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来源:普益标准   2021-11-23 16:23:07

核心观点:

截至2021年Q3,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共发行221款,发行量整体向好;理财子公司为FOF类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发行占比达78%;FOF类产品长期业绩表现较好,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产品占比达44%。随着《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下发,银行理财将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FOF类产品有望迎来发展高潮。

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发展现状及特点:1)FOF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规模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年Q3,银行理财市场共发行FOF类产品221款,发行数量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为0.22%;FOF类产品募集规模占理财产品总募集规模的0.31%。2)理财子公司为FOF类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截至2021年Q3,理财子公司的FOF类产品发行占比为78%,其中国有理财子为理财子主要发行机构类别,股份理财子后来居上。3)FOF类产品长期业绩表现较好。截至2021年Q3,FOF类产品短期表现较差,长期表现较佳,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产品占比达44%。4)FOF类产品以中风险为主、混合类占比更高、门槛较低、期限较长、开放式产品更多,并且多采用稳健的投资策略,运作模式包括主动交易和前期配置。

通知规范了基金投顾业务,为银行理财FOF类业务发展带来机遇。 监管部门向部分地区基金公司及基金销售机构下发通知,通知内容包括对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活动的业务界定,以及相应的规范整改安排,这意味着基金投资组合业务将告别野蛮生长,投顾牌照稀缺价值凸显,未获得投顾牌照的银行或将发展FOF类理财产品。

银行、基金机构和投资者三方共促。一方面,由于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压力与投研能力的相对错位,亟需借助FOF类产品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另一方面,基金机构的专业化投研能力及渠道拓展需求,迫切需要和银行进行合作共赢;最后,投资者对机构类别、风险、收益的综合需求,让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成为不二之选。

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未来发展追踪。 参考公募FOF发展历程,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尽管出师不利,但目前公募FOF数量与规模齐增,业绩表现优势逐步显现。未来,随着资产配置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投资者对专业的资产配置的巨大需求,在公募FOF已经试水的基础上,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将充分发挥其投资标的广、可选合作方多、更能匹配银行理财客户的需求的优势,或将迎来发展高潮。

正文:

近日,监管部门向部分地区基金公司及基金销售机构下发《关于规范基金投资建议活动的通知》,通知明确界定了投顾业务范畴,规定了不具有基金投顾业务资格的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投资建议,不得提供基金组合中具体基金构成比例建议,不得展示基金组合的业绩,不得提供调仓建议。基金是资产配置的重要资产之一,而目前仅有工商银行(行情601398,诊股)、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和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这3家银行具有基金投顾试点资格,通知的出台意味大部分银行的资产配置服务将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面对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诉求,银行理财该何去何从?资产配置业务是否可以继续开展?FOF类理财能否迎来关键转折点?

一、银行、基金机构、投资者三方共促银行FOF类产品的发展

FOF,一般指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s,简称FOF),并不直接投资股票或债券等底层资产,而是通过持有其他证券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随着公募FOF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机构看到此类产品的发展潜力,根据FOF的投资结构创设出了FOF类产品。目前,在行业监管要求、机构自身能力及发展需要、客户多样化投资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日渐兴起。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三季度,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存续FOF理财产品共计210只。

1、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压力与投研能力的相对错位

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银行理财开启了全面净值化的转型进程,然而部分银行在净值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一方面,普通投资者不易接受净值型理财产品。在净值化转型之前,银行产品通过资金池运作实现了对预期收益型产品的“刚性兑付”,在此情况下投资者不担心产品亏损,但净值型产品会根据资产实际情况计算净值,收益甚至本金都有可能发生波动,普通投资者短时间内较难接受此类产品。另一方面,大部分银行缺乏管理净值型产品的配套系统。除个别大型商业银行拥有净值型产品发行经验外,大部分银行的资管系统难以支持净值型产品发行,尤其是中小城农商行。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银行缺乏专业的投研团队,没有完善的风控体系。由于银行长期从事审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擅长于信用风险的管控,但普遍缺乏对于资本市场的投资研究,较少关注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从而导致银行整体投研能力较为欠缺。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需要较强的投研能力来支撑其净值化转型需求,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其投研能力又有所欠缺,导致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压力与投研能力的相对错位,迫使银行理财主动拓展新的业务投资模式,以弥补其投研能力短板。银行理财FOF类产品一方面能缓解银行投研压力,助力提升其主动管理能力、增强净值产品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银行理财切入权益市场,成为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关注的重点。

