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信托董事长马永红: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2021-02-08 12:24:15
编者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此,本刊开设“聚焦‘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专栏,约请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领导和业内专家,结合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解读,总结“十三五”金融发展成就,对“十四五”和2035年金融发展进行展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行业在“十四五”以及之后一段时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对于信托公司而言,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特征?如何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托公司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信托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资管新规的影响打破“刚性兑付”。信托公司开展非标融资业务转型,回归信托业务本源,摆脱影子银行定位,打破行业的“刚性兑付”业务模式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从长远看,这项要求有稳定金融秩序、改善无风险利率扭曲、加强投资者教育等诸多好处,但从短期来看,它也对信托公司合规展业、风险控制与资产处置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塑业务结构。信托公司传统的“房地产、城投与通道”业务,均受到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的强烈冲击。一是限制非标业务,对非标业务的规模占比提出明确的要求;二是通过监管机构窗口指导等措施,“精准”压降房地产类、融资类与通道类业务规模;三是全面实施产品净值化管理,要求信托公司建立相应的净值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信托公司应真正回归资产管理行业,而非主要从事非标债权融资业务。
资金端运作更加规范。一是明确了信托产品局限于合格投资者的私募定位,强调了200人的投资者数量上限与30万元的投资额度下限。二是严格禁止开展非标资金池业务,要求直接或间接投资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信托必须为封闭式资金信托,且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金信托的到期日。三是对信托产品推介适当性进一步细化,即“卖者尽责”的直接体现。四是要求建立与信托产品评级等级相对应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行业整体进入转型期行业分化加剧,强者恒强。从信托资产规模集中度来看,2019年CR3(行业前三)、CR5(行业前五)与CR10(行业前十)分别为18.16%、25.81%与42.41%,与2018年相比,均略有提升。行业头部公司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前10家信托公司集中了行业40%以上的信托资产。
行业管理规模持续下滑。2017年第四季度末,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峰值26.25万亿元,随后开始连续小幅下滑。2020年以来,信托行业在监管机构的引导下,继续有序压降融资类与通道类业务规模,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行业受托资产规模为20.86万亿元,较峰值下降5.39万亿元(见图1)。
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类信托业务稳步增长。在“去通道”监管环境下,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显著下降。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事务管理类信托余额为9.23万亿元,业务占比44.26%,较年初下降1.42万亿元;融资类信托余额为5.95万亿元,占比28.52%,较年初小幅增加1169.46亿元;投资类信托余额为5.68万亿元,占比27.23%,较年初增加5585.9亿元(见图2)。
信托行业经营业绩保持稳定,但是增长乏力。2018年,信托业经营收入与利润总额大幅下滑,至2019年基本企稳。2019年,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1200.12亿元,同比增长5.22%;信托行业利润总额727.05亿元,同比下降0.65%。行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规模强行压降以及业务转型缓慢(见图3)。
信托行业资本实力不断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68家信托公司所有者权益规模达到6580.57亿元,较年初增加264.3亿元,增速4.18%(见图4)。
行业风险项目逐渐暴露,风险项目个数持续增长,风险资产规模呈上升趋势。2019年,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与风险项目数量大幅上升。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6431亿元,较年初增加661亿元;风险项目数量1626个,较年初增加79个;资产风险率3.02%,较年初增长0.34%。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存量风险化解已成为信托行业一项重要的任务。从信托行业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来看,行业风险仍在可承受范围(见图5)。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财富累积水平不断升高,资产投资管理意识逐步提升。特别是高净值人群理财需求已从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向财富的保障和传承转变。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高净值人群与信托公司在理财、传承、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信托具有与生俱来的制度优势、宽泛的投资领域和灵活的交易安排,在保值增值、财富传承需求的推动下,大额资金更愿意向信托靠拢将是一种长期趋势。财富管理市场的长期繁荣将构成信托公司未来大发展的重要支撑。
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是总体风险可控。总体风险可控的表现形式为不良率控制在一定的数值之内,背后支撑是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与高效的风险处置能力。
二是经济指标协同优化。淡化单一增长指标,注重经济指标的整体优化,如经济效益、风险控制、新签合同额、现金流、成本费用控制、转型业务占比等经济指标的协同优化。
三是规模适度。规模适度是指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业务发展规模、盈利规模以及员工规模应与其战略定位相匹配,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战略取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是结构合理。结构合理是指公司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区域结构、人员结构等,要与企业当前发展和未来布局相匹配。业务结构短期兼顾传统业务与转型业务,长期以符合监管导向的转型业务为主;收入结构转为以管理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区域结构结合自身优势,重点布局一线发达城市;人员结构关注员工专业、素质、技能,注重前、中、后台员工的整体优化。
五是发展可持续。兼顾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管理能力与资产规模相匹配,人才队伍与展业布局相适应,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相吻合,打造百年精品老店。
信托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在“十四五”期间,信托公司可采取“一二三四”的高质量发展策略,即明确一个定位、夯实两块基石、处理三种关系、拓展四类业务。
