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 >

易纲解读如何建设现代央行制度:完善央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长效机制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02 10:17:01

易纲在文章中表示,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任务的中央银行体制机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以下简称“文章”)一文中作上述解释。文章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意义、内涵、重大举措进行了详细阐释,在如何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等方面均有定调。

该文收录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本》一书中,该书已于近日出版。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易纲在文章中表示,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广发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刘郁表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之下,价格型政策工具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健全利率传导机制及预期管理强化,可以避免市场预期反复扰动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互动更为通畅,另一方面不同市场间利率的传导也更为顺畅。

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

易纲认为,建设现代央行制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需要以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作为重要支撑,既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又防止发生严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易纲表示。

易纲在文章中表示,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中央银行对货币管理得好,就能够发挥出货币跨越时空配置资源的积极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央银行对货币管理得不好,不是出现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就是发生信用收缩,甚至造成经济金融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仍不够成熟、定型,需要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易纲表示。

在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内涵方面,易纲在文章中指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其中,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包括优化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体系和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易纲特别指出,中央银行要实现币值稳定目标,需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对银行体系货币创造行为进行调控,前提是中央银行能够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健康可持续,为此必须实行独立的中央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在财政和中央银行两个“钱袋子”之间建起“防火墙”,同时要防止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承担企业信用风险,最终影响人民币信用。

今年由于特别国债的发行,一些建议认为应该修改人民银行法允许央行认购国债,财政赤字货币化议题引起广泛讨论。在现行人民银行法中,这一条款为第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今年10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这一条款一字未变地保留下来。人民银行解读称,完善人民银行的治理制度,继续坚持中国人民银行不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不向地方政府提供贷款的原则。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欧美国家财政、货币政策都没有空间,所以直接认购国债。但中国宏观政策还有空间,而且私人部门、政府部门都有消费、投资的意愿,因此没有必要通过赤字货币化的方式融资。

“央行认购国债没有必要,这是底线,否则会带来通货膨胀或加剧资产泡沫。”一位不愿具名的央行分支行行长表示。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

文章还介绍了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重大举措,一是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二是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三是建立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四是推进金融双向开放,五是健全金融风险防范、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对于市场而言,最为关心的仍然是如何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易纲表示,完善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反映潜在产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匹配。

对于信用货币体系而言,创造货币的主体是银行,银行通过贷款创造存款货币,所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在银行。银行本身是资产与负债自求平衡,因此没有预算约束,但面临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和利率约束。

“近年来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缓解银行创造货币的三个约束。”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今年4月在央行发布会上表示,“从流动性来看,2018年以来多次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资本方面,2019年以来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缓解了资本的约束;利率约束方面,通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打破贷款利率隐形下限,激发贷款需求。”

易纲在文章中还表示,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带动存款利率逐步走向市场化,使央行政策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顺畅传导。

实际上,在当前利率传导的过程中,央行政策利率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传导作用较为直接、明显。LPR改革后,央行的政策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传导明显增强,但对存款利率的传导尚不顺畅,因此有必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易纲在文中还提出,完善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为中期政策利率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

DR007、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是两个重要的市场利率指标,分别代表短、中期利率水平。数据显示,近期DR007徘徊在2.2%左右,与7天逆回购利率相当;而一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经超过3.3%,创出两年新高,高出一年期MLF利率约40BP。

11月30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2020年11月30日人民银行开展2000亿元MLF操作。今年以来,MLF已形成每月15日(遇节假日顺延)操作的惯例,以为20日的LPR报价提供参考。因此,此次MLF操作显得较为特别。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当前同业存单利率与MLF操作利率明显偏离,也会累及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利率传导机制的稳定性。此次央行通过操作MLF的方式来缓解银行负债压力,引导存单利率向MLF利率回归。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