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抢在机构前找到十倍股?
来源:证券之星 2022-07-24 10:22:15
作为个人投资者,在研究力量比起机构不足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何抢在机构前找到十倍股?
我觉得比起研究各种行业趋势和技术,有个方法更容易做到。那就是研究企业文化——决定一家企业长期优秀的根本原因。机构很在意产业趋势和供需情况,但对于企业的长期决定性因素研究其实是有缺失的。我们很少见券商研报细细研究过企业文化,这也是普通人能战胜机构的机会所在,而不是在别人擅长的领域和机构比短期业绩预测和技术预判。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机构发现之前之前介入好公司,有不少企业文化正的小企业,在行业竞争力并不突出时其实很不受主流机构待见的。就像早期的长城汽车(行情601633,诊股),企业文化就已经很正且优于不少同行而资本市场给的是接近破产的估值,那时介入持有至今就是成倍的收益,而你对优秀企业的超前理解正是账户嘉奖你的根本原因。而不是在好公司修长期护城河时只看到他业绩的增速下降。有些时候下降反而是好事。
什么是好的企业文化?
其实企业文化这事段永平就论述得很清楚,细节很多,但归根结底好的企业文化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持续为消费者创造更伟大的产品以及为了达成这件目的而建立了科学的组织架构。
2010年的时候段永平通过在企业文化层面的洞察,已经预见了苹果的崛起和诺基亚的衰落,我们后视镜来看,很容易体会到企业文化这个长期决定性力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大部分人将这事归因于智能机替代功能机其实是错误的。
我们截取几个段永平关于企业文化最经典的问答让大家感悟一二:
苹果崛起的理由:
苹果崛起的一个根本理由在于:苹果公司将是否做出伟大产品这个企业文化的排序放在市占率和销量之前。
苹果企业文化具象的表现,段永平引用了乔布斯的遗言与库克的访谈内容,我们也认为那是苹果企业文化的精华,这两段内容相当长,但很重要,考虑到文章的连续性和可读性,我们将最重要的东西放在二条以便领悟的读者反复阅读品味,而本文仅做概括解释。
诺基亚为什么失败?
段永平:占有率是结果,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否则以后有麻烦。有点像GDP哈,不是不重要,但不能盲目追求。(2010-10-08)
段永平:看看iphone和诺基亚就明白了。(2010-10-10)
段永平:这是诺基亚的大错之一。从他们推出低端机开始我就猜他们会有今天了。(2010-10-15)
段永平:诺基亚聚焦在“提高市场份额上”了,岂有不败之理?(2013-02-26)
段永平:当时诺基亚一年出大概50个机种,岂有不死之理?!
说个小故事,大概2001年前后,我还在读中欧时,曾经跟班上一个诺基亚的同学说过,我觉得目前的诺基亚有蛮大的问题,反映到诺基亚北京总部后,对方说有兴趣听听,让我去。我当时觉得他们的问题为什么要叫我去呢,架子很大嘛,所以我没理会。当然,就算说了也未必会有用的。当年Motorola的一个中国负责人倒是确实飞过来找我聊过他们的问题,但结论是:你说的有道理,但控制权不在我手里,改变不了啊。
其实无非就是要做对的事情。出50个机种显然是不对的,有时候一个不对的事情就会要了他们的命啊,结果也证实了这点。(2018-10)
消费者导向与伟大的企业
段永平:从字面上理解,“消费者导向”指的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是基于考虑产品最后的消费者的体验的。“市场导向”看上去是基于现在是否好卖的。
很多时候这两者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好卖的东西往往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但消费者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产品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所以经常会显得短视,如果企业总是“市场导向”的话,则陷于短视状况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些。而总是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公司则往往会眼光放得长远些,出“伟大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过去的国营企业往往基于计划经济,所以连“市场导向”都做不到。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大概只能到达“市场导向”的地步,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利润导向”的,而要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者说需要能够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去做出最好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其实有些企业或多或少也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但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做出伟大产品的地步,所以这类企业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大,但生命力却往往会比人们想象的强很多。
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费者导向”同时又具备实现“消费者导向”的能力的,这些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公司”。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2013-04-07)
很多人将苹果的成功归功于智能机的成功,但其实是归因错误。智能机和功能机的差异并不是两者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其实当时诺基亚也在和微软合作做智能机,但诺基亚还是无法彻底放弃旧业务革新自己,所以归根结底差异在于企业文化。段永平也做手机,所以非常了解这一行的情况,这也是他的能力圈所在。
金融行业要避开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近期金融行业糟心事不断,证星研究院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很久,正是能力圈所在,我们再以金融行业为例,说说金融行业要避开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方便大家直观理解企业文化。
金融行业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目标做百年店的长期风控文化。
简单说来就是:不该赚的钱不赚,别被别人图你本金,别为了高增长而增长;该赚的钱要凭本事赚,你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资金渠道还是更好的资金服务?
你要是看到了有金融企业存在简单粗暴近乎放高利贷的风控文化,那就会出问题,这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你发现某家银行的贷款特别好贷,很多有问题的公司都贷到了,贷款审核不严这种细节就是糟糕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
谷歌前掌门人埃里克·施密特就在书中吐槽过安然的企业文化:“当年安然的宣言是“尊重、正直、沟通、卓越”,但如果安然高管决定将这句话“改头换面”,变成“视钱如命,见钱眼开”,这虽然可能会引得笑声四起,却不会产生什么实质上的影响。”
所以只关心当期业绩,管杀不管埋的安然理所当然的死了,这就是典型的例子。
尾声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那证星研究院说说我们对于自己文字团队的文化理解。
不为清单:
1、为了哗众取宠、偷换概念、追求短期热点在结论上迎合读者追求高流量
2、在没有长期深度跟进的情况下展现得自己无所不知,造成误导读者
3、不顾估值跟随市场唱多,将短期供需错配渲染成长期的高景气,导致读者虽短期盈利但长期却可能犯大错
4、把分析公司的短期业绩置于分析公司的长期质地之上
5、分析与基本面无关的内容
6、为了完成任务浪费读者时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