2、基金机构的专业化投研能力及渠道拓展需求

我国经济体量的持续扩张、资本市场的快速成长和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为基金规模的持续增长创造了独特的条件和机会。以公募基金为例,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3.90万亿元,公募基金数量合计8866只。获此佳绩,自然离不开基金公司的专业化投研能力。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内功修炼,基金机构已建立起了成熟的投研体系,拥有分工明确的投研团队,投研实力较为突出。另一方面,在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数据显示,2020年公募基金投资者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达46.60%,如果排除货币基金,机构占比将会更大。因此,对基金机构而言,拓展机构销售渠道也十分重要。

FOF类产品的出现,能够有效地帮助基金机构借助专业化投研能力优势拓展基金机构销售的渠道。由于银行在资金、信誉、渠道、客群等方面拥有众多天然优势,各基金公司都十分重视银行这一销售渠道。因此,基金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化的投研能力为银行甄选多种优质资产,形成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扩宽销售渠道,实现和银行的合作共赢。

3、投资者对机构类别、风险、收益的综合需求

部分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度更高。尽管随着中国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券商等资管机构全面开花,供投资者可选的资管机构和产品越发多样。但目前我国投资者教育水平仍有所欠缺,投资者的金融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部分投资者仍倾向于信赖传统的银行机构,对基金、券商等机构仍抱有观望态度。因此,发展银行理财FOF类产品业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投资者想投FOF类产品却“不知投”“不敢投”的问题。

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整体风险偏低,更适合中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FOF类产品通过投资基金、资管计划等间接投资债券、股票、衍生品等资产实现了风险的二次分散,进一步降低了产品的投资风险,因此这类产品的整体风险偏低。与此同时,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也相对较低,以中低风险为主。因此,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更好的满足了部分中低风险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风险要求。

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整体收益较为稳健。资管新规以来,保本理财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银行理财收益率也持续走低。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全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已下滑至3.41%。原本的银行理财客户迫切需要寻找一类能满足其收益率要求的理财产品,因此,以分散投资、侧重资产配置、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模式成了银行理财客户又一可选产品。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较好地满足了大部分银行理财客户普遍具有的信赖银行、风险偏好低、追求稳健收益的特点,从而驱使银行向这类产品进军。

二、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发展整体向好

截至2021年三季度,银行理财市场发行的总理财产品数量为199779款,其中FOF类产品共发行221款,占理财产品总发行数量的0.11%,FOF类产品尚不是理财产品的主流,但从时间维度来看,FOF类产品发展整体向好。

一方面,FOF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占比整体呈增长趋势。在发行数量方面,2019年下半年开始FOF类产品的发行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其增长趋势一直保持到2020年三季度,2020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到25款,此后又开始缓慢增加;在发行占比方面,其走势基本与发行数量走势相同,在2020年三季度逐步攀升至0.16%,而后下降至0.10%,2021年年初开始上涨,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三季度FOF类产品发行数量占比达到了历史最高值,为0.22%。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另一方面,FOF类理财产品募集规模同样呈增长趋势,FOF类产品募集规模占理财产品总募集规模的比例在两年间有明显增加。随着FOF类产品在2019年三季度到2020年三季度一整年的飞速发展,募集规模占比也逐渐增大,从2019年3季度0.02%增长到2021年3季度的0.35%,随后有一个回落趋势,但又于2021年一季度开始重新上涨,截至到2021年三季度,FOF类产品募集规模占理财产品总募集规模的0.31%。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在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将无法避免,再加上理财产品收益全面下行,投资者迫切需要波动较小、收益稳健的理财产品,而FOF类产品恰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近年来FOF类理财的发行数量及募集规模都大致呈现向好趋势。未来,随着银行净值化转型接近尾声,理财产品全面完成净值化转型,FOF类理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理财子成FOF类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

