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募集正经历苦日子!又有基金发行失败:一天2只、一月6只
来源:中国基金报 2021-05-06 09:22:15
一个月6只基金发行失败,新基金募集正经历苦日子。
四月份最后一个交易日,华泰保兴基金连续发布两只新基金发行失败公告,将四月份募集失败基金数量增至6只,这一数据追平2018年熊市期间8月、9月的募集失败基金数量,再度达到发行失败基金的单月新高。
一天两只基金募集失败
发起式基金也放弃了
继首只发起式基金凯石秦纯债三个月定开债宣告募集失败后,又一只发起式基金发行失败。
4月30日,华泰保兴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华泰保兴尊裕三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发起式基金、华泰保兴安鑫纯债基金,经中国证监会许可准予注册,并经准予延期募集。截至2021年4月28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上述基金未能满足两只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公开信息显示,上述两只基金皆是从今年1月29日开始认购,截至2021年4月28日,认购天数达到90天募集上限,故宣告募集失败。其中,发行失败的华泰保兴尊裕还是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发起式基金,按照该类型基金的成立条件,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三个月内,发起资金提供方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且承诺持有期限自基金合同生效日起不少于3年的,即可向中国证监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
“发起式基金成立条件较低,基金公司拿出一千万资金就可以成立。”上海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发起式基金宣告募集失败有可能是以下原因:一是该类基金是机构定制的发起式基金,由于对市场不看好或有其他变故,机构资金爽约了;二是基金公司没有1000万元出资,导致发起式基金募集失败;三是基金公司不愿走“先成立后找资金”的路子,对后市募集到资金缺乏信心,且发起式基金存续三年后规模不足2亿元的清盘风险,也可能会选择该类基金发行失败。
“对于机构资金爽约,并不影响发起式基金的成立,更多的考虑可能是基金管理人不看好产品的持续营销带来增量资金,且有三年后清盘的风险,直接募集失败的性价比反而比较具有吸引力。”该人士分析。
公开信息显示,华泰保兴基金成立于2016年7月26日,注册资本为2.4亿元,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该公募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85%,是一家险资控股的基金公司。
从公司管理规模看,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报,华泰保兴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为236.26亿元,在146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90位,非货基规模为154亿元。其中,公司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06亿元,占比接近半数,货币型基金规模82亿元,权益类基金规模48亿元,是一家偏重固收业务的基金公司。
单月6只基金发行失败
创近两年半新高
上述两只基金在4月底的发行失败,将4月份发行失败基金数量增至6只,创下2018年9月份以来近两年半的单月新高。而在2018年8月、9月份的股市熊市环境中,上述两个月的单月募集失败基金数量也均达到6只。
“今年春节以来,股市调整,基金大跌,投资者对新基金的投资热情迅速降温。”北京一位银行系公募市场部人士表示,基金的赚钱效应的消退导致新基金投资热情变冷,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年春节前的基金热销局面不在了,新基金发行难度提升,尤其是中小公募发行的基金募集困难,甚至发行失败,这与市场情绪、公司品牌和渠道等因素都有关联。
不过,该市场部人士也强调,随着近期“抱团股”行情的企稳回升,新基金发行市场正在回暖,比如广发、工银瑞信、富国基金旗下都出现超过50亿元成立规模的新基金,部分绩优基金经理的产品也逆市受到资金的青睐,新基金发行市场正在呈现积极的迹象。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也表示,今年募集失败的基金既有权益类基金,也有债券型基金,部分还是机构定制的债基,这与股市债市的相对低迷,投资者情绪较为谨慎有关,也与基金同质化严重,产品吸引力不足有关。整体而言,基金缺乏赚钱效应,基民参与投资的态度就会趋于谨慎。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5日,今年募集失败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1只。而自2017年4月末首只募集失败基金嘉合睿金定期开放公告发行失败的四年以来,已经累计有97只新基金募集失败。以发行失败公告日算起,2017年-2020年募集失败基金数量分别为8只、33只、20只、25只,募集失败的产品类型,也与股债市场的大、小年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
以2019年-2020年为例,两年A股市场表现良好、债市巨震的市场中,权益类基金募集失败数量要低于同期固收类基金;而在2018年股熊债牛行情中,募集失败的基金中,权益类基金要明显高于固收品种。
从基金清盘数量看,今年已有79只基金清盘,其中权益类基金41只,债券型基金36只,同样呈现出权益产品在股市巨震中运作的压力。
“基础市场的变化,是基金募集失败的重要原因。”上述上海公募人士表示,股市发展大年,权益类基金爆款迭出,基金销售火热,基金发行的难度会下降;而在股市遇冷时,也会快速将情绪传导到基金发行市场,导致基金销售困难。但从以往经验看,基金“好做不好发”,基金发行出现困难,一般也是投资相对较好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