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下降券商看好,传智教育仍未驱散乌云丨蓝鲸观察
来源:蓝鲸财经 2021-04-27 10:23:17
作为A股首家IPO教育类公司,传智教育上市以来,备受市场认可。上市当日股价大涨43.97%,随后7连板,上市至今,其股价整体上涨达153.78%。
然而,4月14日,传智教育公布2020年业绩快报当天,其股价应声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达到9.21%。财报后,传智教育一度连续6个交易日下跌,市值从近百亿跌至86.41亿元。
即便如此,仍有多家券商对其表示看好,给予买入评级。那么传智教育,是否对得起这份看好与期待?
业绩下滑,股价连续下跌
受业绩下滑影响,传智教育一连多日涨势也因业绩快报公布戛然而止。
公告显示,2020年,传智教育实现营业收入6.40亿元,2019年营收9.24亿元,同比下滑30.7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6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8亿元下滑63.91%。扣非净利润为 0.3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8亿元下降了73.6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1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4亿元下降87.99%。
对于营收下降,公告指出,主因是受疫情影响。因疫情影响,公司在2020年上半年开展线下培训业务受阻,公司将线下培训转为线上培训,但从学员处反馈来看,学生更愿意接受线下培训。因此,学员报名就业班的意愿下降。
同期,传智教育加大了对线上业务的资源投入,其线上培训业务2020年度实现收入6687.21万元,同比增长130.03%。线上业务板块增幅虽高,但其业务体量占比仍低,仅为总收入的10.45%。对收入提振效果并不明显。
成本控制方面,报告期内,传智教育销售费用1.05亿元,同比减少13.91%,管理费用0.75亿元,同比减少24.87%,研发费用0.74亿元,同比增加15.33%。
从毛利数据表现来看,报告期内毛利率为44.96%,较去年下降4.37个百分点,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净利跌幅。对此,传智教育解释道,毛利率降幅低于收入降幅的原因是公司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如通过强化人员管理,优化员工结构等举措控制人工成本等。
数据可见,2020年其员工数量为1652人,较2019年6月时的2369人减少了700余人。薪酬成本方面,2020年员工薪酬也从2019年的3.49亿元降至2.46亿元,在营业成本中的总体占比为69.94%,较去年同比下降了4.69个百分点。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取得报酬合计843.39万元,占2020年净利润收入的12.9%左右。其中,仅黎活明税前报酬总额即为211.86万元。
券商多持乐观态度,业绩恢复仍需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传智教育定位为培养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软件、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专业人才及数据分析、网络营销、新媒体等数字化应用人才。同时,自2017年起,业务开始逐渐涉及到青少年培训。
其中,数字化人才短期培训业务包括线下培训的“黑马程序员”和线上培训“博学谷”。其中,黑马程序员的培训周期为 4-6个月,博学谷的培训周期则需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进行设定,通常不超过一年时间。
青少年培训业务方面, 2017年起,主要面向高中毕业生的数字化人才非学历高等教育业务,现有在校生1200余人;同年,其业务范围覆盖青少儿科目,例如素质教育业务、在线编程教育培训等。
从公开资料可见,对于其目前业务布局及未来发展,券商方面多保持乐观态度,即便是在此次年报发布后,天风证券及东吴证券,仍给予传智教育买入评级。而从目前可见的7份传智教育研报评级来看, 5家给予买入评级,2家给予增持建议,均对其未来业绩表现出乐观态度。
天风证券指出,传智教育加强IT产品及直营渠道建设,分享职教产业红利;东吴证券则表示,传智教育是国内IT 培训行业的头部企业,有较为深厚的校企关系和行业影响力,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和低成本获客能力,未来仍能保持稳定的收入利润增长,期待疫情后业绩恢复。
但从一季度财报数据来看,传智教育仍没有摆脱疫情对业绩造成的影响,目前业绩仍未恢复。
值得关注的是,传智教育公布年报当日,其同期披露2021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传智教育一季度预计实现净利520万元-779万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234.94万元,预计实现扭亏为盈。对于业绩扭亏为盈的原因,传智教育指出,较 2020年第一季度,2021年第一季度学员参与就业班意愿明显提升,公司各项业务运营逐渐恢复正常,都成为实现业绩扭亏为盈重要原因。
但值得玩味的是,仅从数据表现上来看,其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的真正原因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据悉,因公司适用新租赁准则,将转租赁业务分类为融资租赁,终止确认使用权资产并确认资产处置收益594万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该项收入刚好覆盖掉了预计实现盈利金额下沿。换句话说,一季度能够实现扭亏为盈,更大的贡献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
综合来看,虽然进行了多番的成本控制,但传智教育仍未拜托疫情对业绩的影响,同时,线上业务也并未真正的成长起来。兑现券商的期待,仍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