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金 >

“小众奶”集体闯关递表 IPO未必是救命稻草

来源:财联社   2022-07-17 10:22:14

近期,乳制品赛道不断传来品牌公布IPO进展的消息,有人黯然退出,有人高调入局。

其中,最受关注的应当是网红牛奶品牌“认养一头牛”已于7月初递交招股书,拟冲击上交所主板。作为近几年依靠营销在电商平台起家的新消费品牌,认养一头计划通过本次IPO募资18.51亿元,拟投资于牧场和品牌营销推广。

另一头,三度冲击上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美庐生物却同样在7月初撤回了上市申请。在终止上市背后,是公司数年营收、利润增长缓慢,且毛利率始终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品牌营销投入比例也仅有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2022上半年,还有更多“小众”的乳制品品牌正在冲击上市,如温氏乳业、骑士乳业、菊乐食品、完达山等。

然而即便是已完成上市的阳光乳业(行情001318,诊股),其单一的产品结构、偏低的奶源自给率,以及多年增长不大的营收表现也频繁被被提起。

在蒙牛、伊利两大头部公司牢牢占据市场主流的当下,从二级市场寻求融资或许是品牌们能想到最快的扩产、扩大影响力的方式。

“小众奶”扎堆IPO

乳制品赛道的火热,早在2020年就已开始。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以科拓生物(行情300858,诊股)、均瑶健康(行情605388,诊股)、品渥食品(行情300892,诊股)、熊猫乳品(行情300898,诊股)、一鸣食品(行情605179,诊股)为代表的众多乳制品上下游企业扎堆登陆A股,同期提交招股书者也不少。

进入2021年,成功上市的乳制品企业有所下降,李子园(行情605337,诊股)、优然牧业分别登陆A股和港股。在一级市场中,简爱酸奶、光明乳业(行情600597,诊股)、认养一头牛都分别实现了单次数亿元的融资。

最近半年以来,瞄准IPO的乳制品企业仍在持续增长。

image

阳光乳业上市进度较为顺利,2021年6月递交招股书后,尽管面临部分股东提前分红套现等争议,但今年5月便已完成上市。

原本已在新三板挂牌的骑士乳业,北交所开放后也寻求转板上市再融资,拟募集约4亿元,用于建设新的奶牛养殖项目。

近几年,温氏股份(行情300498,诊股)也在筹划旗下子公司温氏乳业拆分上市。2020年11月温氏股份已审议通过前期筹备议案。2022年2月,温氏股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乳业子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制,并与此前引进的战略投资者签订了2025年之前上市的对赌协议。

2019年,完达山提出“双百亿”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实现收入100亿、上市后市值超100亿的目标,又一次锁定了上市进程。2022年初,完达山完成了6.6%股权的挂牌转让。

结合完达山董事长王贵2021年提出的“力争2022年上市”目标,有分析称,股权转让有利于推动公司上市。

宜品乳业也在日前高调召开了IPO战略研讨会,从会议结果来看,公司对于未来登陆资本市场充满自信。

澳亚集团作为国内蒙牛、伊利、光明等头部乳制品企业供应商,选择上市港交所也颇有底气。其营收模式不仅包括为其他品牌提供奶源,还包括牛肉原料的供应,能实现两大方向共同驱动业绩增长。

财报显示,澳亚集团2021年营收高达35.13亿元,净利润7.07亿元;近3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21.9%和18.4%,增速远超同行水平。

在新消费赛道走热的影响下,新晋网红品牌认养一头牛仅2021年就完成了3次融资。2021年10月,认养一头牛与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签署上市辅导协议。不到一年,认养一头牛就正式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申请书。

资料显示,认养一头牛2019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8.65亿元、16.50亿元、25.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1.45亿元、1.4亿元。从营收角度对比,认养一头牛若能成功上市,则将排在第15位的皇氏集团(行情002329,诊股)(25.69亿元)和第16位贝因美(行情002570,诊股)(25.40亿元)之间。

执着上市,企业带病闯关

回顾2022上半年,乳制品企业看似热闹的IPO背后,仅有阳光乳业较为顺利地完成了上市。与此同时,另一家上市多年的乳制品企业科迪陷入经营危机,最终因财务造假暴雷退市。

目前仍处于IPO预备阶段的企业,大都是此前已筹备上市多年的乳制品品牌。

以营收规模最大的完达山为例,上市之路堪称艰难。早在2000年公司就曾传出上市消息,并于2003年顺利过会,但就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因董事长撤换而被迫搁置上市事宜。

此后,完达山先后遭遇了业内“三聚氰胺”、旗下分公司审计结果存在缺陷、子公司暴雷等负面事件,上市计划被迫搁置。

2020年、2021年,完达山奶粉产品曾两次被卷入线下营销骗局。虽然公示资料显示,仅为骗子利用了完达山相关产品,企业并未参与其中,但这也给公司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蒙上一层阴影。