明确一个定位:公司差异化发展在行业加速转型分化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应避免同质化竞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公司差异化发展的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定位,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明确公司战略定位和路径选择。股东资源作为核心资源禀赋之一,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他重要的资源禀赋还包括公司的历史沿革、企业文化、治理机制、人才队伍、深耕领域、客户资源等。
夯实两块基石:人才固本与科技赋能一是人才固本。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托公司安身立命的根本。信托公司应建立与业务发展、组织结构、风险管理、业务创新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和激发队伍活力上实现突破,大力建设“三支人才队伍”,为企业改革转型提供人才支撑。所谓“三支人才队伍”,是指行业领军人才、信托项目经理与综合管理人才。行业领军人才,要明白行业的发展方向,知道将公司带向何方;信托项目经理,要负责信托项目的拓展与实施,为公司贡献利润、规避风险;综合管理人才,负责公司中后台工作的顺利实施,为业务开展提供支撑,为公司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二是科技赋能。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引领下的创新已成为全球金融领域最重要的趋势,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国外一流投行均在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中投入了大量资源。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将赋能信托公司,主要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与金融科技对资金和人力资本投入的要求很高,不同公司应选择适合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资源投入。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系统规划和整体开发,服务外包与团队建设相结合,做到总体布局、分步实施、逐年投入。
协调三种关系: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传统业务与转型业务、业务创新与能力素质一是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的关系。业务发展与风险管控是驱动公司前进的两个轮子,二者是相互平衡与制约的关系。业务发展是主基调,应占主导地位,不大力拓展业务、谋求发展,企业就停滞不前,也不利于解决已形成的风险;风险管控在为业务拓展套上缰绳的同时,也为业务拓展提供了保障支撑,需要时刻紧跟与服务公司发展,这是金融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是传统业务与转型业务的关系。按照波士顿矩阵法,传统业务属于现金牛业务,贡献当期利润,是目前企业发展和赖以生存的根基,没有传统业务就会根基不牢;转型业务属于明星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没有业务转型,企业就会后继乏力。转型业务现在大都是投入为主,产出很少,甚至前景不明。实施过程注意两点:一是传统业务应探索业务转型,即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融资类信托转为投资类信托、非标投资转为标品投资;二是转型业务要善于利用既有业务开展过程中形成的客户资源与业务优势。
三是业务创新与能力素质的关系。信托公司在其非标融资业务开展过程建立的能力素质,包括人才队伍、风控体系、组织架构、激励机制等,已不太适合业务创新转型的需要,应探索建立符合新的业务需求的能力素质。一方面,信托公司要避免业务创新脱离自身的能力素质,为企业增添新的风险点甚至风险失控;另一方面,公司能力素质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企业要提前谋篇布局,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建立相应的容错纠错机制。
拓展四类业务: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银行与服务信托一是资产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为满足买方客户的投资需求,按照约定的投资范围和策略,将客户交付的信托资金配置到各类金融产品的业务。信托公司的传统非标债权融资业务既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借助信托通道开展监管套利、规避政策限制的通道类融资业务,也包括信托公司偏离受托人定位,将自身作为“信用中介”,风险实质由信托公司承担的主动管理类融资业务,均为监管机构要求压降规模的业务范畴。与之相比,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项目投资、产业基金、并购投资、证券投资、债券投资等,皆为真正的投资类业务,与银行业务相比有清晰的界限。同时,资产管理产品按照净值化进行管理,不设预期收益率,其存续的期限具有弹性,从而有利于将投资者的行为模式转换为风险自担的投资行为,打破投资者“刚性兑付”预期。
二是财富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是指信托公司面向高端个人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的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与理财服务。财富管理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的区别在于:资产管理专注于投资管理服务,以产品为中心,努力创设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资金收益;财富管理则以高净值客户为中心,从高净值客户需求出发,强调根据每一个人的风险收益特征进行资产配置,同时还包括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专户理财、离婚和财产保护等个性化的内容。财富管理业务是信托转型最具前景的领域,其灵活的资产配置模式和破产隔离的制度优势,相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具先发优势。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应充分发挥信托在实现财产传承自由性、财产保护安全性、财产管理高效性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竞争优势来源于信托制度的应用与完善、信托文化的普及与深化。
三是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指信托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运用债务、权益等投融资工作,为企业、政府部门、金融同业机构等卖方客户,提供灵活多元的综合金融方案,具体包括资产证券化、非标转标、供应链金融、公募REITs、PE投资、企业并购及资产重组、债券承销等。在市场发展方向,信托业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信托机构在其资本市场中的参与度与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强。投资银行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但不是专属业务;信托公司作为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领域的金融机构,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其独特的优势。
四是服务信托业务。服务信托作为一个新概念,尚未在业内形成一致的认识,但实践中其实早已出现了服务信托的内容。《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8—2019)提出服务信托区别资金信托业务的三个特点:一是服务信托仅提供托管运营服务,不提供投融资决策或顾问服务;二是服务信托的核心不是价值创造与风险承担能力,而是妥善处理信托事务的能力,考验的主要是服务功能的设计安排能力、执行事务的能力;三信托公司开展服务信托的法律基础及优势所在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服务信托业务类型包括证券投资服务信托、年金信托、长租房信托、慈善与公益信托等。此外,股权信托(及表决权、经营权信托)、消费信托、保险金信托、土地流转信托与员工持股信托等也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信托公司可通过提供服务信托业务,进一步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提高服务优质客户的黏性,挖掘潜在业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