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外汇 >

精进电动从“走出去”到“走回来”

来源:证券日报网   2021-01-15 16:23:48

    本报记者 李春莲

    经历了过去几年国内电驱动市场的惨烈厮杀后,本土电驱动企业又开始遭到来自国际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巨头的夹击。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注意到,随着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加码,2020年以来,来自日本电产、博世、采埃孚、博格华纳等国际零部件企业的市场份额开始不断提升。

    对此,精进电动董事长余平认为,应对国际Tier-1的唯一方式就是让自己成为国际Tier-1。

    近日,精进电动回复了科创板上市申请第二轮审核问询函,涉及生产场地、产能利用率及募集资金运用、诉讼等方面的问题。精进电动表示,相比竞争对手,公司最大的不足是资金实力有限,融资工具单一。

    精进电动此次拟募集资金约20亿元,用于中高端电驱动系统研发设计、工艺开发及试验中心升级等项目,并补充营运资金。

    过去两三年,余平领导的精进电动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首先,精进电动自2008年创建起,长期作为北美市场的供应商,对北美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形成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品牌力,以继续拓展北美的市场;另外,重点突破欧洲市场,让中国的电驱动产品攻入横跨欧、美、亚的全球供应链。

    GGII获得的海关出口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精进电动的电驱动系统出口报关量超过32000台,是同比的9倍,而且几乎全部是对美出口。

    据悉,目前精进电动出口的电驱动系统以油冷系列电机为主,主要配套车型为菲亚特克莱斯勒(FCA)旗下的核心品牌克莱斯勒(大捷龙PHEV)和吉普(大指挥官PHEV)。

    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5月份,精进电动曾对外称,公司在纯电动三合一业务方面也在北美市场取得了重大突破——其200kW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已经获得了北美最大乘用车主机厂之一的量产定单,并将于2022年开始对欧洲和美国供货。

    与国际车企的深度绑定,拿下高端产品项目,让精进电动在接下来的全球电驱动系统市场角力中扩大份额,也让其稳居全球电驱动骨干供应商的第一梯队。

    早期寻路海外

    时间回溯到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快速下滑和“过产能”导致的价格恶战,使大多数企业毛利急剧下滑,电机和电驱动业务成为了赔本赚吆喝的买卖。

    彼时,回国创业十三年的余平意识到,如果继续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国内市场无休止的混战,很有可能无法顺利走到电动汽车真正市场化的“春天”。公司必须再次平衡业务,增加国际市场的业务占比。

    正是在此背景下,他选择将目光再次投向了美国和欧洲。

    选择美国,是因为熟悉。在精进电动创业早期的产品几乎全部是对美配套,其第一款量产电机供给的就是当年菲斯克旗下的Karma电动汽车,并很快把业务拓展到了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公司。

    精进电动目前在美国拥有一支出色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实现了在研发、生产到营销、售后服务等整个价值链上与国际标准接轨。

    来自精进电动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间,菲亚特克莱斯勒连续三年成为其前五大客户,这也让其成为为数不多真正在海外市场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中国电驱动企业。

    余平认为,能够快速获得国际车企的定点和订单,除了基于对海外市场和车企的了解,更为重要的在于,精进电动在电驱动系统领域综合的、领先的技术和品质实力。经过多年的研发,精进的技术优势已经涵盖了电机本体、减速变速离合、电子电控、功能安全和系统集成。这种综合性的技术能力,即便和博世、日本电产、博格华纳、采埃孚等国际Tier-1企业相比,都不逊色,而且在某些局部具有优势或特色。

    发力国内市场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走回来”。全球电动汽车最大的市场,依然还是在中国。

    2020年9月底的北京车展上,Jeep品牌对外展示了其电动化的产品计划,作为其首款新能源汽车性,大指挥官PHEV的亮相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广泛,而这款车型所配套的,就是精进电动给克莱斯勒配套的油冷双电机系统。

    随着其进入国内市场,精进也将实现从“走出去”再到“走回来”的战略。

    拿下国际车企的中高端车型配套,给予精进电动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接下来的市场拓展中更大的信心。至少说明,精进电动已经具备与国际Tier-1企业同台竞技的实力。

    事实上,2020年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开始出现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本土的电动汽车带来更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一是以特斯拉、宝马、大众为代表的一大批外资及合资车企开始在中国市场启动更为猛烈的电动化攻势,一大批具备竞争力的车型开始逐步登录国内市场,必须正视的是,未来几年,外资和合资品牌将在国内占据必不可少的份额。

    紧随而至的是电驱动系统行业的全球竞争即将在中国市场全面展开。国内电驱动系统企业未来将不可避免的面对博世、日本电产、博格华纳、电装、等国际Tier-1企业的竞争。

    二是国内整车企业,不论是特斯拉、新势力,还是自主品牌,都在推出更为高端的电动汽车产品(蔚来、比亚迪汉、小鹏P7等),中高端市场不断扩大。

    对于供应链而言,更高级别的车型对于电驱动系统性能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国产电驱动企业能否在此轮市场转变当中,快速的满足主机厂的配套要求,将成为接下来能否占据市场一席之地的关键。

    对于上述两大市场变化,余平似乎“早有准备”。在他看来,过去几年在国际化上做的储备和积淀,将为接下来国内市场的角逐发挥作用。

    一般而言,获取国际整车企业量产订单,首先需要通过国际整车企业的体系认证,进入合格供应商备选库,该认证通常需要1到2年的时间,此后,通常需3到4年的时间与整车企业的新车型进行同步开发,最终才能实现将项目推动到量产阶段。

    余平表示:“过去多年,通过国际整车企业体系认证并成功实施国际乘用车量产项目的经验,是精进未来参与市场竞争关键,这让我们甚至比其它Tier-1企业还领先一个身位。”

    在国内车企中,精进电动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份额优势同样已经得到显现,目前,已经与一汽红旗、上汽、小鹏、吉利、广汽等大多数整车企业都建立合作和供给关系。

    从电动化的技术趋势来看,在动力锂电池能量密度逐步进入瓶颈期后,决定整车性能的电机驱动系统的重要性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电驱动系统的性能、效率、噪音、重量、可靠性等直接关乎到车辆的整体体验。具备集成化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将是中国电驱动系统企业的重要发力方向。

    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的最新规划,提出了“全面电驱动”的技术方向,构筑中国汽车产业新的技术架构和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形成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整体思路和布局。

    不论采用何种电动化技术路径(纯电动、普通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等),不论使用何种动力电池(磷酸铁锂、高镍三元、燃料电池等),都需要电驱动系统的配合,因此,电驱动系统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链中的重中之重。

    业内认为,在这一轮市场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必然将会有一些中国本土电驱动系统企业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央,真正成长为国际级的Tier-1企业。

(编辑 张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