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国际联席CEO、豫园股份董事长徐晓亮:用好资本市场平台 “投资+产业”双轮驱动发展
来源:证券日报 2021-01-10 14:22:07
本报记者 王丽新 刘会玲
“豫园”,上海的一张名片,400多年历史,网红旅游消费“打卡”胜地,众多标签之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资本市场角色,即“中华商业第一股”。作为与上交所同岁的新中国最早上市企业之一,“豫园”可谓是中国资本市场30年砥砺前行的“活化石标本”。
30年,中国资本市场从最早沪市8只股票、深市5只股票,到现在合计超过4100家上市公司;同样的30年,从挂牌上市时一个很小的商场成长到现在的家庭快乐消费产业集团,从上市前总资产只有0.7亿元,发展到如今已超1100亿元,豫园股份(行情600655,诊股)搭上资本快车的30年发展历程,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的缩影。
在中国资本市场用30年时间走过海外资本市场百年道路之际,《证券日报》记者来到沪市“老八股”中唯一留下原汁原味老字号的“豫园”,与复星国际联席CEO、豫园股份董事长徐晓亮展开深度对话,试图一窥从400多年的豫园老城厢出发,历经三次重要选择两次更名的豫园股份,如何走上从0到1的破茧跨越,再到实现32亿元利润的“蝶变”之路。
撕下“老八股”小而美标签
可以说,“豫园”从“场”到“商”再到“股份”的三次转变,是战略布局的三次“进阶”,亦是业绩再上一个台阶的基石,而每一次转变都在资本市场有所动作。
在正式登陆资本市场的3年前,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豫园商场为全市商业系统第一家股份制企业;1990年,公司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彼时股票名称是“豫园商场”。这一年,豫园商场的总资产仅为0.7亿元,净利润不足2000万元。
“当时只是一个小商场,但除了场,还有商,这个时候豫园商场布局了很多产业,孵化了很多产品。”徐晓亮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豫园商场在资本市场的诞生,是从0到1的跨越。
第一次更名是由重组推进的。1992年,证监会成立,在相关领导的鼓励下,经过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批准,统一在上市公司“豫园商场”股份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豫园商城”。
“重组以后,募集的6.2亿元资金弥足珍贵,为豫园商城带来了里程碑式的发展。”徐晓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商场到商城,豫园商城不再只是九曲桥和湖心亭,现在10万平方米的商业体就是那时开始建设的,如果当年没有资本市场这样一个平台,应该说豫园商城有想法,也没有办法。
在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后,经过10年发展,豫园商城渐成气候。到了2002年,上海市政府提出豫园要启动混改,复星成为第一大股东后(持股20%),带来了机制的变化,豫园商城开始启动新的商业发展和产业布局。这一年,豫园商城的总资产为30亿元,净利润不到1亿元。
第二次更名就是混改的结果。2018年,是豫园股份的第三次蜕变。这一年,豫园股份完成了重大资产重组。复星通过混改,注入了更多核心资产,从大股东变成实际控制人(复星持股比例接近70%)。这一年,豫园股份的总资产达到了853亿元,净利润首次突破30亿元,恰好相当于复星入股公司时的总资产规模。到了2020年,公司总资产已经达到1100亿元,实现“千亿元”跨越,豫园股份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这个阶段清晰了发展定位和客户群体,即围绕家庭快乐消费产业集团,也是在这个战略的基础上,豫园股份成为复星的快乐旗舰平台。”用徐晓亮的话说,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此时的豫园股份内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已经不是用一个“商场”“商城”可以展现它新的雄心与战略了,因此更名为“豫园股份”。自此之后,豫园股份股份撕下了“老八股”小而美的标签,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1+1+1”发展战略
既然锚定“产业集团”,细分赛道投资就颇为关键。据徐晓亮介绍,重组后,豫园股份制定了“1+1+1”发展战略。
第一个“1”,围绕家庭快乐消费产业,布局珠宝时尚、文化餐饮、文化食饮、汉辰表业、宠物、化妆品、中医健康、酒业等产业跑道;第二个“1”,城市产业地标板块,围绕金融、旅游、文化、健康、智慧等复星体系内的产业和产品建造城市载体,以产城融合模式发展;第三个“1”,做线上线下会员及服务平台,收购东家作为豫园股份线上入口,导入家庭用户会员,运营线上线下消费生态平台。
在产品IP领域,目前豫园股份旗下已拥有老庙、亚一、松鹤楼、上海梨膏露、金徽酒(行情603919,诊股)、童涵春堂、AHAVA、爱宠医生、海鸥表、东家等。另据《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仅2019年至今,公司在珠宝、化妆品、酒业、宠物、手表等赛道,通过投资进一步拓宽了产业赛道,加大了产业深度。
