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做脱贫的“领路人”
来源:荆州日报274人参与讨论 2021-01-28 16:16:04
“自从余书记上任后,村里的变化有目共睹。”
“确实,通村通组公路也修宽硬化了,还装上了路灯,村里人出行方便多了。”
“前几天余书记还和工作队的人上门帮我搞住院报销的事,真是辛苦他们了。”……
近日,在沙市区观音垱镇三洲村,几位贫困户对余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工作赞不绝口。
大家口中的余书记名叫余启华,是土生土长的三洲人,现任沙市区观音垱镇三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荆州市同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0年,余启华放弃丰厚的打工收入,回乡担任村民小组四组组长,2014年又担任村网格员,他认真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村民们服务,受到了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们的高度认可。2018年村“两委”换届,余启华被村民们一致推选为三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完成了从村组长到村支部书记的华丽转身。2019年8月,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成立了荆州市同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村集体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贫困户脱贫增收,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舍已为公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
三洲村位于沙市区观音垱镇东北部,与潜江、荆门交界,是沙市区最偏远的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由于三洲村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落后,村集体经济一直很薄弱,虽然2016年整村脱贫,但每年村集体仅有170多亩的机动地出租农户的收入7.2万元,原村集体修建通组公路还负债3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满足日常工作运转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发展和建设,作为刚上任的新书记,余启华面对村集体经济“揭不开锅”的状况,寝食难安。
余启华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反复商议后,决定结合三洲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虾稻共作产业来发展村集体经济,但是村集体已经没有可用的土地,农户的大部分土地都在发展效益可观的虾稻产业,短时间内无法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余启华当机立断对驻村工作队长说:“把我自己流转的160亩地交给村集体吧”。就这样,三洲村集体产业诞生了。
勇于担当村集体经济由弱变强
集体产业有了,但启动资金从何而来?如何有效地经营运转并产生效益?这些,又压在了余启华的心头,让他彻夜难眠。
余启华带领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一起到先进村学习取经,反复调研考察,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决定成立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入股,并积极争取区产业扶贫资金的投入。
余启华身上透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争取区扶贫办领导到集体产业基地调研,讲解他发展集体产业的构想,得到了区扶贫办领导的认可。2019年8月,三洲村成立了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荆州市同洲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入股13万元、区产业扶贫资金投入17万元,共计30万元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同时,积极争取区国土部门100亩土地平整项目,平整后的200多亩土地
□通讯员肖登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防止返贫是摆在余启华面前的重点工作。余启华寻思:村集体合作社成立了,就要充分带动贫困户增收,不能让他们再返贫了。
随后,村集体合作社与19户发展虾稻共作的贫困户签订了虾稻代销协议,以高于市场价帮助贫困户销售,并为他们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升虾稻共作种养殖技能水平;还流转了6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土地,以最高价付给他们租金;合作社设置了10个保洁公益性岗位,安置了10名贫困群众就业,长期吸纳5名贫困群众务工,有效地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余启华说:“今后合作社还将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社员致富、贫困户脱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着力发展‘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探索出一条抱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文章来源:荆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