被调侃为“IPO钉子户”的菊乐股份曾在2017年、2019年、2020年三次更新招股书,但最终都未能成行。2020年4月,菊乐股份收到证监会警示函,涉及内部员工侵占资产行为并未详细披露。而该员工案件直至今年年初才宣告终审结案。

2022年7月,菊乐股份最新招股书再度披露,拟募资13.63亿元,投入奶牛养殖、生产基地改造以及营销网络中心升级等项目。

已撤回上市申请的美庐生物,也是从深交所主板转战创业板,二度冲击上市失败。据招股书显示,美庐生物此次上市拟募资3.83亿元,用于奶粉生产线、品牌推广营销以及产品研发。

成立仅6年的认养一头牛在经营上并未爆出重大失误,但却“槽点十足”。除了近期被曝的牛奶变质和售后问题外,营销模式上也被怀疑存在虚假宣传。

招股书显示,公司2019年自有奶源产量为0,成立的前4年间,公司主要依靠采购光明乳业、圣牧控股等公司的生牛乳维持产品生产。2020年,随着公司的生产基地建成,该情况才有所改善。

简而言之,认养一头牛的“高端奶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均为贴牌生产,但其在宣传时却多次表示选用“自有奶源”。多年不见产奶的牛,也使得品牌“云认养”奶牛的策略存在“空手套白狼”、“微商分销”的嫌疑。

一朝上市,解万难?

不同于蒙牛、伊利等已在全国广泛建立分销网络的头部品牌,后续上市的大小乳制品企业均为服务某一省或地区的“小众奶”。

例如,立志走出四川的菊乐股份、内蒙古重点乳企之一的骑士乳业、东北知名老品牌完达山,以及来自江西的美庐生物等。

随着头部企业开始渗透细分市场,在当地拥有奶源、可就近输出低温奶、酸奶等产品的“小众奶”们正在面临巨大压力,不掉队、努力实现业绩突破是当务之急。

而从冲击IPO企业的募资用途不难看出,建设新生产基地、加强品牌营销力度是其应对冲击的主要策略。

“一旦上市成功,企业将获得大规模融资,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向品质强化,上市后企业获得更大的品牌优势,容易扩大市场份额。”此外,财经观察专家罗攀还认为,从外部看,乳制品行业联动着一二三产业,从国家推动地方特色优势发展,支持乡村振兴,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效的角度来讲,乳制品上市都是非常有利的。

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乳制品行业15家重点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136.93亿元,同比增长16.59%。2022年一季度,国内乳制品行业总营收为465.55亿元(不包含蒙牛乳业、中国飞鹤、澳优、现代牧业、优然牧业),同比增长12.43%。

尽管受困于疫情变化以及饲料价格上涨,各个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普遍承压,除蒙牛、伊利两大巨头外不少乳制品企业净利润有所下滑。但不论是低温奶、奶粉还是酸奶、奶酪等,均随着国民整体收入的增加而逐渐迎来消费升级。

以认养一头牛为例,迈入上市进程的乳制品企业往往已走完了早期发展的第一阶段历程,品牌在市场上逐渐扎根,往后的发展需要上市融资作为支撑。

此外,企业上市也为管理层变现、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方便。“企业上市成功,前期投资人也讲获得收益而退出,企业将从资本推动型企业转向经营推动型企业。”罗攀补充道。

认养一头牛在此前数轮融资中,身后已聚集了包括德弘资本、KKR、头头是道投资基金、美团龙珠等知名投资机构,变现需求或许更为迫切。

对比成功上市的“前辈”,不论是已上市的光明乳业、皇氏乳业、一鸣食品、西部牧业(行情300106,诊股),还是此前被曝添加剂问题的麦趣尔(行情002719,诊股),上市融资伴随着持续扩产和产品线的丰富,公司经营稳定性得到巩固。

但另一方面,在蒙牛伊利的“夹击”下,不论是否上市,想要实现区域性突围、布局全国市场并未易事。

与此同时,大部分乳制品品牌并不擅长营销推广。相较于3年砸10亿宣传自己的认养一头牛,不少营收规模仅数亿元的品牌每年只能拿出数千万元,宣传策略较为保守。

或许更为致命的是,但许多已走到IPO的企业,其奶源自给率始终无法支撑起主要产品的生产。

而全国范围内优质牧场十分稀缺,多年来一直出于供不应求状态。不少牧场都专注于服务头部企业,“小众奶”想要走出高端化或是差异化路线,还需想办法建立品质过硬、安全可靠的奶源供应模式。这一难度同样不亚于做好品牌营销推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