“以前是投资+产业平行双轮驱动,投资涉及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也有财务投资和参股投资。”徐晓亮表示,现在则是“前后轮”驱动,主轮是产业运营,投资不是目的是手段,目的是做出好产品,把多品牌产业、产业链、线上线下做起来。
至于未来可选择的并购标的,徐晓亮称,“缺什么补什么,标的跟我们有没有化学反应,豫园股份能否赋能它很重要,要产生乘数效应。”徐晓亮坦言,这几年豫园股份在投资端明确了控股不参股,更不会财务投资。因为就算二股东也是跟着“坐电梯”,不是强联系,控股则可以打通技术、渠道等,实现协同和赋能。看上去由参股变控股,但背后逻辑及双轮的打法完全不一样了。
“前后轮”驱动的转变,还体现在机制上的融通。徐晓亮表示,“在考核维度里有投资KPI要求,不是投了就结束了,投完要进行投后管理,形成投资+产业两个轮子相互配合,确保生态协同。”
追梦家庭快消产业集团
“豫园股份的发展有一条主线,最重要的是四个维度。”徐晓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外看产品,内看组织,核心看机制,长期看文化。”
在外看产品维度,“物理产品”“化学产品”和“生态产品”是豫园股份的三大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要有“质”还要有“量”。徐晓亮表示,“首先要看产品的文化、IP、设计等各方面能否得到客户认可。其次就是量,客户接受产品后所带来的数字的变化,也就是产品的成长性。即你有多少有质有量的产品,消费者的满意度,产品消费者消费的增长速度,以及毛利增长空间。”
仅有好产品还不够,能不能可持续,是否能在复星体系里产生化学生态,关键要看公司的组织结构。在内看组织维度,徐晓亮认为,豫园股份的组织结构可谓“车马炮”都布局了。合伙人形式是核心,包括集团层面的顶层合伙人,各个产业合伙人,以及品牌合伙人。现在豫园股份有28位顶层合伙人,希望有一天可以达到100位,届时发展后劲就会更大。
人的背后又是什么?驱动组织的核心,当然就是机制。徐晓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特别是今年豫园股份的管理机制得到了很大进化和突破。一方面,抗疫期间引入了战时机制,每天有日会、日报,像打仗一样攻坚重要的难的工作;另一方面,有战役就有排名,一打仗就知道谁好谁差了,组织里哪些是可以打更大仗的将帅要及时晋升,同时也有比较灵活的换岗、轮岗、轮值换防。
在激励制度上,围绕短期、中期和中长期,公司股东大会通过了核心骨干持股计划,包括期权、限制性股票。徐晓亮认为,“充分用好机制的功能,是对好产品、组织支撑的根本点。豫园未来两年三年会怎样,这才是核心的。”
看懂豫园股份,长期则要看文化。在徐晓亮看来,“每一代豫园人的想法是会发生变化的,换一代人,可能又是另外的想法,一棒棒交下去,每次交棒,文化是传递下去的,如果文化能可持续传递下去,无论谁接这个接力棒,企业都是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
“年轻的文化自信带来了国潮品牌兴起,中国动力(行情600482,诊股)升级带来的产城融合,以及这个时代下国内外产业的C2M(用工业化手段解决个性化的需求,用工业化的成本解决个性化支付的成本)是三股浪。”徐晓亮称,豫园股份踏着文化红利、产城融合、产业C2M浪潮顺势布局,用数字来形容就是“1+2+7”,未来十年,“1+2”年的战略,后面滚动7年则会步入收获期,成为一家“引领中华文化复兴潮流,智造植根于中国的全球一流家庭快乐消费产业集团”。
该快的快该慢的慢
经过30年发展,“豫园”已历经5代掌舵人,商场、商城时代已经远去,消费产业集团版图浮出水面。从收入结构来看,多赛道业务在疫情冲击下恢复速度较快。截至2020年9月底,豫园股份营收为290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珠宝时尚占比56.1%、物业开发与销售占比34.3%。
天风证券(行情601162,诊股)做了一笔统计,截至目前,豫园股份营业网点共计3733家,珠宝时尚3222家(其中加盟店3009家),度假村2家,餐饮管理及服务61家(其中加盟店14家),医药43家(其中加盟店4家),文化食品饮料及商业121家,时尚表业260家(其中加盟店240家),化妆品24家。
长期关注豫园股份的天风证券分析师刘章明指出,公司珠宝时尚业务稳健增长,构建安全边际;物业开发与销售业务拓展新增长点;餐饮食品饮料业务高速增长,或成未来业绩新引擎。综合预计,到2022年,公司净利润将升至约53亿元。
多赛道的布局,让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其“想做什么、为什么做这些事”稍有困惑的同时,也更关注这只老牌股票焕发的新机。《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至今,已有接近20家机构针对豫园股份发布近50份研报,并给予其买入、推荐或增持评级。
“如同当年BAT的发展一样,一路都有10万个为什么或疑问。当大家看清楚时,它已经是一匹白马了。”徐晓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现在关注“豫园”的投资者是成倍增长的,多聚焦于战略布局的大方向,比如种子播在哪里,为什么播这些赛道,相互之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蓝图如何。
“结合资本市场,豫园股份会一直保持投资+产业双轮驱动发展,不断用好资本市场平台创新融资手段,筹集低成本资金,保持健康的肌体,把更多子弹放在控股型投资中,收进来做产业运营。”徐晓亮称,企业“行稳致远”这个“稳”,就是该快的快,该慢的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