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风控技术 大型银行赋能助力中小银行健康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2021-02-05 10:25:36
2021年中国银保监会工作会议在部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时提出,“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
专家普遍认为,这几项工作重点正切中了当下中小银行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中小银行2021年在科技赋能、资本补充过程中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鼓励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
“小银行如何加快外部赋能是目前的一个大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家认为,在当前数字化转型方向已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小银行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人力资源等多方面都存在局限,自身科技能力较弱已成为数字化转型路上的重要阻碍,外部赋能是必然趋势。
从过去的实践来看,小银行更多是与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进行合作。此次银保监会首次提出“推动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这一新提法强化了下一阶段对大型银行向中小型银行输出技术的鼓励。
“大型银行对中小银行的技术输出具备必然优势。”曾刚认为,“这种优势在于大型银行本身合规性强,系统相对稳定。大型银行的风控体系如果能直接输出给小银行,那么小银行在合规性、业务稳定性和连续性方面,肯定会有显著改进。”
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也有相同的观点。“相对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技术,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有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例如,对中小银行的需求理解更为深入,风控管理经验更为成熟,风控模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更强等。”
大型银行不仅有技术输出的优势,而且有服务的意愿与能力。过去一段时间,由我国大中型银行发起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已达11家,这些公司除了服务本行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需要以外,对外赋能更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有望成为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的载体,实现从竞争向双赢关系的转变。”李佩珈认为。
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或进一步加快
破解资本补充瓶颈,仍是2021年解决中小银行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银保监会再次强调“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
专家普遍认为,通过夯实中小银行资本,一方面有助于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持续维护银行业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实要求。
“2021年,银行业资本补充压力整体较大。虽然目前多元化融资通道已经打开,但对于相当多的中小银行来说,瓶颈仍十分明显。今年的重点就是支持那些自身资本补充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完成资本补充。”曾刚认为。
地方专项债正是为那些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补充资本的中小银行提供的重要工具。自去年财政部下达用于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银行风险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000亿元后,近期各地专项债已陆续开闸落地。
“这一途径已不是简单的补充资本问题。”曾刚认为,地方专项债能够在补充资本过程中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完善公司治理架构,同时全方位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从而让中小银行能够获得自我“造血”能力。
市场人士认为,银保监会明确“继续推动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意味着2021年专项债发行速度或将进一步加快,过去制约专项债落地的一些障碍将逐步破除。
“虽然拓宽了地方债的发行用途,可用于地方银行资本补充,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使用范围需拓宽、规模可进一步扩大等问题。同时,专项债的发行周期多为10年到15年,与银行资本要求的无固定期限存在矛盾,可转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如何做好可转债与专项债在时间上的衔接还需要细化方案。”李佩珈对此建议,“应进一步扩大专项债用于地方银行资本补充的规模,同时细化专项债退出的途径与方式。”
抓住用好政策机遇实现差异化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于小银行而言,竞争压力显然是持续上升的。政策上的适度支持,会更好地帮助中小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服务支持本地经济的作用。因此,让中小银行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一些差异化的监管要求。”曾刚强调。
目前,差异化的监管趋势正在显现。专家分析认为,监管层多方面强调对中小银行健康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未来中小银行发展的差异化会更趋明显。下一阶段,中小银行要充分抓住用好政策机遇,走好差异化之路。
“不同类型的中小银行发展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未来差异化发展会比较明显。原则上来讲,中小银行还是应该扎根本地,回归本源,去探索和大银行不同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与此同时,要采取各种方法化解相应的风险,建立长期可持续经营模式,这一点非常重要。”曾刚表示。
邮储银行(行情601658,诊股)研究员娄飞鹏也认为,未来中小银行需要回归本源,服务好实体经济,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资产、负债质量管理等,充分抓住和用好政策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