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黄金 >

尚鸣:工业生产全面回暖 投资有望成明年经济亮点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20-12-30 14:23:29

1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中,投资增速逐渐回升,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8 个百分点,基建投资累计增长1%,增速比上个月加快0.3 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8%,增速比上个月上升0.5 个百分点。市场投资活力增强,民间投资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投资在三季度呈现普遍回暖状况,主要支撑是制造业。多数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持续改善,41个工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实现了利润正增长,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1.2%。从对总投资的拉动作用看,医药、电子、化工三大行业同比投资增长较快,贡献了当月制造业投资一半的增量,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8%。呈现出生产强劲,投资普遍上行,利润维持高位的良好态势。

制造业投资回暖,首先来源于出口的增长。全球疫情反复,各国医药、电子相关产能有限,需求推动医疗卫生、机电产品的出口维持高位,提高了相关行业企业利润,在利润支撑和需求扩张下,企业扩大资本开支,加大生产规模,都体现了生产的修复和市场的回暖。其次是政策导向的作用,在“六稳”政策、减税降费举措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支持下,特别是注册制落地,新三板精选层开板、转板等重点改革措施,丰富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对各类基金,不管是公募的还是私募的,PE还是VC,疏通了退出通道,募资难题有效缓解,股权市场投资空前活跃,支撑了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强化了资本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是民间投资升温。民营经济是制造业投资主体,制造业投资中大约90%来自民营企业,制造业需求提升和生产的景气,刺激了企业增加投资,带动了扩产,修复了民间投资信心,特别是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激发民资活力政策措施,为民间投资增长增添了新的动力。

制造业投资占我国投资的30%以上,综合分析宏观与微观数据,预测明年制造业投资将大幅增长,基建投资将显著加快,房地产投资将维持在中高位水平。从11日份数据来看,投资普遍上行,制造业各个行业的利润普遍改善、2021年有望维持较高增速,同比增速应该会上一个台阶,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有8%以上增长。

一是制造业投资会上一个台阶,呈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自动化、服务化、品牌化发展趋势。经历了2019、2020连续两年低增长之后,预计2021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到13.5%左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升到76.7%以上,比上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上升2.3个百分点。从生产和投资的关系看,需求的提升和生产的景气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近几个月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运行在潜在水平以上,11月更是达到了7%的水平,PMI数据也显示需求(订单指数)与生产匹配度正在不断提升,工业已经进入了短期较为景气的局面。三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和制造业累计利润同比增速显著加快,将带动产能扩张和投资增长。其次,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制造业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预计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进一步渗透和融合的过程将加快,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电子设备、信息技术等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尤其是产业升级带动的更新改造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投资的主力。

二是基建投资将明显加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勾勒了明年具体投资路线图,将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将推出新的基建项目,主要集中于区域协调、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交通强国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资,预计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加快到5%,将带动制造业投资大幅回升。具体分析,支撑基建投资明显加快主要有:一是前期大量投入的财政资金、专项债带动基建投资项目将在2021年起到效果,促进基建投资增速加快;二是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改投资、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都要加大投资力度,体现在加快5G、一体化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房地产投资仍有较强动力,预计全年增速7.4%,较2020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建安投资的支撑作用将再次凸显推进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等。

三是补链强芯投资将大幅增加。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但还有很多的短板。工信部《“工业四基”发展目录(2016~2020)》显示,在信息技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行情300024,诊股)、航空航天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领域存在682项产业基础“短板”,既包括287项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短板,也包括268项关键基础材料短板,还包括81项先进基础工艺短板和46项行业技术基础短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要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可以预见,2021年补链强芯投资将大幅增长,仅芯片领域,我国每年进口花费金额就高达2.1万亿人民币,自给率只有15%左右,如果能够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每年在进口芯片上的花费将减少1.5万亿。2021年深圳市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项目奖励计划一次性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东莞市召开全球先进制造招商大会,聚焦“强链、补链、拓链”发布签约重大项目共计216个,总投资金额达3255.079亿元,其中补链工程项目数量最多,达147个,总投资金额为约681亿元。 2020年前十个月国内VC/PE投资了345个半导体项目,预计年底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达去年全年总额的3倍。集成电路作为上海着力推进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超过600家行业企业,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700亿元,

四是研发投资将快速增长。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科技投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科技资源的动员能力以及配置能力。2019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22143.6亿元,比上年增加2465.7亿元,增长12.5%;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2]之比)为2.23%,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我国基础研究占研发经费总投入的比例第一次超过6%,但仍比美国低12个百分点,在核心的、高科技的、基础性的研发方面,只占到总研发费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0%。十四五规划建议把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这一指标提高到3%,加强世界前沿、关键核心的基础性技术的研发投入。国资委要求“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要达到销售收入的3%,并纳入了央企年度绩效考核,2019年中央企业营业收入是30.8万亿,约有一万多亿的研发投入。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这几年也是持续增加,研发强度2019年提高到1.61 %,是历史最高水平。

五是落实碳中和承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投资将稳步增加。我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推行绿色发展迫在眉睫。大力推动产业、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智慧能源(行情600869,诊股)、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行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生态环境部《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法、产业贡献率和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6万-2万亿元之间,2021年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根据全球市场研究咨询公司伍德?麦肯齐的一份最新报告测算,如果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需要超过5万亿美元(约33.5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来增加发电能力,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必须在本世纪中叶将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风能和储能能力在2020年的基础上提高11倍,达到5,040GW;同时需要将燃煤发电能力减半,并将天然气的发电能力保持在2019年的水平。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尚鸣 本文是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例会上的发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