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金属 >

普华永道发布白皮书 资产管理公司需回归“新”主业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2-08-16 13:24:14

普华永道日前发布的《2022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在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迈入第三个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市场地位有所提升,监管定位也发生了变化,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助力改革化险的使命任重道远,资产管理公司需提升自身能力,聚焦“新”主业。

2021年,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我国宏观经济金融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不良资产整体规模较2020年有较大幅度增加。据普华永道统计,2021年中国不良资产整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6700亿元,同比增长12.86%。但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增速仍落后于不良资产增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不良资产的能力。

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承接政策性业务到商业化转型的1.0阶段,到综合化经营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崛起的2.0阶段,再到如今,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迈入3.0阶段,资产管理公司的功能与定位已发生了新的变化,特点主要体现在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公司运营更加规范等诸多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信用风险也体现出了新的特征。当前,信用风险来源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信托行业、地方融资平台和经营出现困难的非金融企业等领域。具体来说,白皮书提出了3.0阶段资产管理公司的四大功能定位变化:

一是从金融牌照全面开花到回归“新”主业。面对新形势,资产管理公司积极响应号召化险“瘦身”、回归主业。当前,不良主业发生了新变化,资产管理公司面对新的宏观环境、利益相关者诉求和监管要求,业务交易架构出现了多形式和多渠道特点,债权本身更为复杂,处置手段也更加多样化。此外,新的政策规定可转让资产范围从不良资产进一步拓宽至风险资产,允许风险资产在继续恶化之前及时转让出表。

二是从不良资产风险化解到困境机构风险化解。我国不良资产领域的风险逐渐从资产“不良”到机构乃至行业“不良”转变,资产管理公司化解风险亦需由不良资产的处置提升至对困境机构甚至行业的纾困。在新阶段,不良资产呈现出行业性集中特征,金融风险由“点状式”单笔不良资产或不良资产包逐渐升级为“条线状”衍生的机构性不良,不良贷款背后反映的问题需要从风险企业整体纾困的角度进行研判与分析。

三是金融风险化解从大型机构下沉至中小机构。中小银行在服务小微、民营企业,提供普惠型贷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特征带来抗风险能力弱、易引发金融风险等短板。资产管理公司应勇于担当,成为化解区域金融不良以及中小金融机构不良的中坚力量。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可借助深耕不良资产行业的丰富经验帮助困境机构化解危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则可凭借本地优势,助力地方机构走出债务困境。

四是属地性监管向全国性监管协同迈进。当前,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进入了多牌照金控监管的模式,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框架和条款既承继了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思路,又因地制宜地突出专注本地金融风险化解的特色。随着未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全国统一监管政策正式落地和监管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定位将更加清晰,业务经营也将更加规范化。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胡静认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3.0阶段,将回归不良资产处置的‘新’主业,发挥特色功能和优势,聚焦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信托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为促进企业整合资源、盘活资产和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作出新的积极贡献。期待未来,无论是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还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都将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提升投资和处置能力,各自在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舞台留下精彩篇章。”

白皮书显示,进入3.0阶段,资产管理公司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资产包,更扩展至整个机构的纾困;资产管理公司也不再只是简单提供资金解决流动性问题,而是需要真正盘活资产,彻底化解风险,这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白皮书强调,为更好地履行使命,资产管理公司应切实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利用多元手段增强市场化处置能力,增强融资能力,优化负债结构,以“强监管”为要求强化内控管理能力,并加强人才储备与专业团队建设能力。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合伙人陈进展表示,“当前,我国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以资本消耗型业务为主,行业的发展需要资本与资金的支持。为了促进不良资产管理公司更好地聚焦‘新’主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好定位,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拓展融资渠道与降低融资成本,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增强司法保障效率,呼应监管要求拓宽‘新’主业范围,并营造鼓励金融风险化解的税收环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