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杨元庆重磅解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之路

来源:投资时报   2021-03-07 17:22:46

通过“新IT”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不仅能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智造”,且能让各行各业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消费、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2021年两会现场接受视频采访。

《投资时报》记者 安喆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目标的第一年,这令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作为来自高科技制造企业的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听完报告之后,坦言自己对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印象深刻,并深深认同,非常兴奋。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在杨元庆看来,加快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离不开“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但这里IT不再是传统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而是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所谓“新IT”,就是基于“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智(行业智能)”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

杨元庆指出,在大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只有通过“新IT”全要素协同发力,才能将数据更好地转化成生产资料,产生价值,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为此,他建议,十四五时期,应当通过“新IT”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这样不仅能够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迈向“中国智造”,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而且能够让各行各业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消费、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只有把内循环的基础夯得更扎实,形成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循环中去,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杨元庆还有哪些真知灼见?今年两会期间,他向《投资时报》记者详细进行了解析。

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投资时报》:请结合您所在的行业,展望“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杨元庆:联想是一家高科技制造企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至关重要的强国之基、立国之本。去年虽然遭遇疫情挑战,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分工体系仍然牢不可破,为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用智能化实现提质增效,加快迈向中高端,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

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地往产线上增加几个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而是整个制造流程、决策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过去这几年,联想一直在进行这样的转型。我们在生产车间部署5G专网和丰富的边缘设备;利用摄像头进行质量检测;对智能机床这样的“端”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实现预测性维护;基于客户订单、部件供应和产品计划等相关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和智能排产等,这一切,都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从我们国内的智能工厂走出来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大循环的需求,而且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全球市场的需求,自信地投身于国际大循环的竞争与合作之中。今天,我们90%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却有70%的营收来自海外,就是这样双循环运转的效果。

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投资时报》:“十四五”规划聚焦“科技强国”,科技企业近年来也明显受到大众更多关注,在科技进步及社会发展上,科技企业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和使命?

杨元庆:企业既是创新的生力军,也是创新成果的使用者与受益者。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集聚全球科研人才,深化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科研经费投入、企业研发和市场需求的良性循环,从而在推动企业技术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实现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提升跨越,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

我认为,在“十四五”时期,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行业龙头企业更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构建技术创新生态,带动、促进中小微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以联想为例,我们在全球设有17个研发基地,有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每年投入100亿元用于研发新技术、不仅形成了联想创投、研究院、产品事业部的三层研发创新体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实现融通创新,还积极与全球科研机构建立密切合作,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方式,整合优势研究力量,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一年。我们应该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集聚壮大发展动能,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投资时报》: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将“科技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和社会非常关注企业如何提升科技自主创新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能力。联想计划重点投入哪些战略领域?将专注提升哪些科技创新实力?

杨元庆:联想从创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坚持不懈投入,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重视专利保护,重视产学研合作,持续取得丰硕的创新成果,创新实力不断增强。

目前,联想在全球共设有17处研发基地,构建了联想创投、研究院、产品事业部三级研发体制。每年以超过1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投入研发,在全球积累专利及专利申请近3万件,其中申请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超过1200件。近期,IFI全球专利250强榜单发布,联想位列全球专利第一梯队。

未来5年,联想会持续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在设备创新、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超算、5G、区块链等研究领域基础之上,持续探索量子计算、脑机接口、6G等前沿领域。

《投资时报》:创新是企业最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您认为该如何保护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使企业走得更远?

杨元庆: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开始深度融合,衍生出诸多新业态、新模式,也给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带了很多前沿性、交叉性、专业性问题,知识产权全面保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在我国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的过程中,我建议未来能够摸索并健全对人工智能、基因技术、区块链、核心算法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强力保护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二是加大智能科技的应用,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和效率。希望司法机关能够进一步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知识产权审查和保护领域的应用,通过智能科技,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三是积极参与知识产权领域的国际合作与竞争。建议司法机关联合国际化程度高的中国科技型企业,共同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通过司法裁判推动完善相关国际规则,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投资时报》: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您如何看待“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联想计划在哪些战略领域重点投入?

杨元庆: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关键,还是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再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布局。这其中,企业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未来联想将一方面前瞻性地进行先进技术研发,聚焦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6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打造领先的智能化科技成果;另一方面,要更好地推进产学研融合创新,让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化,助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智能制造如何升级与重构?

