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节能环保基金经理吕佳玮:未来十年中国智能制造将面临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机遇
来源:金融界网 2021-07-19 12:24:20
双循环、碳中和、科技创新、医疗服务、大消费等领域都在酝酿着新的机遇。谋定而动,如何看待当前从宏观行业到市场格局的变化,于变局中捕捉新的投资机会,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华夏基金2021年度中期策略会上,华夏节能环保股票基金经理吕佳玮就智能制造投资机会做了主题分享。他表示,未来十年,中国智能制造业将面临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机遇。在这个产业升级浪潮下,把握需求升级驱动下的新供给、智能化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拥抱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龙头、核心卡脖子产业的进口替代四条投资主线。
以下为吕佳玮精彩分享: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对智能制造的观点。我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未来十年,中国智能制造业将面临波澜壮阔的产业升级机遇。第二部分是四投资主线。第三部分是在我们看好的细分方向上如何进行选股和投资。
一、制造业会是中国未来向上升级的主导产业之一
首先,制造业会是中国未来向上升级的主导产业之一。如果我们复盘发达国家过去三十年的市场回报,似乎好像没有工业或者制造业。这是因为这些发达国家已经经历了漫长的去工业化的过程,而中国的资源禀赋是非常不一样的。所以,中国未来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浪潮是非常大的。这背后第一点核心逻辑是跟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产业发展规律是一样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经济增速放缓,自然会开启一轮产业升级。而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作为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和强国之基,它是未来升级的主导产业。
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制造业升级的驱动因素: 第一是需求层面的拉动。消费需求的升级对制造的全链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会拉动各种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的广泛使用。我想举一个我最近刚刚看到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特殊材质的量是越来越多的。比如蒸馒头,原来大家用的是纱布,现在越来越到的要用蒸笼纸,它是一种特殊的纸。比如,厨房的烘焙用到的烘焙纸也是很特殊的纸,需要耐240度以上的高温,像食品、医疗的用纸,都对透气、抗菌有特殊要求。特种纸的细分品类非常多,它们都具备特种材料、特种配方和特种工艺。国内的特种纸行业的龙头企业,依靠自研的柔性智能化产线和配方体系,不断拓展新的特种纸品类,过去体现出了很明显的份额提升。这应该是很好的消费需求拉动的制造业升级的案例。
第二个维度是供给层面的驱动。经济发展进入到低增速时代,各行业竞争原来越激烈,这个过程往往伴随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也会伴随着竞争从原来的低价无序往创新能力和更高企业运营效率的方向发展。竞争层面的驱动也会使制造业向上升级。
跟发达国家走过产业升级的道路不同的是,中国有很特殊的资源禀赋,用白居易的一句诗形容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中国的资源禀赋太好了,注定未来的制造业产业升级一定比之前日韩走过的路更加的波澜壮阔。我总结了五个方面。
首先,我们具有超大规模的统一内需市场。我们总人口有14亿,Z世代的年轻人接近3亿,中等收入人口有4.5亿。我们说同样的语言,有同样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依靠这个市场成长的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优势还是产品上的竞争力,都是国外企业没办法竞争的。这使得全球的需求进一步往国内转移。产业的聚集又带来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的提升工业的运转效率。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这种内需市场引发的正循环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越来越多的产业,它们全球的需求都聚集到国内。
现在在非常多的制造业的子行业正在发生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已经完成了发展的产业,光伏行业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在十几年前,硅片、硅料、电池环节的产能主要依靠外资企业。但是现在这些主要环节70%到80%的产能都聚集在中国企业手上,这些环节的企业就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
第二,我们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不仅是指机场、铁路、码头这些传统的基础设施,像移动互联网、快递物流体系这些新经济基础设施也非常发达。我们同时看到像5G、物联网这些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内仍然领先。
