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网银行行长江海:练就“微雕”功力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2-08-30 14:23:00
就业、创业是新市民在城市扎根过程的主旋律。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大量新市民人口涌入城市,新市民在就业、创业方面金融服务的需求将越加强烈。
如何让新市民真正“进得来”“留得住”?银行如何创新支持新市民就业、创业?近日,新网银行行长江海接受了《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保险报》专访,分享了他的观点。
江海表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小额、高频、短融”等典型特征,对于银行而言,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极其考验银行的“微雕”功力。
精细化运营是关键
《中国银行保险报》:当前,银行业机构在满足“新市民”就业创业的金融需求方面,存在哪些不足?这为银行带来哪些挑战?
江海: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系统部署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及时性与必要性,其中特别提到了两个关键词——可得性与便利性。
从风险识别的角度,过去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既存在着普惠金融常见的痛点问题,比如风险识别难、缺乏抵押品、工作不够稳定等,同时疫情反复波动也带来不少新挑战,不少新市民面临着“过去无积蓄”“当期无收入”“活动受限制”等难题。
从信贷特征的角度,基于信贷大数据显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小额、高频、短融”等典型特征,平均每笔贷款额度可能只有几千块钱,这对于一些作业成本较高的金融机构来说,可能会带来成本挑战。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在传统小额信贷模式下,新市民从准备申请资料、线下排队、审批材料、贷款下发,这一套流程会产生较长的等待时间,导致客户体验不佳。
总之,要满足新市民小额碎片化的借贷需求,对于银行而言,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极其考验“微雕”功力,也就是日常的精细化运营能力。
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
《中国银行保险报》:结合金融机构现有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在供给侧,如何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强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金融支持?
江海:据统计,今年已有1798家银行保险机构提供共计2.88万个金融产品的服务覆盖新市民群体,这充分说明一点,各方注重挖掘新市民客群需求,因为这是一片广阔的金融蓝海。
当然,在如此海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要做到有特色、有回头客、长期可持续,其实并不容易,很考验金融机构在产品端的创新与服务能力。尤其是要满足新市民就业、创业客群的金融需求,尤为考验“敏捷、精准、可持续”这三项能力。
“敏捷”就是要快,以新市民就业纾困来说,要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不能慢吞吞地按部就班来做;“精准”就是要准确发现细分客群的需求;“可持续”就是要让新市民成为回头客,让服务细水长流。
举个例子,如何精准判断新市民的金融需求特点?今年春天,新网银行信贷大数据发现,在涉疫城市的大数据中,借款笔数和金额总量均呈上升趋势,同时呈现上升趋势的还有沉默客户用款比例、首贷客户比例、首贷客户当日提用率等指标,这反映出新市民在工作生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建筑业是新市民重要的就业方向。基于这个大数据指标,我们迅速调整了信贷投放方向,将新增信贷额度的大部分,投放到涉疫城市中受疫情影响最直接的人群及行业,解决新市民群体复工复产和生活纾困的资金需求,为大量新市民解了燃眉之急。
《中国银行保险报》:在金融服务新市民就业创新方面,存在一系列痛点、难点,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力量,运用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江海:从实践来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回归到“数字原生”这个基点,在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上做好工作。
首先,银行要提升线上化服务能力,采取全线上的非接触式服务模式,打破金融服务的地域和时间限制,用户只需要手机就可以在线办理相关业务。
其次,在后台打造实时数字风控平台,前台推出数字普惠产品矩阵,展开“零售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双重业务布局,对新市民群体的市场变化、信贷需求,通过大数据来实时发现,通过产品升级来实时应对。
再次,考虑到新市民就业创业金融服务仍然存在很多“空白区”,银行要主动走出去,与产业链企业进行合作,支持新市民就业创业。目前,新网银行已经与某农贸市场进行合作,为市场商户提供统一线上化结算等增值金融服务,也为商户的商业数据创造金融价值打下了基础。
最后,人才是关键要素。以新网银行为例,目前新网银行七成员工是IT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专业化人才,下一步还会继续加大人才吸引和培养力度,银行发展最缺的是既懂数字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要深度关注那些还未被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到的实体经济“神经末梢”群体,持续探索和完善新市民长尾客群的服务机制。
筑牢风险篱笆
《中国银行保险报》: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整体上具有额度小、频度高、资信弱等特点,这就要求相关风险的管控要更加细致。对此,银行应当如何优化风控模式,提升自身的“敢贷、愿贷、会贷”能力?
江海:解决金融问题的钥匙往往在金融之外,智能风控与数字技术是锻造这把钥匙的核心要义。
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小额、高频、短融”的特征,自身又往往缺乏抵押物和稳定存款,要破解“作业成本高、风险识别难”的行业难题,必须依靠金融科技,唯有通过数字技术,才能让这件事成为逻辑可行、技术可行和经济可行。从我们的自身实践来看,首先要筑好自家篱笆,强化金融反欺诈的识别能力。
随着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火爆,职业欺诈团体也试图浑水摸鱼,为此,需要通过名单管理、特征管理、行为模式等多种手段,依靠专业反欺诈团队和数字风控相结合的手段,保障借贷的安全性。
要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从而有效解决“征信白户”的风险识别问题,目前,新网银行就已累计提交了400多项技术专利申请,有100多项专利已经获批。
此外,要让商业银行“敢贷、愿贷、会贷”,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比如需要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及相关企业的数据进行开放,让银行获得更多维度、更有实效性的信用数据。
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新市民群体这个金融蓝海,银行自身需要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做大市场蛋糕,实现多方合作共赢,最终提高新市民的幸福指数,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