理财子公司,尤其是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为FOF类产品的主要发行机构。从历史数据来看,理财子公司的FOF类产品发行占比为78%,银行发行的FOF类产品仅约占两成。理财子公司中,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FOF类产品占比最高,达60%;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两年间发行FOF类产品36款,占FOF类产品总发行量的16%;由于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数量较少,发行的FOF类产品也较少,仅有3款FOF类产品发行。而在国有理财子公司中,工银理财一骑当先,领跑银行理财各机构,发行了79款FOF类产品,占银行理财市场的35.75%;其次是建信理财,发行了35款FOF类产品。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后来居上。 具体到时间维度,国有银行子公司发行的FOF类理财产品的数量自2019年三季度开始高速增长,到2020年三季度达35款,此后发行数量明显下降,发展速度开始平缓。与此同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FOF产品发行数量在2020年末开始大幅增长,在2021年三季度达到14款,远超其他类型机构。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资管新规”后,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理财子公司开展银行理财业务,理财子公司开始成为理财产品发行的主力军,而FOF产品作为较为创新的理财产品,其主要发行机构为银行理财子,尤其是开业较早的国有行理财子公司,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股份理财子公司正后来居上。未来,随着股份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股份理财子公司或将取代国有理财子公司成为FOF类产品的发行主体。

3、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有何特点?

(1)产品要素:以中风险为主、混合类占比更高、门槛较低、期限较长、开放式产品更多

FOF类产品风险相对偏高,以中风险为主。从风险等级来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FOF类产品中三级风险超八成,一级风险和三级以上风险占比较少仅为4%。而总体理财产品中,二级风险占比最多达71%,可看出FOF类产品总体而言风险会略高于理财产品平均风险水平。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FOF类产品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混合类产品占比相对较高。从产品类型来看,截至2021年三季度,FOF类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67%,混合类产品占32%,权益类产品占比极少仅为1%。而总体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高达86%,混合类产品仅占理财产品总数的12%,可看出FOF类产品会倾向于布局一定权益类资产以增厚收益。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FOF类产品投资门槛相对较低,集中在一万及一万以下。从投资起点来看,FOF类产品中起购金额一万以下的占比为36%,一万的占比为27%,二者合计占比超六成。而总体理财产品中,一万以下起购金额的产品仅占4%,因此FOF类产品的门槛较理财市场产品整体情况而言更低,囊括的客户群体更多。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FOF类产品的运作类型较为均衡,半开放式产品及封闭式产品各占五成。从开放类型来看,FOF类产品中半开放式产品占比53%,封闭式产品占比45%,约各占五成,全开放式产品较少为2%。而总体理财产品中,封闭式产品占比高达94%,对开放式产品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FOF类产品期限相对较长,主要集中在1-3年。从期限结构来看,FOF类型产品中投资期限在一年至三年的产品占比相对较大,高达65%,而在总体理财产品中仅占8%,总体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多集中在三个月至一年,因此,FOF类产品的期限结构相对更长。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2)投资策略:多采用稳健的投资策略,创新策略正不断涌现

从近年来发行的FOF类产品来看,以固收类及混合类为主,因此FOF类产品的投资策略仍然以固收类及混合类产品惯用的投资策略为主,包括久期配置策略、信用类债券投资策略、低风险固定收益策略、多资产平衡配置策略等。其中大类资产策略在FOF产品中运用最为广泛,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大类资产配置能有效分散风险,平滑收益曲线,这与银行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风险偏好不谋而合;二是FOF产品多支基金组合的特点,暗合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的投资逻辑。整体来看,FOF类产品的投资策略较为稳健。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由于FOF类产品现如今仍在起步阶段,投资风格还是相对保守,多采取稳健的投资策略,但还是有少许创新的投资策略出现。如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发行的阳光橙优选科创这款产品采取了打新的投资策略,将资产投资于偏债类的打新基金或资管计划,以分享科创红利,打新策略可一定程度上增厚产品收益,同时也可作为产品卖点吸引投资者,使得其在一众FOF产品中能脱颖而出。而招银理财发行的超越量化对冲FOF采用了量化对冲的投资策略,通过建立量化模型,将投资决策交由量化模型决定。未来,随着FOF产品的逐渐发展成熟,还将会有更多创新的投资策略涌现并应用于FOF产品之中。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3)运作模式:目前包括主动交易、前期配置两大类

根据银行间、产品间运作策略,投资模式及投研能力的差异,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运作模式是不同的。目前现存FOF产品的运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主动交易模式,二是前期配置模式。

