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减排迫在眉睫 业内热议可持续金融存巨大结构性机遇
来源:财联社 2021-11-04 10:22:57
“发展再生能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大幅度的增加绿色投资;二是发展碳市场,处理好碳市场价格和能源价格的关系。”今日,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第十六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我国达成“双碳目标”可谓时间紧,在能源转型中将遇到诸多挑战。
实际上,近年来银行业发展正向着可持续金融方向转型。根据央行发布数据,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季度末高1.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2.74万亿元。
银保监会原副部长级干部于学军表示,金融可持续是对社会和环境产生正向外部效应的金融服务,其目的在于为持续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绿色金融就是其中之一。但不能把可持续金融与传统金融完全区别对待或者对立,可持续金融应是在传统金融发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亦是传统金融的一种提升形式。
应处理好减排与发展的关系
绿色金融事可持续金融的重要方面。在业内学者看来,我国在达成“双碳目标”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而在能源转型中将遇到诸多挑战。
朱光耀表示,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的30年时间,较欧美等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都短,因此我国在这一过程中将面临艰巨的挑战。中国实现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必须统筹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好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的关系。
“当前是中国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期,减排同时,生产力需要继续得到提高,而进一步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力,则要使创新发挥更大的经济推动力,特别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朱光耀强调,在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持民生的关系方面,最为重要的,即如何在低碳转型过程中,逐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的同时,不断完善能源结构,发展再生能源,保证电力供应,特别是用于民生、农业工业发展的电力供应。
实际上,在减排的过程中,不少高耗能企业已感受到了转型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给金融体系带来风险。
于学军认为,从银行监管的角度来看,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使用可以作为考虑方向之一。虽然目前这一工具大多停留在讨论层面,国际上暂未有使用的先例,但如果该工具可以落地,将意味着可持续金融已逐步走向成熟。
可持续金融结构性机遇巨大
联美集团徐卫晖认为,未来30年可持续金融的结构性机遇巨大。从需求侧看,落实碳中和意味着政府将出台一系列力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低碳项目产业扶持政策与措施。从供给侧看,预期中的绿色金融政策包括绿色银行考核机制、风险权重调整、绿色项目担保和贴息等,这些都将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的收益率,从而激励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如果高碳企业转型中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或者转型过程中技术和市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不可避免会产生风险。”徐卫晖表示,这是我国即将面临的挑战所在,也是可持续金融需要不断创新的机遇所在。
实际上,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预测,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全球温升控制目标,全球预计需要100万亿美元。而当前各家金融机构正在加大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多家银行已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银行理财子公司亦在试水ESG领域的理财产品。
农业银行(行情601288,诊股)副行长张旭光表示,面对如此大的资金缺口,金融机构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农业银行而言,“十四五”期间的“三农”贷款、绿色贷款增速要持续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不过,张旭光认为,银行应不断强化绿色金融业务风险管控。探索将ESG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三会一层”结构履行ESG治理职责,将ESG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积极探索和实践ESG风险管理工具。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突出做好环评审查,坚决落实国家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高碳行业转型风险。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