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金属 >

阳光100自曝债务违约,易小迪资金压力有多大?

来源:焦点财经   2021-08-12 21:23:03

作者 | 刘莹

出品 | 焦点财经

踩中“三道红线”、融资渠道收紧、转型不顺…由“万通六君子”之一易小迪所创建的阳光100中国,正面临着来自资金方面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一笔债务违约。

8月9日晚间,阳光100中国发布内幕消息称,此前发行的一笔2亿美元、年利率6.50%的可转换债券即将到期,公司预期无法在到期日支付上述债券的本金及利息,或将发生债务违约事件。

据悉,该笔可转换债券发行于2016年7月,将于今年8月11日到期,届时,阳光100中国需偿还的本金及应计利息总额分别为5091.61万美元及147.55万美元,合共5239.16万美元。

阳光100中国也在公告中表达了自己的偿债意向:公司已筹措到所需资金,并预期于到期日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本金连同应计利息。“此外,本公司一直与2021年债券持有人商讨,以便获得到期日的延长。” 公司也在积极与可能涉及交叉违约的债权人沟通,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债权人将采取加速到期行动的通知。

债务承压与融资不畅

资料显示,所谓可转换债券,是债券持有人可按照发行时约定的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公司普通股票的一种债券,债券利率一般低于普通公司的债券利率,房企由此可拿到更便宜的钱,降低筹资成本。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转换债券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最低收益权。当公司股价上涨时,投资者可将债券转为股票,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盈利。当股价下跌时,投资者则可以不实施转换而持有债券,待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

由此可知,投资者是否会将该笔可转换债券转为股票,取决于对公司股价上涨的预期。而据焦点财经梳理,阳光100中国的股价自2017年10月31日触及最高价3.89港元/股后,便一路下跌,还曾在2019年初,出现股价闪崩,此后多在1港元线上徘徊。

以上述2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为例,尽管阳光100中国也曾对该笔债券的转换价格进行过多次下调,由最初的3.69港元/股,逐渐下调至2020年的3.38港元/股,但仍比公司的股价高出不少。截至昨日(8月10日)收盘,阳光100中国的股价仅为1.07港元/股。

股价表现长期低迷,影响了投资者的换股积极性。评论指,股市瞬息万变,一旦上市公司的股价下跌到转换价格以下,投资者的换股意愿也会降低,不少投资者宁可选择到期变现,也不会换股,面临更多的市场未知数。阳光100中国恰巧存在这样的困境,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债务违约。

时间回溯至2018年,阳光100中国也曾发行了一笔总额约7.5亿港元、年利率4.85%、将于2023年到期的可转换债券。今年3月时,该公司公告称,公司已于公开市场回购并注销了该笔7.5亿港元可转换债券,这也被标普认为构成了“变相违约”。

标普指,鉴于参与其中的债券持有人所获得的收益低于初始承诺,本次回购为折价回购,相当于违约,而若不回购债券,阳光100中国则将面临常规违约风险。由此,标普将该公司的发行人信用评级从“CCC-”下调至了“SD”。

4月份,惠誉也将阳光100中国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CCC+”下调至“CCC-”,同时将其高级无抵押评级从“CCC”下调至“C”,回收率评级从“RR5”下调至“RR6”。评级下调原因与该公司持续吃紧的流动性及高企的融资、债务风险密切相关。

惠誉指,阳光100中国将于9月到期的4亿美元高级票据的再融资风险高企,且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公司能否按时收到资产出售对价或发行新的境外票据都存在不确定性,而这又是其偿还短期债务的两个主要资金来源。此外,下半年,阳光100中国还有相当于44亿元的境外资本市场债务到期,压力较大。

面对阳光100中国时下的处境,有分析称,若该公司下半年继续出现拖欠债务的情况,不排除其信用评级将被再度下调,进而导致公司进入资本市场或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能力进一步减弱,甚至开展债务重组。

阳光100中国的资金压力究竟有多大?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的贷款和借款总额为263.71亿元,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30.71亿元,此外还有1.16亿元的受限制存款。在“三道红线”方面,该公司扣除合同负债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6.19%,净负债率达187%,现金短债比仅0.24,未来有息负债规模不得增加。这也意味着,阳光100中国的融资渠道将受到极大限制。

转型不顺与销售下滑

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参与创建万通集团的“万通六君子”之一,易小迪是与潘石屹、冯仑、王功权等人齐名的房地产行业元老级人物。在媒体的描述中,易小迪的最大特点是信佛,处事低调求稳。

离开万通后,易小迪曾在百货领域有过一次失败的尝试,此后创办阳光100中国专注于住宅开发,以代表项目北京阳光100国际公寓叩开了市场大门,并迅速进入到了全国20多个中心城市布局。