主动交易模式是指银行产品的投资管理人有清晰的投资思路,明确的投资策略,并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及时对产品的持仓进行调整的主观投资模式。主动投资的FOF模式对投研能力较高,前期会根据产品定位及投资策略优选目标基金及基金管理人,后续还将根据市场变动情况调整仓位。

以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橙优选科创为例,该产品是一款混合型产品,投资策略是利用优选多支基金的FOF模式分散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创板打新。此款产品有明确的投资策略,并且从持仓信息中可看到,基金配置比例相差不大。投资管理人通过市场变动积极调整仓位,减少波动,平滑收益曲线。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前期配置模式则是产品的管理人在前期配置好熟悉领域的资产和产品,后期基于对资产投向领域的熟悉,将投资主动权让渡给所嵌套的资管产品管理人并稳定持有所投资资产的,被动地进行投资的模式。该FOF业务模式更适用于投研能力相对有限的中小型银行,投资重心放在前期对熟悉资产的配置和优选投资管理人上。

以江苏银行(行情600919,诊股)发行聚宝财富融远固收增强(公募基金FOF)5号为例,该产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策略为以稳定的长期收益为目标,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从产品披露的公告中可看到,该产品配置了大比例的单一资管计划产品,并未通过选取多支基金和资管产品来分散风险,平滑收益曲线。从两季度的持仓信息对比来看,产品管理人几乎不根据市场变动调整仓位,并且从配置的资产和产品来看,都是与自身相关的产品。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4、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表现如何?

短期表现较差,长期表现较佳。截止至2021年三季度,FOF类产品的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整体表现欠佳,近三个月年化收益率在0-3%的占比达41%,4%以上仅占18%,还有32%的产品收益为负。而当我们把时间拉长,FOF类产品的表现就相对较好。近六个月年化收益率4%以上占比达41%;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产品占比为33%,较近半年的年化收益率占比低,但仍远好于近三个月的表现;自成立以来的表现则更佳,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占比达44%。

FOF类产品是基于大资产配置理念创设出的产品,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通常在长期中表现较佳。从上述FOF类产品的业绩表现来看,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对这一特征基本上是一脉相承,长期表现较为优异,短期表现较差。可见,从长期来看,FOF类产品确实能在分散投资风险的基础上增厚投资收益,因此,银行理财FOF类产品适合那些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三、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类产品未来发展思考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自2019年3季度问世,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公募FOF自2017年10月正式成立以来,至今发展已满四周年,其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对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此,本节通过回顾公募FOF产品的“前生”与“今世”,展望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未来发展空间。

1、公募FOF出师不利,原因几何?

2016年6月,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2号——基金中基金指引》公开征求意见,公募FOF逐渐浮出水面。2017年9月初,华夏聚惠、南方全天候、泰达宏利优选、建信福泽安泰、嘉实领航、海富通聚优精选等6只公募FOF正式获得证监会批文,公募FOF正式起航,一时间成为理财市场的“宠儿”。然而,首批6只产品后续的市场表现却不尽理想,大部分产品规模都出现了大幅萎缩,部分甚至沦为了迷你基金。据统计,截至2021年半年报,首批的6只公募FOF总规模为29.19亿元,比成立时合计166.36亿元萎缩超八成。

从最初的万众瞩目,到遭遇市场调整,业绩欠佳,规模缩水,发行遇冷。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未能发挥FOF产品大类资产配置优势。FOF的本质是通过大类资产配置进行风险分散,如果过度地集中于某类资产,就会引起基金收益风险集中,波动加大。首批成立的6只公募FOF,持仓集中于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与权益类基金,底层上还是在“股”和“债”两类资产中做配置,商品类基金、海外投资标的等较为欠缺。因此,在2018年A股市场大幅回撤的情况下,贝塔风险远超阿尔法收益,首批成立的公募FOF普遍亏损、规模缩水。

二是产品定位不明确,难以匹配客户需求。FOF类产品整体的定位在于追求长期稳健型收益,其中“长期”指的是FOF类产品应长线持有以实现穿越周期的长期收益,而不应只图短期获利后离场;“稳健”则突出FOF类产品不同于传统固收类或权益类等单资产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反观公募基金客群,其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好相对进取,对收益更为看重,在大类资产配置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公募FOF产品认可度较低。因此在初期募集遇冷的情况下,公募FOF产品的重点募集对象也逐步开始向长久期、强调风险控制的机构投资者倾斜。

2、四周年,公募FOF现在发展如何?

