得才有价值。
到了现在,偶像工业内卷也已经劝退了不少饭圈的粉丝,当大家自己也处在内卷的圈子时,更加无法接受娱乐圈的内卷,因为粉偶像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快乐,但是当我的快乐阀值被不断提升时,就没有追星的必要了。
一个要求本科的普通岗位
却有一群硕士在竞争
美美 | 25岁 运营
最近我明显感觉到,私企求职越来越内卷了。
三年前我本科毕业的时候,求职还算顺利,面试前只要准备的比较充分,基本上都能拿到offer,身边的同学基本上也都能拿到心仪的offer。
但是今年换工作的时候,我发现求职的难度陡然增加了不少,一个JD要求是本科的普通岗位,面试的时候却发现一起竞争的人要么是硕士、要么是海归,本科生只有我一个。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说,这种岗位并没有那么抢手,但是今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一位做Hr的朋友告诉我,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原本计划出国继续深造的人都被迫留在国内,一些在国外读书原打算在国外工作的,也都回国找工作了,所以经常出现一个要求并不高的岗位却有很多优秀的人同台竞争的局面。
为了得到心仪的offer,我只能压低期望薪资,但是没想到,比我学历更高的竞争者,竟然给出了比我更低的期望薪资,这样一来,我的性价比更不如别人了。
于是我只能放低需求。原本以为自己有了三年工作经验,而且之前的业绩做的还不错,跳槽会有个更好的开始,但是没想到竟然这么难,比我优秀的人都在降维打击了,来分蛋糕的人越来越多,我能吃到的部分甚至都不如三年前多。
就这样,我找了三个月工作,才勉强找到了一家还算合适的公司。但是求职只是内卷的开始,入职新公司以后,我发现虽然规定下班时间是朝九晚六,但是大家都是到了八点以后才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这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默认的规则。
我们是一个新的团队,组员大部分都是近期入职,为了成功通过试用期,大家不比谁的效率更高,反而比谁的工时更长,有的同事甚至白天摸鱼一天,到了6点下班时间才开始工作。
虽然对这种风气感到无力,但是身处这种环境,也不得不被裹挟着“卷起来”。我想,或许是我不够优秀,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也计划开始考研了,希望能扩大自己的边界,逃离内卷。
但我知道,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了,到了那个时候,或许和我竞争的还会有博士生,这个社会里 ,没有人能够真正逃离内卷。
城管一职超千人报名,卷不过我就跑
佐佐木 | 30岁 普通白领
“内卷”这个词虽然是最近两年才大火起来的,但其实在我们这种小乡镇,早就卷起来了,而且比那些所谓的大城市、大公司卷的严重多了。
我老家是一个极其偏远且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区县。我们这里几乎没用大企业,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工作,过着每日3个小时的通勤生活。如果想要回到本地找到一个福利待遇还说得过去的工作,就只能考公务员或者校招进入银行。
我在大学毕业那会儿没想过要回来工作,总觉得年轻人,应该到社会上拼一拼。工作了差不多3年左右,我觉得有点累了,才想着考个公务员回家工作,虽然赚得钱少,但是开支也小了,主要是不折腾。
也是在准备报考公务员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想要回乡工作的人这么多。第一次参加公考,我记得当时对于报考者的学历要求为“大专及以上”,其他条件均无限制的“城管监察员”一职,招聘比例竟然达到了1171:1,成为了我们这个市竞争最激烈的岗位。
不过虽然岗位的要求是“大专及以上”,但参加考试的人学历“本科及以上”的大有人在。
我记得还有一年是400:1,不过再看到这个数据我也淡定了,毕竟工作机会太少,有个岗位大家都会挤破头往里钻。
我前前后后应一共考了三次公务员两次事业单位,其中有两次笔试直接没及格,还有两次是过了笔试线没进面试,只有一次进了面试,不过最后也没面上。
现在依旧是继续花费3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奔波着。但随着年龄增长,我反而不想回来参与大家的“卷”了。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
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
