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分化、规模缩减,“固收+”基金不火了?
来源:证基风云 2022-08-01 21:22:59
今年上半年“固收+”的规模增长较前两年有所减缓,市场热度相对有所降温。但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仍是一个蓝海市场,尤其是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让部分个人投资者流向了“固收+”产品。
前两年一度大火的“固收+”基金,在今年的震荡市场中却相对稍显平淡。
从二季度末的基金规模数据来看,一些“固收+”基金的规模出现减少。同时,截至7月底,今年以来有些“固收+”基金的年内收益依旧为负。而由于“+”的那部分策略差异较大,导致同类产品之间业绩分化明显。
“固收+”基金还值得配置吗?
“业绩+规模”双重压力
在今年较大的市场震荡下,一些“固收+”基金也未能守住正收益。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9日,以二级债基为例,可统计的781只基金中(份额分开计算)有516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为负数,所有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33%。以偏债混合型基金为例,1143只基金中有865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为负数,所有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48%。
“固收+”基金主要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底仓,“+”的那部分可以用来做股票投资、打新、可转债、投资股指期货等增厚收益,但这也导致“固收+”基金对资产配置的能力要求较高,不同的产品由于策略不同,也会导致最终收益产生巨大的分化。
从今年“固收+”基金的收益情况来看,已经产生比较明显的分化:年内收益率最高的一只二级债基已经超过15%,亏损最高的一只也超过了15%。从仓位配置来看,收益率靠前的二级债基,主要配置了可转债。
与此同时,随着业绩产生波动,一些“固收+”基金的规模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数据显示,易方达稳健收益债券二季度末规模为626.16亿元,相比一季度末规模减少超过百亿元;易方达裕祥回报债券二季度末规模较一季度末减少超80亿元;工银产业债债券二季度末规模较一季度末减少超20亿元。整体来看,二季度末二级债基规模相比一季度末减少超300亿元,偏债型混合基金二季度末规模整体较一季度末有所增长。
天弘基金表示,二季度股市先抑后扬,与权益投资密切相关的“固收+”产品也逐渐走出低谷。同时,由于“固收+”产品中所“+”的资产、策略和比重都有所不同,因此短期内业绩攀升幅度也有所差异。
“固收+”仍值得配置
“固收+”市场经历了两到三年的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的规模增长较前两年有所减缓,市场热度相对有所降温。但在嘉实固收增强策略投资总监林洪钧看来,目前仍然是一个蓝海市场,尤其是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让部分个人投资者流向了“固收+”产品。
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固收+’的产品可以作为一个长期配置的方向,适合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另一方面,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可能‘固收+’的基金更适合进行防守,尤其在震荡或者比较偏熊市的时候,可能‘固收+’的策略会有更好的投资体验。所以,在当下市场环境下,增加‘固收+’的配置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荣浩认为:“投资‘固收+’基金看重的是长期稳定性收益和低回撤带来的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投资‘固收+’并不需要看重择时。当下的震荡行情带来的是结构性的投资机会。从资产类型的性价比来说,则见仁见智,取决于投资人预期、风险偏好等多重因素。”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其实不单在震荡行情市场,从财富管理的理论研究出发,在大类资产配置及多元化财富管理配置的角度,涵盖固收、股票、商品等“固收+”的产品,对于投资者分散投资、实现财富的复利增长都是很有必要的。
结合当前市场情况,林洪钧表示更倾向于“核心+卫星”策略,即以固收投资作为底仓配置,多个卫星策略作为辅助,如二级市场选股策略、套利策略、打新策略、定增策略等,主要风险收益特征由核心策略决定,卫星策略起到增强作用且不同卫星策略之间相关性较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