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规模大意味着风险抵御能力更好吗?新老基金风险收益孰优孰劣?避开选基4个常见坑
来源:金融界 2022-04-01 15:22:14
认真的对待投资,每次投资都要虚心的总结经验。新老基金投资的风险收益到底孰优孰劣呢?按业绩排序,基金业绩越好,是否能说明这只基金或管理的基金经理很厉害呢?是不是规模大的基金投资业绩和风险抵御能力都更好呢?本期“新基民百问百答”由东海基金为大家梳理了4个最常踩的坑,以供大家投资参考。
一、避开仅凭收益率选基的坑
当投资者打开各销售渠道的APP,会发现基金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有的收益率20%,有的50%,有的甚至超过100%。按业绩排序,基金业绩越好,是否能说明这只基金或管理的基金经理很厉害呢?单以收益率高低作为选择基金标准是否合适呢?
行业有一句老话“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不是一句空话哦!
首先看看当年排名前1/3的基金,在下一年排名在后1/3的比例吧。偏股混合型基金的这个比例在30%左右,灵活配置型基金波动最大,最高年份达到了70%。
数据来源:Wind,东海基金整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首先,基金投资的股票、债券、存款等大类资产,其收益率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的。
简单举例来说,我们可以根据经济增长的速度和通货膨胀的高低将经济运行划分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周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的周期阶段,股票、债券和商品各类资产收益率表现是不同的。这就是经典的美林时钟模型。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但逻辑是相通的。
美林时钟
数据来源:美林、东海基金整理
其次,各大类资产的细分资产收益表现会受到各类因素影响波动,并随着市场风格发生切换。以股票市场为例,2015年之前的几年里中小创很热,配置电子、传媒、通信行业股票的基金,能取得了优异的历史业绩,2016至2017年市场风格切换,蓝筹股表现持续稳定,而中小创跌跌不休,继续这类风格配置的基金跌下神台,直至2019年再次反弹等等。
所以很可能短期内收益排名前列的基金,往往是因为重仓单一行业或风格而踩中了“风口”,有较大的“天时”成分。
避坑攻略:拉长统计的时间,从短期、中期、长短期来全量评估。此外,为了更直观反映出收益能力,将收益率这个指标升级为“年化收益率”、“投资胜率”,再加上风险监测的指标“年化波动率”和“最大回撤”,以上四个指标综合比较,再根据基金本身的特点进行权重配比,这样才能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估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
二、避开看规模选基的坑
买基金的时候大家都会关注基金的规模,通常的直观感受是基金规模越大,代表认可的人越多,基金也相对越好。实际情况中,是不是规模大的基金投资业绩和风险抵御能力都更好呢?
基金规模大的优势
第一,基金规模大应对大额赎回能力相对较强。当基金面对大量赎回的时候,需要短时间内卖出资产,可能需要折价才能卖出,折价卖出导致的净值下跌又会加剧投资者的进一步赎回,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债券型基金在这方面比较明显,尤其是卖出低等级的信用债。所以对于规模大的基金,面对同样的赎回规模,不会轻易出现净值因踩踏赎回突然大幅下跌的风险。举例说明,一只5000万规模的基金和一只20亿规模的基金都被赎回1000万,前者需要卖出20%的仓位,假设折价5%卖出投资标的,对净值会有-1%的影响,后者只需要卖出0.5%的仓位,基本没有影响。
第二,基金规模大集中度风险相对较低。由于流动性限制,公募基金对单只标的持有金额有一定的上限,所以规模越大,对于市值较小流动性较差的证券持有占比会越小,由资质较差证券引起的波动风险也就越小。所以我们会发现,对于股票业绩暴雷或债券违约,规模大的基金通常较易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第三,规模大的基金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对规模有限制的业务增加收益来源。如,转融通允许基金借出持有的股票赚取租金,每年可以有0.5%-1%的收益增厚。但参与转融通业务需要最近6个月日均基金资产净值不得低于2亿,规模低于2亿的基金就无法参与了。
某基金参与转融通的情况
数据来源:某基金公司公开定期报告。
基金规模大的不足
第一,基金的规模太大时优质资产的比例不高 。有些优质投资标的市值并不大,无法容纳太大的资金,因此规模大的基金无法高仓位持有这类标的,其上涨并不能给投资组合带来较大的贡献。同时,基金经理都是有自己的能力范围的,没有足够能力和精力去不断挖掘与跟踪未来的绩优标的,这样也会一定程度影响投资业绩。
第二,基金规模太大不利于基金经理调仓。主要是因为大规模调仓的冲击成本较高,且成交量大的时候很难找到足够的交易对手方,容易造成交易价格大幅偏离预期。这种情况会导致基金在市场风格切换的时候转弯缓慢,不够灵活,在面对突发风险事件时,很难快速卖出仓位止损或止盈。同时,由于持仓规模大,大量的抛售也容易引发证券价格进一步下跌,从而加剧风险事件,导致赎回的投资者增多,形成需要增加抛售量的恶性循环。
第三,规模太大的基金参与一些特定投资的收益易被摊薄。如,很多基金参与打新业务增加收益,但打新的整体收益有上限,所以基金规模越大,打新的收益分摊到每一份份额上就越少,对净值的增厚自然越小。因此,小基金有时也有优势。有意思的是,历史上发生过因为赎回比例较高,剩余的份额不多,而赎回费很大比例归属于基金财产,基金净值反而大幅提升的情形。
