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买ETF比买股票更好吗? 一个基民朋友对买ETF的问题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7-22 13:22:53

平安基金指数投资部总监 成钧博士

基民豪哥的问题

有一天,我的好朋友豪哥约我吃饭聊天。豪哥说,他最近买了一只ETF赚了不少钱。

“买ETF真的比买股票好多了,” 豪哥自信的说,“我有一套选ETF的方法,把ETF按照过去的涨幅表现进行排名,我就买了排名前面的那只。”

豪哥的话激发了我的兴趣:

买ETF比买股票更好吗?

过去表现好,未来就能表现好吗?除了看过去的表现还要看其他因素吗?

作为一名ETF基金经理,我的日常工作除了投资组合管理外,另一项重要职责就是推广指数化的投资方法,让更多人了解和熟悉指数投资。豪哥的话触动了我对ETF投资的再思考。

买ETF比买股票更好吗?

指数投资的背后有强大的理论支撑。最主要的理论包括尤金•法玛博士的有效市场假说,和马科维茨博士的投资组合理论。这两个理论分别获得了2013年和199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实现代金融学大部分理论来源于此,还包括了行为金融学。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是,201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除了颁给尤金•法玛博士的有效市场假说,还同时颁给了罗伯特•席勒博士的行为金融学。同时肯定了这两个看上去向左的理论。至少说明了,在当前尽管这两个理论不同,都有支持的依据,但却都很难互相证伪。

有两本大众化的书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理论。

一本是马尔基尔博士在1973年出版了一本畅销书《漫步华尔街》,它的中文译本已经到了第11版。马尔基尔博士是有效市场假说的坚定拥护者。他书中有一个大猩猩选股的实验案例广泛流传:连被蒙住眼睛的大猩猩朝股票行情板掷飞镖,完全随机地选出来的投资组合,也能跟专家管理的投资组合一样,取得同样的业绩。

另一本书是席勒博士的《非理性繁荣》。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代表人物,他指出:股市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泡沫然后破灭,说明市场并不是那么有效的。并非所有投资者都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看待市场变化。当大家都过于乐观时推动资产价格上涨过快,而过于悲观时使得市场遭遇大跌。只要能够精准洞察出人们的不理性行为,就可以找到赚钱的机会,战胜市场。

理论上的争议和包容,反映到资产管理行业上,同时存在主动选股和指数投资两大类型。各有理论依据,各有支持者。作为一名指数基金经理,我更愿意支持尤金•法玛教授。

有效市场假说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在了股票价格之上。 投资组合理论告诉我们“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组合的整体收益等于其中每个股票收益的加权平均,而组合的整体风险却要小于其中个股风险的加权平均。因此,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非系统性的投资风险。

豪哥说的“买ETF比买个股好”确实有理论依据。

过去表现好,未来表现就更好吗?

1、 选拔奥运选手的例子:过去的表现很重要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人才储备多。奥运会对国家和每一名运动员都事关重大。我们不太了解国家队内部的甄选机制,不过可以从过去每一轮的奥运会选手名单中看到一些蛛丝马迹。

第一个观察是每年的奥运会参赛选手和前一年的世乒赛比赛结果。在过去14年中,有13次的世乒赛冠军都拿到了奥运会参赛资格,唯一一个例外是1988年的何智丽。

但是拿到前一年世乒赛银牌的选手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中国队12次拿下奥运前一年世乒赛单打银牌的运动员当中,有5次亚军都没能获得次年奥运会的参赛权资格。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我们国家队在选拔奥运会选手时至少是考察了前一年的表现,但不是绝对和唯一的指标。

除了前一年的表现,年龄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23-25岁年龄段的选手是教练组最青睐的人选,其次是以此为中心上下浮动3岁(20-28岁)。我们国家还没有派出过30岁以上的选手。

由于国家队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截止2016年,中国乒乓球队还从未有过参加3次以上奥运会的运动员。

根据某乒乓爱好者的统计,在国乒38位奥运参赛选手中,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只有5人,其中只有2人在三届比赛中都是单打选手。参加过两届的选手11人,只参加了一次比赛的人数最多,高达22人。

因为三届奥运比赛时间跨度长达8年,这也意味着一名运动员要在8年里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这点确实太难了。

2、 选择过去表现好的ETF符合概率论中的贝叶斯定理

投资的核心是对未来的预测。我们一般会通过计算概率来预测未来发生某件事件的可能性。尽管“概率”在数学上有着严格的定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概率来做决策。

在概率计算中,贝叶斯定理是重要的联系“已知条件”和未来可能性的定律。贝叶斯方法一开始是假设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组先验概率,然后经过观测或实验产生了数据,再拿这组数据来修正先验概率,生成一组后验概率。

在本文开头的例子中,豪哥觉得过去表现好的ETF未来表现也好。那么首先他会有一个关于“这个表述是真的”概率的先验判断。假如豪哥一开始半信半疑,那么认为这个表述是真的概率为50%。然后,他买了一只过去一年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结果现在表现果然很好,那么他的后验概率就会增加。下一次他再买ETF的时候,他对于过去表现好未来表现也会好的新的先验概率(也是上一次的后验概率)就会大于50%。如果这次依然表现好,那么这个概率还会继续上升。直到遇到一个反例为止,概率会被调低。

所以,通过国家队选拔奥运选手的例子,以及贝叶斯定理得知,豪哥说的“买过去表现好的”是有一定的依据的。但“过去表现好”绝不是唯一的指标。

挑选ETF的其他因素

回到国家队选拔奥运选手的例子,除了过去表现外,国家对还会综合考虑年龄、经验等其他因素。

同样买ETF,特别是挑选行业主题ETF,除了过去表现外,选择“优质”赛道也很重要。如果说投资的核心是投资未来的预期,表达我们对未来世界的看法,那么,我们就需要更加关注那些发展潜力大、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大方向且具有广阔空间的赛道领域。

ETF提供给投资者一个快速表达观点的工具

传统指数投资以追求全市场的Beta为目标。然而,随着宽基ETF数量的增多,基金公司在传统指数赛道上的产品布局越来越拥挤。于是,更多基金公司开始将眼光投向了跟踪特定因子、行业或者主题的ETF产品。这些ETF同样具有高透明度和低费率的优势。同时,给许多做自上而下行业策略、轮动策略的投资者提供获得Alpha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得主动和被动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投资者买ETF从单纯的希望获得市场平均收益,到了现在希望通过超配某些因子、行业或者主题,获得超越市场平均的收益。

和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投资者相比,选择因子、行业或者主题ETF的投资者更希望把配置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基金管理人。ETF就给这样的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能够快速表达其市场观点的工具。

最后,总结一下:我的朋友豪哥所说的“买ETF比买个股好”是有科学依据的,另外,“买过去表现好的ETF”也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