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农、兴农、强农,上海农商银行当好申城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器”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4-09 11:25:22
金融界网4月9日消息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词。随着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绿色农业的倡导与落实,现代绿色都市农业已经成为申城别具一格的“风景线”。“大都市+农业”的模式,上海做得有声有色。
2021年,上海出台了《上海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五大行动”,为上海未来5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并发布《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作为全国首家在农信基础上整体改制成立的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始终以服务“三农”为立行之本。截至2020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近610亿元,已连续三年年均增量超过30亿元,发挥了上海地区银行业“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该行在战略高度定位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服务工作,于2020年升格普惠金融部为一级部门,持续推动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
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上海农商银行与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农业农村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本市“三园”工程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合作,助力《行动方案》及《实施意见》落地。
多措并举 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快速提升期,《行动方案》也将“绿色循环发展行动”作为五大行动之首。上海农商银行自农信以来,一路支持并见证着上海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生产模式转型,不断推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创新型支农产品(行情000061,诊股)。
2019年,上海农商银行结合崇明区推进绿色农药封闭式管控体系建设有关政策精神,积极打造融合绿色农业的创新试验田,针对市场化农资门店探索推行“绿色农资项目”,布放集农药监管报送、在线订单采购、智能结算等功能于一体的“农资大掌柜”一体机,延伸金融触角,实现农资农药从购入、储存到销售的全流程监管可追溯。
此外,在国家推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背景下,上海农商银行先后推出了支持农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宅基地置换贷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鑫农贷”等产品。近年来,为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上海正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对此,上海农商银行也通过加大金融资金供给、配套推出农民宅基地住房更新改造贷款,不断助推农村居住环境改善、乡村风貌提升。
科技发力 坚定支农数字化转型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上海农商银行以金融科技发展成果推动支农数字化转型。
2018年起,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以下简称“新农直报”),围绕农业经营主体周期性资金需求特点,于2019年创新推出“新农直报线上可循环贷款”,跨出“三农”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的步伐,有效降低了农业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是上海地区银行同业中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开发的首款线上融资产品,也是农业农村部全国首个“新农直报”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成功运行的项目,该项目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
2020年,在新农直报线上循环贷款1.0版本的基础上,上海农商银行深化场景应用,围绕核心企业开启异地产业扶贫新模式。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农乐生物”)是国家定点从事研发生物、环保农药的高新技术企业,负责向洛川苹果种植农户提供有机肥套餐。上海农商银行围绕农乐生物下游农户,创新推出了个人供应链场景,帮助农户实现在线信用贷款申请,贷款专项用于农户购买有机肥套餐。农户得以通过种植苹果致富,当地经济得以带动。
丰富产品 用心经营主体培育
带动农业发展,关键是带动经营主体的发展。“重点培养30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上海乡村振兴中的“小目标”已然明确。对此,上海农商银行已跨前一步,通过优惠的信贷政策及“三农”金融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立体式金融孵化器。
例如,主动对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响应财政支农政策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贷款;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可随借随还的“农业循环贷”;以发票、供货单据为依据、拓宽融资渠道的“农超贷”;确保农业生产有序开展的“农机贷”;盘活涉农企业无形资产的农业特色品牌及专利权融资;依托新农直报平台的“新农直报线上可循环贷款”和支持农民增收的“农户个人经营贷”等。此外,上海农商银行还依托鑫合农卡、乡村振兴主题卡等产品启动信用卡支农惠农绿色通道,以特色金融产品服务更多涉农企业及个人。
为给经营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上海农商银行以“银担合作”模式服务本市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涉农经营主体,逐步构建以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为主、其他各类融资性担保公司为辅、各类保险机构为补充的“银行+担保+保险”合作机制,形成“财政资金投入、其他资源配置、金融杠杆支持”的多方合力模式。
挖掘亮点 扶持特色品牌建设
品牌是农产品的无形价值,亦是打开市场的核心价值。上海农商银行深知品牌建设对于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性,已连续两年全程支持由市农业农村委主办的上海地产优质农产品品鉴评优暨品牌推介活动。
为让获奖农产品品牌价值“无形化有形”,该行作为全市首家合作机构,与市担保中心共同推出了“品牌贷”产品。该产品首家受益企业正是获得2020年番茄(大果型)金奖的上海哲优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因大棚等生产设施翻新维护产生融资需求,但整体规模较小、无抵质押物,贷款颇为困难。通过上海农商银行“品牌贷”,合作社最终在3天内完成全部贷款流程并成功获得300万元融资,及时解决了燃眉之急,促进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助力特色品牌培育和发展,上海农商银行全面开展了“南汇8424西瓜品牌合作联社”的实地调研和场景深挖。作为浦东特色瓜果之一,“南汇8424”西瓜享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称号,已列入上海市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规划。上海农商银行将复制推广8424金融场景经验,以金融力量助力其他先行片区发展。
多方借力 助推产业融合增效
“打造产业特色镇(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上海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又一重点,上海农商银行行动在前。
过去无人知晓的吴房村,已成为申城产业融合增效的“样板村”,走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道路。上海农商银行通过反复走访、调研,以第三方担保方式授信,助力吴房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前,通过市场化运作,吴房村已形成集黄桃种植、储藏保鲜、销售及黄桃衍生产品产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民实现“租金%2B股金+薪金”的多层次增收,特色黄桃农业遍布家家户户。
位于上海嘉定区最北部的“乡悦华亭”项目也已启动。在不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集体资本的实物出资形式,盘活土地资源,打造主题农旅——这正是“乡悦华亭”项目的最大特色。上海农商银行针对项目融资难点,创新了评估、审批机制,采用“总授信+子项目授信”的融资授信模式,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产融发展离不开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挥联农带农机制,为此,上海农商银行长久以来始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林食品”)是上海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2003年就与农信社时期的上海农商银行建立了信贷合作关系。当时,“松林食品”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发展高附加值肉猪养殖模式,通过肉猪代养模式,促进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发展“优质商品肉猪”及“绿色有机稻米”两大优势特色产业,产生了迫切的融资需求。结合绿色健康食品消费的趋势,上海农商银行当即为松林食品提供了信贷支持,时至今日,双方合作关系已有十余载,授信量从1100万元增加至了8000万元。见证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正是上海农商银行助力企业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业畜牧产业链,践行金融支农理念的过程。
坚守初心 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
“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是上海农商银行的企业使命,也是该行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有效举措。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面对农产品供应企业的紧急资金需求,上海农商银行与疫情赛跑,紧急会商市农业农村委建立农产品保供融资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提供30亿元专项资金守护申城“菜篮子”。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农产品生产不断档、供应有保障、价格基本稳定。高效贯彻执行央行复工复产支农再贷款和一万亿元再贷款政策,及时传导央行货币政策、实现对涉农经营主体的精准滴灌,截至2020年末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近11亿元,是上海地区利用支农再贷款政策优惠支持户数最多、力度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商业银行。
为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上海农商银行启动了整村授信专项活动,通过首批诚信村试点,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积极送金融服务下乡,充分借助网点资源优势,依托全市近370家网点和1570余个村级“上海三农金融保险服务站”,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金融服务,聚焦农村社会治理,全面深化银村合作。
2020年,上海农商银行制定了《上海农商银行2020-2022三农金融业务发展战略规划》,为新三年“三农”工作布好局、开好头。步入2021年,该行将进一步聚焦支农金融产品创新、资金供给渠道拓宽、服务覆盖面扩大、行业金融研究、“三农”业务数字化改造转型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献礼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