避坑攻略:规模大的基金有着流动性好,信用类风险抵御能力强等优点,但也有着获取超额收益更难,抵御市场风格转换的风险较弱的缺点。在投资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收益需求结合市场判断,把规模也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参考维度来进行考量。需要注意的是,在看基金规模时,我们不只要关注拟投资基金,还需要看同一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总规模,尤其是其管理的基金风格相似的基金规模,综合起来考量才能把规模对基金风险收益的影响进行较为正确的划分。
三、避开凭新旧选基的坑
在实际购买中,常常可以看到不少新发基金成为了众多投资者追捧的爆款。新老基金投资的风险收益到底孰优孰劣呢?下面,从购买方式、投资管理与评价筛选三个维度,看看到底该怎么选。
首先,从购买方式上有不同。认购新基金和申购老基金在买入的时间点、单位净值、封闭期时间、费率等方面都有区别。
其次,新老基金买入初期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业绩可能会呈现差异。新基金资金募集完后,按规定会有六个月的建仓期,这个期间对基金仓位的约束较弱,通常会有一个逐步建仓的过程。这个建仓期的市场变化和策略制订会成为新基金表现异于老基金的重要原因。当然,新老基金的前期业绩差异与基金经理本身的策略制订也有很大的关系,但即使基金经理能够对市场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在有仓位约束的老基金产品里,可以实施的策略仍然有限,而新基金操作的灵活性更高,可根据基金成立时的市场情况调整建仓策略,从容建仓。
再次,对新基金的评价筛选要比老基金更复杂。新基金发行时会介绍基金经理管理过的其它产品的历史业绩、风格、归因供投资者参考。基金经理管理的老产品的管理业绩是可以回溯的,这样我们对新基金未来的发展、风格等定位就有了重要判断依据。当然,还需要注意,就算是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新基金采取的投资策略未必与老基金相同,投资者仍需要做更多的功课,最好在过往业绩分析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下基金合同和募集说明书,找到与老基金产品异同的部分加以判断。另外,新基金具有很多热门主题、行业或策略类型的、新的投资策略,会较多的出现并应用在新基金上,也需要去了解学习。
避坑攻略:首先从购买方式而言,如果是计划较长时间的投资,认购新基金与申购老基金对投资者来说差异相对较小,部分新基金会有些费率上的比较优势,但如果是计划短时间投资,或资金可能还有其它用途,从保持流动性的角度来看,选择老基金比较合适。其次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新老基金会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在市场趋势比较明确向好的情况下优先选择老基金,在趋势不明确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新基金。投资者可阅读基金合同中投资策略部分,看是否有建仓期策略的描述,或者在查看募集材料时关注一下相关信息。最后,有些基金产品类型出现时间不长,也通常会有大量的新基金发行。这类产品通常代表着未来的投资者细分需求,属于新生事物,值得重点关注。例如: FOF产品主要通过资产配置策略来进行投资,其有效的风险控制特性将能更好的满足偏好资产稳健增值或养老需求的投资者需求。
四、避开买基“羊群效应”的坑
一般来说,在基金投资中存在“羊群效应”,尤其以散户为主的市场更明显,常常出现“大家都买我也买,大家不买我也不买”的从众现象,投资意愿和市场行情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公募基金市场这些年来发展呈现高增长态势,但今年以来受当前大环境影响,特别是1季度市场震荡,部分赛道型基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净值回撤,在这样的行情下,导致年初以来新基金的发行量遇冷萎缩。
避坑攻略:在市场行情较好的时候,不要盲目跟随市场热点买基金,买之前对要产品深入了解以及明确自身风险特征和买入理由,理性下手。而在低落行情下也不要一蹶不振,根据基金行业内部总结,一般基金发行遇冷甚至失败是行业发展高速爆发后出现的正常回落,应该理性看待。
基金业内有个传统的说法:“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基金销售遇冷并不意味着基金的配置价值也会降低,恰恰相反,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时候可能正是布局的时机。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情绪以及投资者情绪都到达了相对低点,相较于业绩本身,投资者受到情绪影响和持续亏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关注投资风格更加稳健的基金经理,或者关注过往投资业绩较好的明星基金经理并考虑择时加仓,这都可以根据投资自身的判断来决定。
风险提示:统计时间短,不能反映所有发展阶段,相关历史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也不构成对东海基金管理的基金未来业绩表现的保证。
最后提醒投资者,短期投资或者择时追涨杀跌,对于基金投资都不是一个科学的方式。因为基金的认购、申购和赎回的费率是远高于股票交易的,且短期赎回还有惩罚性,7天以内都是1.5%的赎回费。因此,东海基金建议投资者上车前谨慎谨慎再谨慎,持有后可以考虑选择长期投资等方式,通过理性投资最终才可能离投资目标更进一步。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