《投资时报》:“十四五”目标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联想作为制造业典型企业,您如何看待制造业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杨元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至关重要的强国之基、立国之本。去年虽然遭遇疫情挑战,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和国际分工体系仍然牢不可破,为中国经济快速恢复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制造”还需构建品牌力,提升创新力,加快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

首先,从制造内涵上我们要从只是“为别人做嫁衣裳”,替别人代工,转变为生产自己具有国际品牌影响力的产品;其次,从制造对象上要从简单跟随的产品,转变为更具创新内涵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从制造水平和能力上,要凭借“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价值链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从低成本为优势的中低端制造,转变为“高质量”的中高端制造。只有如此,才能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投资时报》:中国制造业如何升级与重构?联想将如何输出自身智能制造经验、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转型升级?

杨元庆:第四次产业革命为中国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引领本次产业革命的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科技领域,中国跟其他国家基本处于相同起跑线上,有些方面我们可能还具有比较优势。一旦这些先进的智能科技跟中国体量庞大的制造业相结合,就为中国制造业补齐短板、突破创新、打响自有品牌提供了新的起跳板。

“新IT”智能化变革正是基于“端-边-云-网-智”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当“新IT”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就能使企业的决策结果更精准、业务流程更高效,从而促进创新增长。智能化升级后的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让“中国制造”拥有新的优势。

2016年开始,联想利用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产品,在积极赋能客户进行智能化转型,现在已经为汽车、能源、制造、3C等行业的上百家大型企业客户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端-边-云-网-智” 技术架构下,我们高度重视行业的可复制性。每服务一家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业,联想都会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成方法论,把提供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复制到其他领域和场景。

“十四五”时期,联想将加速推动新IT 赋能实体经济,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大战略之中修炼内功,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

《投资时报》:从全球看,哪些国家对工业互联网比较重视?有哪些特色值得关注和研究?相比国际一流水平,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有哪些优劣势?如何强化和补足?

杨元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对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过3年的起步发展期,目前中国工业互联网网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融合应用加速纵深拓展、产业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已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优势十分明显:我国工业体系完备,拥有非常强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多,市场规模巨大;此外,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网络基础坚实,技术创新活跃,尤其在物联网、云计算、VR/AR和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等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领域,我国的研发水平和应用规模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力地支撑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再加上过去一年,中国5G网络建设提速,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进一步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

现在我国“5G+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猛,全国在建项目超过1100个,有很多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在制造业、航空、钢铁、矿业、港口等行业实现率先发展,已经涌现出数据采集和感知、高清视频、机器视觉、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数字孪生等六类典型应用场景。

展望未来,随着应用场景加速拓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短板弱项逐步补强,5G和工业互联网将实现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

《投资时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哪些前沿方向已成为发展重点?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应用落地?

杨元庆:2018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我国工业互联网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据工信部统计,目前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70个,广泛应用到30多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连接工业设备数量达4000万台套。

这其中备受产业界关注的莫过于“5G+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5G+工业互联网”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而智能化升级后的制造产业将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加速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联想作为制造业龙头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也有丰富的实践。例如:在联想武汉的5G工厂,我们部署了5G智能制造产线“量子线”。我们应用了5G云网融合、IoT、3D仿真、Face ID、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覆盖了手机组装、产品测试和质量检验等工艺环节。得益于高速率、低延时、海量接入的5G传输支撑,生产线上所有的机器运行和人工操作的轨迹数据都可以实时上传,再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在增强灵活生产的基础上,提升了产品质量,产品交付效率提高了20%以上。

我们在自身工业互联网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顶层设计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的研发能力,应用方案产品开发和项目实施能力三项能力。目前联想已经搭建了全球统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自有平台软件,开发了面向全价值链的500多个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助力传统企业全面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投资时报》:您如何看工业互联网对“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支撑作用?

杨元庆: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物,既是制造强国的核心支撑,也是网络强国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来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具体来说,工业互联网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抓手。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可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独立完整、场景丰富和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创新活跃、产业规模领先、人才资本聚集的叠加优势,通过网络、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工业体系的深度融合,带动传统工业装备、自动化、软件等产业短板实现突破,逐步走向高端化,并推动锻造一批产业长板,不断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

其次,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和创造消费需求,激发超大规模市场的活力,扩大内需,把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打造的更加扎实,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此外,工业互联网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有助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未来三年,我国将在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领域一批关键技术上实现产业化突破;工业软件、工业控制系统等供给能力将明显增强;基本建立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关键领域标准研制将取得突破。基础创新能力的突破,将在更深程度支撑我国创新发展,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落地生根提供肥沃土壤。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万隆金银理财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万隆金银理财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QQ:46590 9904举报邮箱:46590 9904@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