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诸神混战” 第三方势力滴滴造车登场在即
来源:证券日报网 2021-04-07 18:22:11
本报记者 龚梦泽
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出现了“诸神混战”的局面。近年来,加入造车领域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并不在少数,且均为巨头级别的企业,似乎造车已经成为互联网科技企业身份的象征。自大洋彼岸的苹果多次传出与现代、奔驰等企业合作代工造车后,国内的百度已经确定与吉利汽车联手开启造车新征程。
随着小米宣布加入造车大军,造车新势力之外的第三方势力,也就是汽车共享的服务提供商进入造车领域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作为当前全国最大的汽车共享平台,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正式启动造车项目。
报道称,滴滴造车负责人正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他也是滴滴与比亚迪联名发布的定制网约车D1的首席产品官。目前团队已经开始从车厂挖人,其中就包括曾任蔚来汽车用户发展副总裁的朱江。资料显示,朱江有丰富的车企经验,先后在华晨宝马、雷克萨斯、蔚来、福特中国等公司工作。
为此,《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朱江本人,朱江对此予以了否认。据了解,朱江现就职于福特中国,其表示不希望谣言干扰到下周福特中国即将上市的国产纯电动SUVMustangMach-E。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除造车新动向之外,滴滴的自动驾驶子公司计划在自研以外尝试新的路径,并开启新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
滴滴造车或围绕定制网约车发力
苹果造车可谓开启了科技巨头入局造车的先河,然而苹果汽车尚无具体音讯,国内科技巨头们却率先掀起了跨界造车热潮。今年年初,“吉利+百度”“吉利+富士康”“上汽+阿里”“长安+宁德时代+华为”……越来越多的造车“新CP”浮出水面,同时也在不断重塑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产业格局。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8年就关于滴滴造车的消息,滴滴和理想汽车达成合作并成立了合资公司桔电出行,杨俊担任桔电出行董事长。资料显示,双方曾合作开发过一款为滴滴“优享”和“拼车”业务量身定制纯电动MPV,但因为双方股东后续的投入没有跟上所以未能量产。
除此之外,滴滴还与比亚迪、北汽、小鹏汽车等企业展开过合作,2019年11月份,滴滴和比亚迪成立过合资公司;2020年6月份,滴滴子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宣布与北汽合作,双方将共同研发高级别自动驾驶定制车型,专门用于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2020年11月份,滴滴联合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推出了D1定制网约车。
根据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此前在D1发布会上提到的规划,滴滴的定制网约车会一直迭代,到2025年,定制版网约车D3将在滴滴平台普及超过100万台,到2030年,D系列的目标是去掉驾驶舱,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此次滴滴启动造车,很有可能是沿着D1对定制网约车的进一步探索。
记者注意到,定制网约车被认为是滴滴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方式之一。对此,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对记者表示,未来出行市场的演进方向将向物流行业标准看齐,即成本越低越好、效率越高越好。理想和滴滴的合作就是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成本。按照李想的计算,“新车的成本可能比普通燃油车成本贵10%-15%,但电池使用寿命翻倍,平摊到每公里的成本比燃油车下降0.5-0.6元,降幅接近20%。”
不仅如此,定制网约车还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并生产与无人驾驶更适配的车,为未来无人驾驶落地做准备。由此,定制网约车或可能成为滴滴网约车平台服务和旗下自动驾驶子公司正发力的Robotaxi业务的连接点。
造车风口正盛滴滴“双权在握”
此番滴滴进军汽车领域与其说是跨界创新,更像是乘势的跟随。
记者注意到,在第一轮科技公司进军汽车行业的浪潮中,科技巨头主要聚焦于自动驾驶和智能车机领域,又或者是成为新造车势力背后的投资人;而到了今天,苹果、百度等通过合作的方式直接参与造车,背后无疑是汽车产业格局新一轮变革的前奏。
以BAT互联网三巨头的造车布局来看,今年1月份,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2月18日,百度CEO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议中透露,百度汽车将在三年内推出,CEO和品牌均已敲定。
同年1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上汽集团和张江高科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在中国上海、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和英国伦敦三地同步发布了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IM智己,并揭晓了两款量产定型车。
紧接着,2月23日,腾讯公开车辆驾驶方面的两项专利技术,分别是“车辆驾驶的仿真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车辆驾驶调控方法、装置、车载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3月2日,腾讯再公开新自动驾驶专利技术“一种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使自动驾驶车辆实现安全变道。
就在最近,腾讯再传与奥迪、恒大在车联网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奥迪,会将腾讯包括微信、QQ音乐、腾讯地图等应用引入奥迪自己的车联网系统MMI中,腾讯也将借机进入豪华品牌市场,成为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造车风口正盛,BAT们在投资上更是出手不凡。截至2020年底,阿里巴巴持股12.26%,是其第一大外部股东;腾讯是蔚来的大股东,2020年底持股比例为11.2%;百度是威马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先后领投威马的多轮融资。
相比于BAT的先进技术和庞大资金,滴滴的“牌面”也十分犀利而显著----海量的出行场景和数据。滴滴平台上超过3100万台的车辆,似乎都在暗示着众多整车企业:如果你们想做自动驾驶,请选择和滴滴合作,5.5亿用户和千万司机会帮你们实现得更快。
由此再结合滴滴自2016年开展自动驾驶研发、目前滴滴已有数百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已被列为当前滴滴内部重点项目等信息,可以确定的是,滴滴在自动驾驶数据收集方面几乎独步国内。
“如果滴滴不选择造车,而是将自身的自动驾驶技术与其他车企共享,建立一个以滴滴出行为核心,车企可以基于滴滴的出行用车所需生产定制化车型,滴滴则可以向车企可以提供出行数据供大家投入无人驾驶参考。”有资深分析人士表示,如此既能解决车企的产能,又能完善滴滴的出行生态,让滴滴的自动驾驶技术更广泛地商业化并产生收益。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如果滴滴像小米一样成立全资子公司造车,好处是可以讲更好的资本故事,也能够将司机进一步留在平台上。不过,他认为,模式或轻于小米的重资产模式。
即便程维此前曾表示,滴滴不造车,也不谋求成为未来最大的汽车运营商。“滴滴的核心能力就是服务好用户,服务好车主,在大数据和技术上面不断投入和突破。”但如果程维食言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不论他是否选择下场造车,从商业逻辑来说,滴滴的众多资源“好牌”都能打出产业“王牌”。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