不过,在房地产行业野蛮生长的阶段,阳光100中国和易小迪始终保持谨慎投资态度,因此未能实现规模的突破,“失落”头部房企,易小迪也曾自嘲是“一只吃草的羊”。

2014年,阳光100中国登陆港交所上市,此后决定另辟蹊径,转型非住宅业务,加大对商业产品尤其是街区综合体的投资和开发。在他的定调下,阳光100中国逐渐搭建起了商业街、公寓和文旅产品的产品框架,住宅开发渐趋放缓。但这些周期长、投资大、盈利慢的非住宅业务反而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2018年末,阳光100中国的债务问题开始“暴雷”,当年净负债率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至261.6%。2019年初,由于踩雷ST中科实控人张伟涉黑案,阳光100中国爆出9亿元的坏账,引发了更大的市场担忧。

不过,这些流动性困难并未动摇易小迪坚持转型的决心。2019年中期业绩会上,易小迪表示,“以前我们总想抓住两只兔子,既想把转型的新产品做好,又不想放弃传统住宅这个主流市场,但是今年我们要下决心彻底离开住宅这个主流市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创新产品线上去。”这也被业内认为是公司战略“飘忽不定”,易小迪陷入彷徨的表现。

2019年全年,为改善现金流问题,阳光100中国先后将旗下重庆阳光100中国国际新城、清远阳光100中国阿尔勒住宅部分股权和东莞市清园孵化器有限公司100%股权,售予了融创中国、佳兆业和深圳诚进控股,回笼资金约60亿元。

其中,阳光100中国阿尔勒项目曾是易小迪表示将用10年时间打造完成的项目,也是公司当时最大的项目,被寄予厚望,但也迫于财务压力,难逃被出售的命运。此外,阳光100中国还在积极利用信托公司开展“表外融资”。

2019年1月,阳光100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将所持有的华贸建设79.001%股权转让给了北京信托,且将剩余的20.999%股权也质押给了后者。同时确保北京信托的年度投资收益不低于信托本金的13%。为此,北京信托成立了投资期限为2年的不超过20亿元的信托计划,以实际筹得资金分批投资项目公司。

2019年年末,相同的剧情再度上演。阳光100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将温州中信昊园项目90%的股权作价7.9亿元转让给了北京信托。为此,北京信托再成立了20亿元的信托计划,其中9000万元用于支付股权交易金额的第一笔付款,剩余的19.1亿元募资向项目公司投资。

如上种种交易,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一种明股实债的资产转移的行为。

不过,这些举措确实在当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2019年,公司年度溢利上升约12.2倍至32.15亿元,年末公司有息负债下降15.6%,总负债率也由2018年末的84.4%下降到了79.9%,净负债率则下降82.4个百分点至179.2%。但是,这一现象并未持续,由于受到疫情黑天鹅的冲击,阳光100中国2020年旧疾再现。

当期末,阳光100中国的权益股东应占权益总额达93.83亿元,少数股东权益仅27.87亿元。由此计算可知,该公司权益股东、少数股东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分别为4.67%、30.35%,少数股东的ROE高出权益股东近26个百分点。而这也被认为是阳光100中国“明股实债”操作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阳光100中国的非住宅业务并无太大起色。财报显示,自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的非住宅类产品合约销售额分别为26.70亿元、36.04亿元、51.34亿元,在集团总销售额中的占比直到2019年才提升至50%左右。

2020年,阳光100中国的住宅业务合约销售额为76.35亿元,同比增长46.7%;而其商用物业及车库的合约销售仅有28.95亿元,不仅未有增长,反而相比2019年同期大幅下滑,合约销售占比更是低至27.5%。

根据业绩公告,2020年,阳光100中国存货中非住宅产品的占比在50%以上,库存达95亿元,相当于本年度合约销售额的3.3倍。若按照其该年度的销售情况来看,公司商用物业及车库的去化时间或达三年之久。

从整体上来看,阳光100中国的表现也不算好。2020年,其营收、净利纷纷出现下滑。其中,营业收入同比降低30.5%至57.6亿元,净利润同比降低60.1%至12.84亿元,销售规模仅录得105.30亿元,连续多年在百亿徘徊。

进入2021年以来,其“跌跌不休”的销售态势仍在持续。今年前7个月,阳光100中国的合同销售金额仅23.05亿元,同比降低39.56%;销售面积21.06万平方米,同比降低34.29%。

7月单月,阳光100中国的销售金额更是只录得个位数,为1.96亿元,同比骤降86.06%,环比大降34.23%。这对于债务高企的阳光100中国而言,绝非好消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