第三,我们具备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在联合国产品分类中具有全部门类的经济体。这么完备的工业体系聚集在庞大内需市场下,带来工业效率的提升是非常惊人的。同时,正是因为我们具备这么完备的体系,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这个供应链下的很多国外厂商的产能受到影响,但我们的体系是完备的,所以中国的制造业运行、经济的运行在这次疫情中是比较平稳的。
第四是我们有勤奋进取的人民,拥有奋斗进取的精神。我们看很多国内的企业跟国际同行进行对比就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国内的企业家似乎对于增长进步是永不满足的。
第五点是我们的工程师红利。中国是大学生毕业人数第一的国家,我们每年有820万名大学生毕业,其中有470万人毕业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美国一年只有150万的大学毕业生,这个数量级的差异带来什么结果?知识的积累是呈指数级的,知识之间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知识,而工程师是知识的载体。我们具备这么规模庞大、成本低廉的工程师队伍,带来的研发创新方面的效率提升是很难以想象的。我想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国内的龙头企业2011年才成立,到2020年,在全球的出货量市场占有率是25%,排名第一。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我们的龙头企业从成立到超越松下、LG、三星这些全球领先的巨头,这是很夸张的发展速度。另外一个案例是射频半导体行业。以前这个产业全球主要是四五家大厂占据主要份额。我们本土的公司以这些海外大厂研发投入5%的强度,今年大概率要做到国外公司20%的营业收入,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上,我们甚至领先于这些海外大厂。这种中国速度的背后,工程师红利应该是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另外一点我们跟发达国家走过的产业升级之路不同的是我们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就是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跟工业领域的结合将极大的助推我们的制造业在这轮产业升级中在全球崛起的进程。数据量的积累是呈指数级别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人工智能技术趋势也是用海量的数据来替代特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在新产生的数据上进行自动的学习和迭代,算法性能的提升是指数级的,这使得人工智能技术成为一种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的手段。但是,人工智能跟工业领域的结合之前一直面临缺乏有效连接的问题,就是海量的工业终端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交互的能力是有限的。5G技术落地有效的解决了连通性的问题。我们看到5G技术落地之后,像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广泛的应用在工业领域的各个环节。比如,研发,人工智能跟仿制软件结合可以助力我们发现新材料和新药物。国内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研发上尝试这种新的方法。比如说在很多精密制造的生产流程中,机器视觉正在越来越多的替代人工进行产线上的定位、检测、测量和表面缺陷分类等工作。比如工厂的过程管理,我们国内的工程机械龙头在无人工厂内布置了上千台智能摄像机,对所有工位进行无死角覆盖,实时检测工人有没有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帽,有没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操作,现场生产流程是否规范。这使得工厂生产的现场场景得到了数字化,可以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更好的过程管控。
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是走在世界前面的,正是因为刚才提到的我们具有非常特殊的资源禀赋以及在智能化的助推下未来十年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浪潮是非常巨大的。
二、如何把握制造业投资主线?
在这个浪潮下,我们怎么把握投资线索?大家知道,制造业的子行业非常多。我这里总结了四条投资主线。
第一条,需求升级驱动下的新供给。这里指的不仅仅是刚刚提到的居民终端消费需求的升级,而且还包括企业、政府的需求升级催生的新的投资机会。比如,我们看好的两个方向,一个是碳中和。全球面临着越来越严苛的碳排放约束,我们的能源结构要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方向进行升级转型。比如,我们看好的国防军工产业,这种需求的不断升级会牵引很多底层材料技术的创新。比如,我们的飞机总是追求越来越轻、动力越来越强,这会拉动像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武器装备往信息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新型的传感器以及数据传输交互的价值链会持续提升。