雪婕|25岁 新媒体运营
关于“内卷”这个话题,我最感同身受的是在职场上的那些形式主义。
比如为了表现自我,那些“积极分子”形而上的“加班”。扪心自问,大家一天上班八个小时,真正有效率工作的时间,是否超过5个小时?但明明无所事事,还非要拖着晚走装给领导看,以表示自己很忙,工作很饱和。
“让你加班的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愿意加班的人”。
现实生活中,总有响应职场996号召的“劳模”。他们每天熬夜、牺牲周末,通过“疯狂加班”来获得领导的肯定,表面上埋头苦干,实则效率低下。
我上家公司就是这样,我们是4人一个团队的活动部,说起来倒也不是那么忙,一天8个小时按任务分配倒也是能完成工作的。可是我们部门有个女生就深得领导喜爱,但是其实我们都知道她都是“形式主义”。我们部门其他同事发现她利用白天的时间偷偷来学英语,到下班时间点却和领导去提工作上的问题,搞得特别上进一样。后来我们建立了个群,大家都在讨论她,这样的人其实挺影响团队氛围。
其实在职场上这样的人很多。我室友常常和我吐槽,和她一组一位女生是个“邀功精”。他们在做一个视频项目的时候,从脚本到拍摄再到对接出镜的人,以及对外谈资源,都是缺一不可的环节。
当成品出来,并且受到表扬的时候,这位女同事常常吹嘘自己有了多么精巧的创意,有多么深邃的思想。但是其实所有的细节都是大家一起打磨出来的,她只是参与了一些,反而被在会议上大力邀功,活都是别人干,表扬都是她的。而她,只要动动嘴就可以。领导每次都会夸她。
这些“形式主义奋斗者”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其他人为了在表现上过得去,也开始加班。久而久之,到了下班点却没有一个人离开,大家都选择“同甘共苦,继续奋战”。
然而,与自愿加班不同,内卷状态下加班的职场人陷入了低效重复的怪圈。 不仅没有学到东西,得不到升职加薪,还浪费了用来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时间,最终很可能会一事无成。 若长期处于这样的内耗中,员工的精力和身体都无法承受。
对公司而言,这种单纯消耗时间的“加班”并不能带来更多收益,反而磨损了员工的精力,拉高了工作时长的上限,不利于企业的长远效益。
三战法硕,我的对手永远都在变
一凡 | 24岁 无业人员
对于法学,从小就有一种莫名的向往。“五院四系”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在大四那年准备跨专业考研的时候,法学就是我唯一选择。当时身边也有不少准备考法硕的人,但他们从大三或者更早就开始学习了。
我甚至当时还怀疑,明明一年就可以搞定的事情,为什么提前这么久就开始学习?当我自己开始准备的时候,发现只需要一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法律硕士( 非法学 )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分析》就够了,我还天真的以为,这很轻松。
直到我看着目标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国家线40分时,我才开始慌了。我通过各种途径买教学视频,去找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每天问东问西,去刷每年的法硕真题,甚至逃了专业课去自习室抓紧一切时间去熟悉专业课的内容。
除了跟同一届的考生竞争背书速度,我还要背着同寝室的人,去搜索不一样的复习资料,生怕自己落后于别人。大三之前的寝室生活都是吃喝玩乐,大四完全变了个样子,就连一起准备跨考的室友,也开始避开我,自己出去学习,回到寝室连一句关于学习的话都不提。这样的生活我持续了一年。
走进考场的时候,令我震惊了,法硕(非法学)这个专业我一直知道是个热门专业,但我从来没想过,座位旁边是一位孕妇,后来走出考场,我问了问原因,只是不想当家庭主妇罢了。一直以为我的对手只是同龄人,但真是应了那句话:“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对手是谁。”
如果真要用一句话形容跨考形势的话:考得好不如报的好,报的好不如生得早。第一年,或许是我还不够努力,分数并没有达到院校要求。我毫不犹豫,毕业后,继续准备二战。
我把没有背熟的知识点,全部又巩固了一遍,信心满满的走进考场,却又失魂落魄的走出来。偶然听到妈妈说,跟她年龄一样大的同事,今天考上了和我一样的研究生,那一刻我感觉这两年的努力都不值一提。
我打开手机,看着分数线越来越高的目标院校,人数也逐渐增加,想着自己在家准备考研的两年时间,如果放弃了,又觉得比较可惜,我继续准备三战。
脱离社会整整三年,埋头学习,我也不知道是对是错,只希望今年我能从千万大军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