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望:创“富”与“共”享,数字金融助推共同富裕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9-02 13:23:24
中新经纬客户端9月2日电 题:《杨望:创“富”与“共”享,数字金融助推共同富裕》
作者 杨望(腾讯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调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在诸多经济金融工具中,我们认为,数字金融因同时具备数字普惠化和资产全球化的特质,包含支付、理财、保险、基金等金融科技组件,可助推共同富裕。总体而言,数字金融促进共同富裕(Digital finance promotes common prosperity,简称为DFPCP)可以概括为以下逻辑路径(见图1):数字金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富”;数字共享经济模式,“共”享。
图1 数字金融推进共同富裕逻辑路径(DFPCP)对于数字金融创“富”,主要指数字金融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主要实现路径可归纳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与财富增长三个方面。相比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依托于5G、AIOT(人工智慧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和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组织金融服务活动,以数字化的方式送到千家万户。数字金融利用各项数字技术,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有效拓展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缓解了信用风险与交易成本。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报告显示,金融科技通过改善信用风险,能令银行收入提升5%-10%,成本降低15%-20%。
在效率层面,数字金融有效匹配大中小型企业与个人跨时间和空间的金融需求,优化各个企业和个人的资源配置。另外,金融数字化一直走在各个产业数字化前沿,数字金融通过利率优惠和定向信贷等方式发挥出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模仿创新。
产业升级,资源是王道。数字金融通过金融科技手段,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直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科创类产业为例,一般而言,科创类产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资金资源优先级最高。相比于财政产业基金,数字金融无疑是更快捷、有效的方式。通过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性、资本配置效率和降低间接与直接融资成本,解决中小微科技成果转化资源不足的核心问题。
财富增长是居民消费的关键性因素,而居民消费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构成,反哺财富增长。与传统金融不同,数字金融突破物理空间网点和人员服务时间的限制,7x24随时、随地提供金融服务。嵌入数字经济发展体系,现代金融正发生更加敏捷的数字化变革,数字金融推动金融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与普惠绿色发展。反映到微观企业与个人,“互联网+”成为微观主体,企业与个人加入数字金融规模化发展的数字底座,让金融服务更贴心、更泛化、更多元。具体而言,企业与个人都可以通过“1+1+N”方式,一部手机,一个APP,随时随地完成消费、理财、出行等“金融+生态”N种服务,边际成本趋于零,为企业和居民拓宽了投资理财渠道,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消费与就业的繁荣发展。
数字金融“共”享,这是一个时代命题,更多体现在数字共享经济模式。从经验来谈,这些年,数字金融成功地促进数字共享经济模式在中国的落地发展。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可以从降低资源配置成本、提高服务普惠性和培育数字经济素养,来促进富裕共享。
首先,数字金融降低资源配置成本。
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偏远贫困地区,因为交通不发达,地广人稀,商业企业和金融机构不愿意投资。当地企业与居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致使当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发展受到限制。伴随金融科技的深度发展与融合,数字金融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偏远贫困和发达富裕区域,在资源配置上实现公平、实时和透明的共享。在数字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虹膜识别”“无感风控”等概念性金融科技的落地,能够极大降低网点、运营人员、客户等资源成本。
其次,数字金融提高服务普惠性。
提到普惠性,大家第一印象想到一个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想到一家银行,格莱珉银行,在亚非拉推行普惠金融做出了很大贡献。相对互联网贷款、互联网理财和互联网保险等数字金融业务来说,支付更能代表数字金融普惠程度。记得2000年左右,一直使用现金和网络银行支付,用户体验不好。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得记性好。记得随时随地带够钱,网银支付还要找电脑,带U盾。用户体验带来的极高成本,与今天极致顺滑的条码、刷脸支付,在普惠性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移动支付来说,支持扫码、刷脸等多种支付方式,快捷方便,无感切换于各类生活、生产场景,真正实现既普也惠。
更为关键的是,数字金融培育数字经济素养,降低“数字鸿沟”,享受“数字红利”。腾讯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年)》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8%,数字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提升数字生存技能,共享数字经济成果,推动公共资源优化配置,成为更为紧迫的课题。特别是提高全民数字素养,消弭“数字鸿沟”。
根据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2.6亿5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和1.58亿20岁以下网民构成多元化“数字族群”,这部分族群因为年龄、环境与教育等差异,成为数字素养重点培育、帮扶伙伴。网民的进步,推动着数字文明的进步。
经济要增长,人民得幸福。我们坚信,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金融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财富增长来创“富”;通过提高普惠性、降低资源成本和培育数字经济素养来“共”享。故而,当数字金融遇上“共同富裕”,犹如种子遇露珠,盎然生长,花自盛开。(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