第二是智能化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我主要提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化,我们看到刚才已经提到的人工智能相机,摄像机的智能化会对传统的安防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成长机遇。原来的摄像机主要满足的是安防的需求,应用范围是相对有限的。跟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以后,智能摄像机变成了可以将物理世界的场景进行数字化的新的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助推企业和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国内的安防企业的龙头,依靠自身积累的在很多垂直行业的知识和经验,正在助推人工智能技术在这些行业的落地。可以说人工智能遇上了摄像机,为这些安防企业开启了成长空间更为广阔的第二成长曲线。
传统产业未来要全面拥抱智能化的产业。在这方面,未来十年最主要的机遇应该是来自于汽车工业的智能化。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到来会开启国内自主品牌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在这种新产品上产品力和品牌力的提升对于传统整车企业的市场份额、盈利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汽车智能化之后,车厂的智能模型和体系会不断完善,原来车厂卖一台的利润,对它的估值是一年卖多少台车、是多少利润,未来软件服务在车企的占比提升,我们对车厂的估值会切换到存量用户有多大、单用户的UP值有多少,评价体系也会发生大变化。
第三条主线是要拥抱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龙头。在整个国内制造业升级的进程中会诞生出一批龙头企业,他们在海外不断的抢夺市场份额,从国内龙头成长为全球龙头。我们现在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像工程机械行业,国内的龙头企业在过去几年体现出来的全球份额提升的路径是非常清晰的。我们的挖掘机在东南亚很多国家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欧洲的出货量以每年超过百分之百的增速在发展。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因为更积极的拥抱智能化,进行工厂的智能化改造,现在他们的人均产值已经超过了很多全球工程机械的巨头。我相信未来中国的制造业一定会诞生出一批这样的龙头企业。
第四条是核心卡脖子产业的进口替代。之所以会有核心卡脖子产业是因为这些环节国内产品和海外公司的产品的差距非常大,在原来全球化市场运作的体系之下,国内的供应商确实很难撼动现有格局。但是,中美贸易冲突使得我们被迫开启了一条内循环的通路。产业链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去扶持国内的供应商。只要给了试错的机会,我相信按照中国企业家的积极进取和成长的速度,未来一定会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企业家。以存储器这个行业为例,大家可以感受中国人的成长速度有多快。海外巨头做了几十年的存储产品,行业里公认非常难做的产品。国内的长江存储从成立到今年只有五年的时间,我们已经追赶到跟国外厂商之间只有两到三代代差,成长速度非常快。
在这些方向里,怎么样具体的进行选股和投资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方法。一句话总结投资理念就是自下而上精选优质成长,投资收益不是来自于短期的价值波动,而是通过持有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企业,获取盈利的长期高质量增长。
我们强调投资要着眼于长期。因为我们真正希望找到的是那些具备差异化竞争力、管理层具备优秀经营能力的企业。这些特征往往至少要在三到五年的维度下才能凸显出来。所以我们投资去思考的出发点都需要至少放在三到五年的维度下去观察。
我认为什么样的公司是属于优质成长的?首先,它因为具有差异化的竞争力,所以产生了超越社会平均水平的回报。其次,我们希望这个企业潜在的成长空间比较大。这种大的成长空间可能来自于现有主打产品的渗透率不高,本身成长空间很大。或者来自于说通过做现有的产品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可以横向拓展出其他的产品线,这个空间很大。第三,我们希望这个企业构筑比较高的竞争壁垒,可以维持差异化的竞争力。第四,我们非常强调企业组织的适应性。因为这是决定前面三者的最终的要素。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一个具备净化能力的组织才能在产业的变迁中不断的保持活力,不断的进步迭代和成长。
我们的投资方法很简单,就是基于深度研究。我们的研究强调聚焦于供给侧,核心是建立产业链内在的经济学特征。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产品看组织。这是因为一个企业长期成长曲线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是组织,我们在做研究的过程中要通过对于产品和业务的研究去建立对背后这个组织的理解和认知。这包括企业文化是怎么样的、做事情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是怎么样的。最后一点是我们买入长期的确定性,但也要接受短期的不确定性。正是因为有短期的不确定,在给了我们长期确定的好公司,以比较低的价格能够买到他们的机会。我们投资和研究的着眼点都是长期的确定性。如果它具有长期的决定性当它短期不确定并且这种不确定在价格上有充分暴露的时候,我们是很愿意拥抱这种短期的不确定性的。投一个公司的时候,我们可以不关心接下来几个季度的业绩怎么样。通过接受短期的不确定换取长期更高的回报。
以上就是我今天报告的主要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