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金 >

绝妙运钱路线!揭秘大江币背后的红色故事!秘密储存点竟藏在...

来源:央视财经   2021-06-26 21:22:57

1942年4月,为统一领导皖中地区抗日斗争,中共皖鄂赣边区委员会在安徽无为恍城成立,组建皖中总金库。由于当时皖江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十分混乱,加之敌人的封锁和市场掠夺,造成市面上币值不稳、各货币之间的比价随时变化,百姓深受其害。根据中央和华中局指示,皖江行政公署在皖中总金库的基础上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尽快将抗日根据地流通的伪币和国民党法币挤出流通市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策划的大型融媒体报道《红色金融路》,今天播出第26集,我们一起去探访无为大江币背后的红色故事。

大江银行成立 发行大江币

安徽芜湖由于紧邻长江,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在清代就成了中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依托繁华的商业基础,这条汤沟老街很快就成了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商业中心和对外贸易窗口。红色金融机构的建立就和这条老街密不可分。

安徽省无为市党史办原主任 王敏林:这张照片就是老街当年的样子,当年新四军第七师在这里设立了皖江贸易总局,对外称集成号。集成号的寓意是,上联是“集天下人力物力”,下联是“成抗日救国大业”。这就是说把天下的人力和天下的财富集中起来,为的是成就抗日救国的大业。这种物物的交换,就是在这条老街上完成的,但是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很不方便,手续极为繁杂,同时也引起敌方的注意。

当时皖江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是法币和伪币,加上敌人的封锁和市场掠夺,造成市面上币值不稳、各货币之间的比价随时变化,贸易发展不畅。1943年,新四军第七师在师部召开会议,决定在皖中总金库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大江银行。

万林:这么迫切要成立自己的银行,发行货币,是因为经过日伪军的扫荡,破坏了当地的金融体系,法币和伪币在革命根据地泛滥,新四军第七师进行抗日需要大量的军需,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供给,所以决定成立大江银行,发行大江币。

银行成立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发行大江币,但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物资、设备匮乏,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印钞纸紧缺,大江银行建立专门印纸币的土纸厂。自己动手生产具有特殊性能又可以印制大江币的纸张。在馆内,记者见到了当年造纸用的工具碾盘。

安徽省无为市党史办原主任 王敏林:

造纸的工序非常繁杂,大概有22道工序,当时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楮树、桑树、杨树以及苎麻、黄麻等。楮树、杨树、桑树大部分都是树皮,因为他们的纤维长,对于造纸非常有利。这个碾盘把碾制的纸浆,成型以后,进行压榨,沥干,最后印成纸张。

虽然这种“土纸”质地粗糙,印钞时破损率大,钞票使用寿命不长,但却具有不易仿造的特点。之后,贸易通道打开,银行从上海购进一批印钞纸,基本解决了纸源困难。

和印钞纸一起运来的还有几十台印钞机,1944年5月中旬,新四军七师建起了新的造币厂,特意选择四面环水的地方,既安全又保密,没想到开始试机时,又遇到新的难题。

安徽省无为市党史办原主任 王敏林:由于柴油发电以后,发出了巨大的声响,同时冒着浓浓的黑烟,这就容易惊扰在江面上巡逻的日军,这样七师造币厂几个领导同志在一起商议,赶快停止用柴油发电,而改用30多人的人工手摇启动。手摇一天能大概印到一两万张。成立了一个印刷班,20个壮劳力。当时厂里有65台这样的机器,一天能印几十万张。

大江币成皖江抗日根据地市场流通唯一货币

大量的大江币在造币厂工人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印制了出来,然而让大江币流通起来,老百姓(行情603883,诊股)能用起来,在当时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为了躲避敌人,大江银行先后设立了五家印刷所,甚至想出了绝妙的点对点运钱路线。为了了解那段历史,记者来到当年的一处造币厂所在地,无为市石涧镇胡家山冈村,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造币厂已然不在,只留下一片当年垒墙的青石墙基,依稀可见当年造币厂的大致轮廓。然而就在造币厂旧址不远处,记者找到了当年为造币厂工作的胡永福家。

大江银行造币厂工作人员胡永福后人 胡昌胜:旁边这个造币厂,当时我父亲也知道,他负责运钞票,送到游击队,就是地下党,就是去一个没什么人的地方,一般距离有2公里。一个起早一个摸晚,白天不敢送,大概一个礼拜送一次。一次也要送个七八十斤。只有造币厂知道,其余人也不知道。

当时,大量印制的大江币从造币厂出来后需要先储存在一些村民家中,分批运到兑换点。青苔村村民刘胜长家的二楼阁楼就是大江币的秘密储存点。历经80年的风雨,当年的老屋早已坍塌,但从留存的屋脊和墙基上,依稀可见当年的情景。

大江银行造币厂工作人员刘胜长后人刘会群:

过去到这里来都是单线联系,有人给你送钱过来,你就在这里保管,要钱的时候再单线联系,有别的人来拿。当年钱放在二楼,二楼没有楼梯,就预备了一个活动楼梯,有人来取钱,就把活动楼梯搬了上二楼,跟在后面就要把它拆掉。当时周围邻居都不知道我家是个金库,是个藏钱的地方。

从运钱处到藏钱处不过几百米,运钱人和藏钱人也都在一个村子里,但为了保密,这条路线不惜绕道几公里,每一个工作人员之间并不知情,正是一系列严谨保密的工作,大江币逐步在市场上流通起来。到1943年底,大江币基本上占领了根据地的金融阵地,成了皖江抗日根据地市场流通的唯一货币。为方便货币兑换,大江银行当时下设2个分行和3个兑换点,累计发行有共8种面额,18种图案,大江币发行总额约在2000万元左右。由于大江银行的创办,使得新四军七师部队供给水平是全军最高的,由此赢得了“富七师、甲全军”的美誉。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新四军七师奉命北撤。1945年9月,大江银行停止印发大江币,并回收全部大江币,历时3年的大江银行,随着抗战的胜利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大江银行缓解了根据地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同时稳定了根据地的金融秩序,适时灵活地调节了市场需要,加快了根据地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