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后还会降息吗?专家:短期内“降息”可能性很低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1-07-20 12:22:07
7月15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随着“降准”靴子落地,市场将关注点转向“降息”是否会随之而来。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当前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固,央行开展的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维持不变,短期内“降息”可能性并不大,降准对其影响有限。
短期降息概率较小
综合多方观点来看,此次降准虽然超出预期,但主要目的仍为支持实体经济薄弱部门的继续复苏,且鉴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并不大,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即便有也下调空间有限。
在业内看来,对于短期内降息可能性较小的判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7月15日,央行的MLF操作是维持利率不变,此次全面降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在MLF利率没有调整的情况下,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息”会压缩商业银行的息差,限制其继续输血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可能事与愿违。
2、从LPR的形成机制来看,LPR = 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18家商业银行报价点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并不大,在MLF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报价行也没有很大的动力降低加点。
“降息,主要还是指MLF、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降低。当前央行平稳放宽了流动性,以支持实体经济薄弱部门继续复苏,但力度仍然是克制的,依然会先通过投放流动性来支持,而不会在短期内进行全面降息。”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降准虽然增加了资金供给,但率先影响货币市场,对信贷市场的影响是远期和间接的,因此降准对本月LPR等基准利率水平的影响有限。“短期全面降息必要性不大。”
尚未到降息的时候
“相比降准,降息的货币政策转向信号更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属于稳固,降准只是央行防患未然的举措,还并未到动用降息这一信号意义更强的价格型工具的时候。
对于此次降准,在业内看来,能够起到改善银行的负债端情况、发挥好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通过降准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相较于MLF在成本、期限等方面更具优势。
“在补充流动性方面,央行更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但包括MLF在内的工具,期限总体较短;另外,商业银行通过MLF获取流动性需付出一定成本。通过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有助于商业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中国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港股01988)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表示,本次全面降准是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后的常规流动性操作。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发生改变。
不过,市场也有观点认为,可能存在降息的可能性。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央行表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因此政策利率MLF利率也没有变化,1年期MLF利率对于LPR报价影响作用较大,LPR对实际贷款利率影响显著,LPR下调将直接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降准叠加存款基准利率下调,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有望带动LPR报价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