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长期正确的事情?对话国海富兰克林徐荔蓉:从基金经理到公募总经理,选股标准与自我要求
来源:券商中国 2022-07-11 10:24:07
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出身的总经理不多,而在任职总经理后仍然坚持担任基金经理的,全市场屈指可数,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徐荔蓉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6月,徐荔蓉正式任职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一职,与此同时,他还同时管理着5只基金,是市场上一位颇有口碑的基金经理。据Wind数据统计,任职基金经理15年,徐荔蓉凭着超过16%的复合年化回报,长期位居十年以上“长跑基金经理”前十。
对于是否会在升任总经理后陆续卸任基金经理,他在采访中坚定地表示,“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继续深耕投资方向,做一些短期困难但长期正确的事情。”
什么才是长期正确的事情?徐荔蓉认为,从基金经理层面来说,就是继续专注于投资,为持有人赚取比较合理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而从公司总经理的层面,他希望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为一家能够持续为持有人盈利的,且比较受人尊敬的公司。
回顾徐荔蓉的职业生涯,他从1997年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一步步从基金经理做到了研究总监、投资总监、副总经理,再到总经理。25年的从业经历,变的是职位,是更多的责任和担当,而不变的,则是25年如一日对投资的专注。
选股标准与自我要求
从投资框架来看,徐荔蓉是一位典型的自下而上选股型选手,在他的选股标准中,管理层才能占第一大权重,这和业内同行通常把估值、成长性、护城河等作为第一标准的做法截然不同。
而对于企业管理层的评价,徐荔蓉的第一条是“专注”。他解释道,“经营企业和我们做投资是一样的,有太多的诱惑,太多赚快钱的机会,我希望我选择的企业管理层,是专注在这个行业里的。”
他举例,自己曾在几年前投过一家心脏方面的医疗器械企业,从盈利的角度来说,这家企业做的非常成功,如果能专注于心脑血管领域,从支架到球囊,然后再到相关药物,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投资标的。但在去年,他决定把这家公司抛掉,主要原因便是在支架、球囊先后集采后,公司开始陆续任命多位副总经理、开设多家子公司,寻找其他赚钱机会,管理层已经不再专注于主业。
这种对专注相对严苛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徐荔蓉的选股标准上,也深刻地烙印在他的自我要求上。
从公开履历来看,徐荔蓉从1997年开始在某央企做股票投资工作,自此便开始25年如一日地站在投资一线。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的职业生涯主要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次是在2001年进入公募行业,开始追求做更专注、专业的投资;另一次是在2004年前后考取CFA并先后加入了两家合资基金公司,对海外成熟市场的投资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逐渐形成了“本土智慧+全球视野”的优势。而即使在升任总经理后,他仍然坚持管理自己的基金,继续深耕投资。
可以说,徐荔蓉职业选择的每一步都在努力地精进投资。“大的方向上来说,就是希望自己更专业、更专注。当然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比较喜欢投资,虽然天天‘受虐’,但是比较有乐趣,我就希望自己能专注于投资上,这和我选择专注的企业家是一个道理。” 徐荔蓉表示。
弱化赛道,公司成长性比行业景气度更重要
除了管理层,徐荔蓉选股的第二条标准是公司的成长天花板。但他也特意强调,要避免通过行业景气度来判断公司天花板,弱化赛道投资概念。
徐荔蓉表示,赛道投资原本是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PE)借鉴过来的一种投资方式,本质上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但到了二级市场上后却有些变形,大多数的赛道投资者实际上只是趋势交易者。赛道投资的优点是比较简单、复用性强,对行业的研究与理解可以做得很深,但缺点是人不可能拥有上帝视角,存在系统性风险。比如教育行业,曾经的优质赛道几乎在一夜之间反转。
因此,他认为,相比关注行业或赛道,不如挖掘细分领域有潜力,可以实现重要突破的优质成长企业。如果企业成长的天花板足够高,就值得投资。其中,冷门的行业意味着估值低,关注的人少,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入。
“比如,我们曾经投资过一家轮胎企业,从行业来看是非常差的,不仅正在遭受‘双反’调查,而且有很多企业倒闭,行业增速一直为负。但我们当时判断,这家企业将会在三到四年的维度里大幅提高市占率,其在泰国的工厂将会给企业贡献丰厚利润。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家公司的发展比我们当初的预期还要好。”徐荔蓉举例道。
徐荔蓉表示,这在市场上并不是特例,那么,为什么在行业下滑的时候还有公司逆市上涨?这个问题也可以延伸为,为什么在经济总量下滑时,很多行业里面的优秀公司却仍然有“甜蜜的拐点”?
