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完善制度建设促规范发展,债市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来源:中诚信国际   2021-10-28 18:23:23

稳增长思路不改,继续强化对薄弱领域和重点环节支持

●“六稳”和“六保”目标下,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仍是监管的工作重心,三季度金融部门继续发文对相关工作作出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薄弱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支持力度,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

●7月国常会提出降准之后,央行快速反应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以弥补资金缺口、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等。此外,监管部门还采取其他措施,包括引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优化银行内部政策安排、完善融资服务和配套机制等,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9月央行还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要求贷款平均利率在5.5%左右,引导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力度。针对经济运行过程中涌现的一些问题,金融监管部门也相机调控,驰援河南受灾群众及企业、优先保障煤电煤炭等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在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的趋势在延续。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8.6万亿元,同比增长27.4%,贷款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普惠小微贷款覆盖面也有所扩大。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经济仍面临一定下行风险,小微企业面临着大宗商品走高导致生产经营成本上升、疫情反复、外部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等困难,预计监管部门将继续落实和强化惠企政策,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但这一过程中也需对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不良贷款的变动情况保持关注,注重风险防范。

制度建设不断推进,重规范促进债市高质量发展

●年内监管部门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围绕规范、统一、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推出诸多文件,补充完善管理细则,也描绘了未来债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促进债券市场在规范中发展。8月份央行、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明确了债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和规范了债市发展中的痛点问题,促进规则制度统一、压实各参与方责任、维护信用生态。同时交易所也进一步完善规则体系、夯实制度基础,包括整合优化特定公司债券品种的监管要求、完善投资者保护体系、推出信息披露直通车制度等。

●交易商协会进一步对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相关机制进行了优化,包括优化CRM交易流通管理、简化创设备案流程、支持市场主体选择超额预配售CRMW、规范发展CDS指数编制交易等,并规范了其信息披露要求,强调会加强事中事后管理,推动信用风险缓释制度的规范化发展。近年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支持企业发债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其规模目前仍有限,其分散风险、支持企业融资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监管部门还强化对中介机构行为的约束。对于承销商,交易商协会要求主承销商综合评估项目成本、合理确定报价,整治低价恶性竞争的乱象;对于评级机构,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信用评级的监督管理,同时开始逐步推动降低评级依赖,8月央行试点取消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的信用评级要求,交易所市场也取消了公开发行公司债的强制评级要求,将选择权交予市场,随着监管趋严,评级行业也将进入市场驱动与严监管并行的新发展阶段。

“南向通”正式开闸,互联互通更进一步

●9月24日“南向通”正式上线,启动初期,监管部门在投资者范围、投资额度、标的债券等均设置了一定限制。整体来看,“南向通”的开闸拓展了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出渠道和境内投资者在国际市场的配置空间,资金迎进来的同时也有更多通道可以流出去,我国债券市场境内外的双向连通更进一步,境内外市场互联互通的加强对于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也有着积极意义。

●交易商协会也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分别面向海外发行人和海外投资者推出熊猫债创新产品手册、银行间市场投资手册,为其参与银行间提供指南,便利国际机构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债券市场的认识。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进程不断推进,外资持续增持我国债券。截止2021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的银行间债券规模达到3.8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59万亿元,外资占比也升至3.58%。考虑到10月中国国债将正式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再加上我国债券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未来人民币债券吸引力可能进一步提升,外资或继续加速流入,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有望继续深化。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