2021年10月,公募FOF成立已满四周年。四年间,公募FOF经历了业绩和规模的双重考验。从一度募集困难到有基金面临清盘,再到今年认购火爆,规模再度爆发,多只新基出现限购,FOF产品迎来“第二个春天”。

公募FOF规模与数量双增长。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公募FOF总资产规模为1884.62亿元,开放式基金的资产规模为23.21万亿元(包含FOF)。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FOF产品规模在全部开放式基金中的占比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从谷底的0.05%上涨到0.76%。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公募FOF共195只,环比增加33只,FOF数量占总开放式基金的数量从1.85%上升至2.22%。从增长速度的角度看,同样自2018年第三季度以来,公募FOF产品的规模增速始终高于开放式基金的总体增速水平。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从产品类型来看,公募FOF产品以混合型为主。截至2021年3季度末,股票型FOF和债券型FOF均只发行了1只,目标日期型FOF和偏债混合型FOF数量差距不大,但偏债混合型FOF的规模是偏股混合型FOF规模的三倍左右。混合型FOF,特别是偏债混合型FOF的盛行,一方面可以看出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理念的理解日益深入,相较于单一资产较为集中的股票型或债券型FOF,更倾向于多种资产配置的混合型FOF产品;另一方面,在国内外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投资者对于稳健收益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混合型FOF中更青睐偏债混合产品。

深度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的发展创新及未来趋势

从持仓情况来看,持基集中度相对较高,部分产品重仓内部基金。截至2021年3季度末,公募FOF产品前十大重仓基金占基金投资市值的均值为64.96%。持基集中度在50%-80%之间的共有105只,占比61%;集中度在80%以上的共33只,占比19%。其中,重仓本公司内部基金比例超80%的有18只,全部重仓内部基金的有8只。有45.09%的公募FOF直接投资股票,其中目标日期型FOF的股票投资比例普遍较高。

业绩表现上的优势逐步显现。从公募FOF基金的历史收益来看,2020年以前成立的公募FOF基金在2020年的平均收益率约为24%。Wind数据显示,从近三年时间维度看,有统计数据的11只公募FOF收益率均在10%以上,其中有4只基金收益率超过了50%。从近一年时间维度看,公募FOF投资收益同样较稳健,131只成立时间在1年以上的FOF,近一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2.35%。

整体而言,公募FOF产品自2018年三季度后就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和数量持续上涨,参与机构不断增加,长期收益优势逐步显现。也反映出随着投资者对资产配置理念的逐步认识与重视、对FOF类产品定位及优势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市场对FOF类产品的认可度正在日益提升。

3、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是否会重蹈覆辙?

公募FOF“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不禁让人对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的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心存疑虑: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是否会重蹈覆辙?对于这一问题,上文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自诞生以来,产品发行数量一直保持增长,募集规模也显著提升,并没有存在公募基金“出师不利”的状况。一方面,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诞生之时,公募FOF已经试水近两年,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基础和客户基础;另一方面,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支撑其未来进一步发展。具体而言:

第一,银行FOF类产品的投资标的更加广泛,能够充分发挥资产配置优势。工具有限无法实现大类资产配置。FOF这类产品推出时的目的是实现大类资产之间的配置,但公募FOF的投资工具却非常有限,难以充分发挥大类资产配置,相对国外成熟市场的FOF可以做到跨品种甚至跨地区进行配置。目前公募可以用的工具就仅限于股票类基金、债券类基金、货币类基金以及少许商品基金。

第二,银行FOF类产品可选合作方更多,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人的专业能力。从公募FOF持仓情况来看,近八成产品选择将部分资金投向本公司基金。在银行理财FOF类产品中,银行自身大多并非直接的投资管理人,而是采取与券商或基金公司合作,通过筛选第三方投资管理人对FOF产品进行运营管理。由此一来,银行可不受自身资源与能力的限制,通过筛选市场中最为专业的投资管理人进行合作,实现“1+1>;2”的效果。

