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大地:碳中和要求能源消费进行重大调整
来源:中新经纬 2021-03-03 12:23:20
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3日电 (宋亚芬)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据媒体报道,多个民主党派拟提交碳达峰相关提案。
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除了能源行业,还有哪些行业将遭遇大幅调整与转型?如期实现有没有困难?围绕这些问题,中新经纬客户端对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进行了专访。
周大地长期从事能源政策和能源系统分析研究,是中国气候变化第三工作组专家组组长,被联合国环境署聘任为第二届全球环境基金科技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曾获得2000年度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际气候技术推动奖。
对于如何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问题,周大地认为,中国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能源系统需要更早地实现零碳。而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还要更提前。例如2040年-2045年就要实现零碳。
周大地建议,中国的能源领域要争取“十四五”做到能源碳达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实现能源碳达峰吗?对此,周大地说:“我觉得时间一点都不紧。因为要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也就是能源基本低碳化,化石能源基本上退出去。如果现在还在增长,后面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它减下去?而低碳转型,早日达峰,可以避免让我们在原来已经不可持续的道路上继续往下走。”
周大地指出,在这个时间内,要把能源全部转化成可再生能源,确实是很困难的。但是难度虽然大,也不是不能做。一定别舍不得。
据周大地介绍,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只有不到6000多万千瓦的发电能力,6亿吨煤、1亿吨石油的产量,天然气基本没有。而到2020年,全国煤炭产量约38亿吨,原油产量1.95亿吨,天然气产量1888亿方。
“实际上这个过程也很不容易。而我们现在各方面生产能力比那时候强多了!”周大地感叹,“现在的技术进步很快,再把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和能源系统建立起来,我想条件比过去要好得多。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世界上最大的光伏生产商,全球四大风机制造商之一也在中国,我们还有体制优势,真正想转型并不是做不到的。”
“另外,现在我们的能源转换效率仍然不高,能源的一多半是在转换过程中浪费掉了,如果变成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支撑电力系统,转换的部分基本上就都省下来了。”周大地补充说。
周大地强调,实现碳中和也是必须要干的事,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现在我们的排放强度虽然下来了,但是总量仍然比较大,只有通过能源低碳化才能彻底解决。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也必须实现碳中和。再往更大来说,只有建立更清洁、更可靠、更安全的新的能源系统,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尽管有挑战,但是也是保证整个地球生态不出现颠覆性重大灾害的必由之路。
不过,周大地也强调,“达到碳中和不完全是一个能源本身转型的问题。”
周大地表示:“能源行业的能源需求是由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来决定的,包括工业用能、交通快递、日常生活、建筑、办公等等,处处都会用到能源。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化石能源所占的比例仍然很高,所以,真正要达到碳中和,不但能源供应这部分要从化石能源转为非化石能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消费也要进行重大的调整和转型。”
周大地进一步分析说,要节约高效,合理消费。把对化石能源的浪费性消费,转化成完全用可再生能源或者非化石能源来供应。中国现在每年进口那么多石油,其最主要的还是用在交通上,如果整个交通系统实现电动化,就可以减少很多。所以,实际上不是一个生产高效的问题,而是消费要合理,同时也要高效。
再比如,冬天南方要不要集中采暖一直很受关注,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设计。一是房子不能撒气漏风,二是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例如空气源热泵,用热泵的方式用电,而不是直接烧电炉、烧油汀,因为用热泵的方式一度电可以抵两三度电的效率。(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