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贵金属 >

绿城中国“健身起跑”:5年奔向6400亿规模 | 财报深响?

来源:焦点财经   2021-03-26 20:22:56

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张亚东

作者 | 王泽红

出品 | 焦点财经

绿城是谁?绿城要怎样成为谁?

这是两年前的一个课题,也是张亚东接过绿城中国的权柄后,多次思虑的问题。

“2021年是绿城的关键一年,此前的绿城处在康复期,2019年-2021年这三年是健身期,未来三年则是起跑期。”在3月23日的业绩会上张亚东讲到。随之绿城2021年至2025年的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也在他的口中缓缓而出,谓之“1299战略体系”,即“一个核心目标,两个战略支撑点,九大重点业务,九大关键能力”。

这一套体系,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之前问题的解答,绿城的核心目标很明确,成为TOP10房企中的品质标杆,以“最懂客户、最懂产品”为两大战略支点,布局三大板块九大业务,并在2025年实现6400亿元合同额的规模目标。

具体而言,主要分摊在三大业务板块:房产开发重资产板块目标为4500亿;房产代建轻资产板块目标为1500亿以上;“绿城+” 新兴服务板块目标为400亿元。

对于完成这个目标,张亚东信心十足。

在过去的2020年,绿城中国录得销售额2892亿元,同比增长43%,代建板块绿城管理实现销售额745亿元。所以,房产开发板块每年仅增长15%就能达到目标;代建板块也是如此,每年增长率保持15%便可实现。

至于“绿城+” 新兴服务板块,在绿城中国的规划中,要将其打造成二增长曲线,包括城市更新、地产金融、康养服务、房屋4S、HD-EPC、装配式内装、生活服务平台等七大业务。

保守的3100亿目标

作为五年战略规划第一年,绿城中国将2021年的合同销售目标定为3100亿元。

“坦率讲,这是一个很保守的目标。”张亚东解释道,绿城中国2021年可销售建筑面积达1981万平方米,对应的可售货值高达4183亿元,转化率达到70%-80%就能实现。

当中,自投项目可售货源面积为1220万平方米,可售货源金额为3092亿元;来自代建项目的可售面积为761万平方米,相应的可售货源金额为1091亿元。

丰厚的土储和可售货源,是张亚东信心的来源。纵观整份年报,绿城中国2020年新增85个项目,约合建筑面积2041万平方米,相当于3288亿元可售货值,是年报中最亮眼的数据之一。

这是一个恐怖的增长数字,占据了绿城总土储的40%。截至2020年底,绿城集团土地储备项目共194 个,约合建筑面积5079万平方米。

去年的拿地力度可见一斑,深入分析来看,以土地市场招拍挂拿地为主,但引入新湖中宝作为战略投资者,绿城中国并购了其旗下多个优质项目,借助城市更新也获取了几个大项目,如石家庄桂语听澜、赵卜口等项目。年报显示,在其去年新增的85个项目中,有25个项目是在非公开市场渠道获取。

2021年,绿城中国将新增货值目标设定在3000亿元以上,与去年的新增货值基本持平。绿城执行总裁郭佳峰透露,今年的拿地金额大概在800亿元左右。根据这一目标估算,其拿地力度不比去年差。

投拓里的进与稳

3000亿的新增货值,这一目标看似满含欲望和激情。但实则不然,绿城中国有一套进中有稳的策略,这与其多年的“区域聚焦,城市深耕”策略强相关。

过去一年,绿城中国坚守价值投资,积极扩充浙江战略大本营及环渤海等核心城市群多幅优质土储。但在2021年,22城“集中供地”政策的出台,对绿城的投资策略带来一些变化,包括资金安排和布局节奏。

虽有影响,但绿城的优势也很明显。绿城中国执行总裁郭佳峰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融资成本低,2020年平均利息成本仅为4.9%,较2019年的5.3%降低40个百分点,在集中供地后缴纳大量土地保证金时,成本更低;其次,绿城在22城的囤地量和销售排名靠前,有一定的储备;第三,目前绿城已经拓宽了收并购、产城融合、合作开发和城市更新等渠道,拿地方式更为多元。

所以,综合来看,“集中供地”对绿城的影响是可控的,后续会随机应变。郭佳峰补充道,目前,绿城中国已在全国50个城市有投资布局,未来除在22个重点城市布局之外,也会寻求和关注其他区域和城市的投资机会。

其中,杭州和宁波将是绿城中国重点投资的城市,这两个城市虽然利润率不高,但是实现度和安全度更高。

这番调整,绿城有更深层的思量,土地价格的增长,以及 “三道红线”、“集中供地”的相继出台,投资的系统性风险是首要考虑因素。在此背景下,选择价格确定、销售量好以及回款快的城市,更有保证。

这也符合绿城一如既往的风格,其去年新增货值中,一二线城市占比达72%,主要集中在北京、杭州、宁波、南通、上海等,抗风险能力很高。浙江作为其长期深耕区域,今年继续重点布局杭州和宁波无可厚非,无论是在整体运营上,还是生态搭建方面,绿城都更具优势。

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不冒进,寻求更为稳妥的方式实现五年战略目标。绿城看似谨慎,实则上是一个聪明的、契合房地产市场走向的路径。

在张亚东看来,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稳定期,2021年的市场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后续整体规模可能会降低。如果房地产市场保持17万亿体量不改变,企业要保持销售规模的增长,市场只能是向头部集中。

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优秀的企业势必会愈加突出,稳扎稳打无疑是最为稳妥的方式。所以,在谋求规模的平稳增长外,绿城对品质的把控和各项财务指标都在不断优化。

“三道红线”指标,最能体现其财务变化和降杠杆的努力,截至2020年底,绿城净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均处在“绿档”范畴,净负债率为66%,现金短债比为2.0,虽然剔除预售账款的资产负债率未达标,但已从2020年初的73%降到年底的71%。

对此,绿城中国执行总裁耿忠强解释道,该指标优化有一定难度,但已经有向好的态势,争取未来2至3年,三条红线全部进入绿档。

截至2020年底,绿城总借贷1192亿元,一年内到期借贷余额为325.15亿元,占总借贷的27.3%,同比下降9.3个百分点;同期内手握银行存款及现金652.03亿元,是一年内到期借贷余额的2倍,现金流充裕。

同时,绿城的融资成本也在持续走低,2020年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4.9%,较2019年下降40个基点,净资产负债率保持在63.8%的稳健水平。其中,境内公开发债平均利息成本3.63%,较2019年下降85个基点。

“在融资和降负债方面,我们希望2021年既能满足有品质的发展,又能保证维持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耿忠强强调道。

做一名有特长且全面发展优等生,是绿城的愿景。五年战略规划体现的,不仅仅是其规模目标,更深层次的是对品质标杆的追求,以规模求生存是硬实力的打造,而以品质求发展的是对软实力的打磨,这也是绿城未来五年发展的核心目标。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