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进入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随着消费占比上升,GDP增长率的波动随之降低,企业挣快钱的机会少了。与此同时,许多修炼内功、专注主业的优秀公司,却能够实现市占率上升,净资产收益率不仅没有受到损害,甚至还能提高,从而进入“甜蜜的拐点”。
牛股引领牛市,中国资产将迎来系统性重估
徐荔蓉不仅立足于本土,由于在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工作多年,他更是习惯用国际化视野来进行投资。他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全球投资者,目标是成为本土基金经理里最有全球化视野的、投资全球的基金经理里最懂中国本土文化的投资者。
他认为,从全球视野来看,中国资产将会迎来系统性的重估。一方面,今年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美联储加息、中美利率倒挂、日元大幅度贬值……但为什么A股和港股与欧美股市相比仍然比较强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中国股市和全球相关度比较低,而目前又被全球投资者相对低配,与此同时,优秀的公司正在不断涌出。
“站在一个全球基金经理的角度来看,如何寻找全球市场中有阿尔法的市场?我们曾经做过统计,如果以MSCI Country Index作为各自的业绩基准,中国、印度、巴西、韩国、中东……众多市场中,中国市场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公募基金的中位数大幅度跑赢基准,这样一个有超额收益又和全球相关度比较低的市场,外资低配的原因可能只是不够了解。”
他认为,随着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不断加强,外资的流入,包括本土资金从房地产向股市的转移,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等。他对未来市场较为乐观,尤其是基于对许多优秀公司已经走到“甜蜜的拐点”的判断。
徐荔蓉认为,中国股市已经进入“牛股引领牛市”的新阶段,对投资者来说,能不能找到真正代表中国经济成长的优秀企业,是决定未来投资回报的最重要因素。
对话实录节选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进入资本市场25年,您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对投资框架的搭建发生过哪些比较大的变化?
徐荔蓉:职业生涯和投资框架上比较大的变化可能有两次。
一次是2001年,我离开当时任职的一家央企,并进入公募基金行业,希望寻找更专业化的投资方式。虽然在老东家也是做股票投资,但是当时央企在投研架构、考核机制等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还有所不足,我希望去一个更专业的平台,以更专业化的方式做投资,所以当时选择了公募基金,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和挑战。
第二次是在2004年前后,我从深圳来到上海,加入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同时去考了CFA,希望可以让自己拥有全球视野,了解外资的投资方式。我一共呆过三家基金公司,除了第一家外,后两家都是合资公司,很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对国内的投资思路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希望去系统性的了解国外资本市场是如何做投资的。
这是我给自己设计的一个方向,也就是错位竞争,目标是成为本土基金经理里最有全球化视野的,投资全球的基金经理里最懂中国本土文化的。
这也是我后来为什么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原因,因为我们归属于富兰克林旗下的本土投资集团,这个集团的想法就是既要有本土智慧,又要有全球视野,和我当时的想法不谋而合。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2008年来到国海富兰克林后,您再也没有跳槽,您觉得这家公司吸引您留下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徐荔蓉:我觉得有几个因素,一个是公司整体比较简单,企业文化宽松融洽,特别我们投资团队,相对扁平化管理,大家可以就投资观点充分讨论,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二是作为一家中外合资基金,我们还是一个市场化导向的企业,骨干成员都是市场化招聘或者企业内部逐步成长起来的。这样沟通成本就比较低,对我来说就可以空出更多时间专注于投资。
最后一个原因是大家的价值观比较类似,志同道合。我们公司几位基金经理比我待得时间都长,理念比较接近的人能逐渐沉淀了下来,这可能是吸引我留下来的关键。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担任总经理后,您怎么分配投研和公司经营管理的时间精力?工作重心是什么?
徐荔蓉:其实精力分配没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因为我们公司本身比较扁平化,各块业务都有相应的分管副总,我自己在总经理这方面主要还是与大家做一些讨论和配合,事务性的工作相对来说影响较小。
所以现在手里的5只基金,我还是会一直管下去,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还是希望能继续在投资方向深耕。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展望未来,您对国海富兰克林的规划是什么?希望它可以成为一家怎样的公司?
徐荔蓉:我们希望成为一家能够持续给持有人盈利的,且比较受人尊敬的公司,这是我们的愿景。至于规模,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稳步做大,但是不会为了规模就在高点多发基金,我们公司的产品数量在同等规模的基金公司里应该属于比较少的。
相对来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追求规模有多大,而是做一些短期困难但长期正确的事情,给持有人有一个比较合理的风险调整后收益,而不是一味追求收益。
当然,对规模的克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销售的挑战、合作伙伴的挑战,这些挑战可能在两三年前对我们影响比较大,但我觉得这两年有一些新趋势,是对我们非常有利的。
一方面,第三方平台快速发展,比如天天基金、蚂蚁财富,这些平台在用各种量化的方式向投资者推荐好基金,作为专业机构,他们更重视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优势,比如蚂蚁目前的150余只偏股型金选基金中,我们入选了9只,在全市场基金公司中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
再一个,我们的规模中机构持有人占比较大,尤其是在非货规模占比中,而随着机构投资者扩容,比如理财子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种机构客户比较多的基金公司,总体也是比较有利的。
最后,从风格上来看,我们虽然短期很少跑在最前面,但是长期收益比较稳健,可以作为大部分投资者偏底仓的配置。随着机构投资者、平台型投资者的增加,我们这种风格也会越来越受欢迎。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