第三,银行FOF类产品更能匹配银行理财客户的需求。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特性抬高了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水平,随着资管新规后保本理财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也整体走低。在理财净值化背景下,传统的银行理财让出了“高回报、低波动”的生态位,而银行理财FOF产品有望填补这一空白。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增速换档”、地产城投等高收益率融资主体受到抑制的背景下,低利率环境将成为“新常态”,权益资产逐渐成为增厚收益新选择。但银行理财具有受众群体广泛、风险高度敏感的特点,不适合大比例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因此,以分散投资、侧重资产配置、追求长期稳健收益为特点的银行理财FOF类产品,能够承接大量银行理财客群的稳健性投资需求。从产品类型来看,公募FOF中偏债混合型数量占比近四成,银行FOF中固定收益类产品数量占比高达67%。由此可见,同为基于资产配置理念的FOF类产品,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在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上,更为契合自身客户风险偏好相对保守的特点。

4、展望未来,银行理财FOF类产品或将迎来发展高潮

FOF类产品盛行的背后,体现的是资产配置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投资者对专业的资产配置服务或产品的巨大需求。此前,市场上除了FOF类产品外,还有几十家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机构以及数不胜数的互联网平台大“V”也在为投资者提供基于资产配置理念的产品组合投资服务和建议。虽然银行理财FOF类产品凭借自身优势开局顺利,但一直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

FOF类产品和基于资产配置理念做产品组合投资,本质上来说都是资产配置理论的实践成果。FOF类产品是一种以基金等资管产品作为投资标的的组合投资产品,其本质就是将几只资管产品“打包”成为一只产品,按照单一资管产品的法律形式及运作模式进行操作。投资者通过持有FOF产品,能够间接地持有股票、债券等资产。而基于资产配置理念做产品组合投资,相当于投资者同时持有了多个资管产品,由产品组合构建者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投资目标或场景来构建组合,并根据市场情况动态调整。

两者的差异之处主要在于,FOF产品更加标准化,产品组合投资更具“定制性”。产品组合投资有一种类似于“定制”的特性,产品组合构建者可以根据用户画像、预先设定的投资目标或场景构建组合,甚至可以做到“量身定制”。FOF产品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资管产品,有标准的投资合同约束,尽管也会根据市场行情来随时调整组合配置,但这种调整也是相对“标准化”的,例如设置了某类或某几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上限、下限等,以及严格规定了可投资的范围。

在运作模式上,FOF作为独立的产品形式存在,买入后会一直在产品合同的约束框架下运行,其持仓调整情况主要通过定期报告披露。投资者持有FOF产品与持有单只产品的体验并无不同,只是投资标的是基金或其他资管产品而非股票、债券等。投资者购买产品组合则相当于购买一种投资服务,这种服务会随着投资者需求及产品的供给状况不断变化,产品组合内部的持仓与调整也相对更为灵活和透明。

在费率方面,投资者在购买产品组合时,本质上是购买了多个独立的产品,需要按照每个产品自己的费率和申购赎回标准进行操作;而持有FOF产品的费率和申购赎回标准只有一个,对于投资者而言更加简洁明了。

由此可见,FOF类产品与基于资产配置理念做产品组合投资,均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的专业化需求。相比之下,市场上提供产品组合投资建议或服务的机构数量极多,银行理财FOF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但日前,随着监管进一步规范基金投资组合业务,银行理财FOF产品的发展将迎来转机。2021年11月,通知发布,正式终结基金投资组合业务的野蛮生长。受通知中关于“无牌机构不得提供基金投资组合策略建议”的明确要求,目前支付宝、天天基金、新浪基金等多家基金销售机构正在迅速暂停旗下互联网平台上的基金组合跟投,相关自媒体大V的基金组合也迅速作出反应,暂停在管基金组合的跟投和买入,未来将仅有持牌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机构能够继续开展此类业务。

而截至2021年10月30日,市场上持牌的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机构的数量仅有59家。可以看出,此次对于基金投顾业务的规范,使市场上能够提供专业资产配置建议和服务的主体大幅锐减,投资者对于资产配置的专业化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满足。银行理财FOF产品借此契机,补缺上位,承接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对资产配置的专业化需求,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作者:普益标准研究员苟海川 余雅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