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潮调查|降薪成催化剂,公募扛旗者“更新换代”,公募派私募有望后来居上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06-25 14:22:30

·编者按·

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6月11日,今年以来离任的公募基金经理人数已达114人,虽然并非离任者都选择奔私,但公奔私者委实不在少数。显见的收益巨大差距和投资决策自主权的灵活性,是部分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积累一定名气后。据《红周刊》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奔私的公募明星已包括了葛晨、崔莹、周应波、董承非、林森等。当然私募江湖同样血雨腥风,虽无年度排名的巨大压力,但如高净值客户的一票否决,或许会让一家私募瞬间灰飞烟灭。

2007年、2009-2010年、2014-2015年,公奔私曾出现过三轮高潮,而这几轮的时间点恰好和几轮牛市的时间点相吻合。但2015年前5个月也只是105人离职。从去年迄今公奔私大潮却与此前颇为不同。

新华基金前名将、现香橙资本董事长何潇表示:“在公募,市场渠道等都有专业的部门在运作,奔私后没有找到这方面的人才,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一方面要做投研,一方面还要做市场,整个人也比较辛苦,有点心累,这个过程也让我意识到了市场渠道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幸在走了不少弯路后,现在公司有了志同道合这方面的人才。”

虽然昔日公募的业绩能给公奔私的基金经理做背书,但投资人更关注其当下的一举一动。目前看,业绩分化是明显趋势。

频频出台规范公募薪酬体系

“钱”景不明 成为公奔私催化剂

公募基金年度排名战竞争激烈,状元几乎年年易主,但能跻身顶流一族还是能让基金经理名利双收。但从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股市大幅回撤,使得两年公募造星热遭受非议,毕竟业绩好坏无碍基金公司收管理费。

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层屡次出手纠偏公募看似“畸高”的收入。6月10日,基金业协会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其中公募高管、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应将当年绩效薪酬的20%以上买自家基金,且权益类基金不得低于50%;基金经理应将当年绩效薪酬的30%以上买自家基金,且优先买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从字面理解是监管从政策层面强制基金经理自购。

今年广为热议的公募限薪实际流传已久,比如究竟是5000万封顶还是1000万封顶众说纷纭。此次指引的出台,除30%自购外,还规定奖金绩效的递延比例不低于40%。这意味着若基金经理离职,能拿到的奖金或大幅缩水。而稍早前的5月下旬,证监会下发的管理办法就通过组合拳留人,规定通过延长静默期、薪酬追索扣回制度等,增加公募基金经理“奔私”难度。尤其严苛的一条,基金经理奔私后静默期限从三个月延长到一年,也就是说往后基金经理奔私后发行管理自己的产品要等到1年后了。这些被普遍视为今年以来公奔私掀高潮的原因之一,很多公奔私明星“卡点跳槽”。

监管出手留人,却规定严格的薪酬体系,看似有些矛盾。上海一位老牌私募高管向《红周刊》坦言,公募和私募的分配机制不一样,公募大头在股东那里,而私募自己就是老板,业绩好激励会很高,激励是重要的方面,这可能是促成很多人奔私的重要原因。

那么公私募之间的收入差异究竟能有多大呢?从收入构成来看,私募基金经理拿超额收益的一到两成,而公募基金经理一般只有基础薪水和管理费分红。之前坊间传闻有“网红明星”年薪7000万元,真实性姑且不考虑,即便是事实,人数也寥寥无几。但这样的收入在业绩好的私募中并不鲜见,假设一只管理规模50亿的产品5年业绩翻一倍,仅业绩提成部分年收入就有一两个亿。同样的资金规模,同样的收益率,公募基金经理和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或能相差10倍。如是背景下,公募这些年成为基金经理的黄埔军校,为私募做嫁衣。

除了收入,知名基金经理选择公奔私背后往往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樊雨指出,从基金经理个人角度而言,私募较公募更有效的激励机制、更好契合基金经理个人投资理念、更突出基金经理个人IP及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是大部分公募基金经理选择投身私募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公募派私募的优势在于,创始人在大型公募平台有过资金管理经验,在投研团队上的搭建、招募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人员沟通时的摩擦成本较低;其余中后台,风控运营等团队的搭建上会比较完善。”他进一步强调。

新华基金前名将、现香橙资本董事长何潇表示,真正热爱投资这行的,心中都有一个执念,希望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巴菲特从1965年到2020年,55年的年化收益率大概是20%,这个长期的复合收益率似乎成为行业的上限。“而我们就想尽全力尝试一下,看长期下来能否逼近甚至超过这个上限。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理想的成绩,那肯定是比做多大管理规模这些因素更让我们自豪。私募基金投资相对灵活,能更好地让我们去探索尝试,这也是我当初从公募基金奔私的重要原因。”

而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向《红周刊》表示,“公奔私”影响力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非兴证全球基金莫属,从这家公募基金公司出来的明星私募基金经理有杨东、王晓明、杜昌勇、张惠萍、董承非等,“他们在私募市场的影响力都挺大的”。

私募注重绝对收益面临1或0选择

大浪淘沙公募派私募长跑能力分化明显

那么,在新一批公奔私明星一往无前之时,早期公奔私一代如今发展如何呢?从近期数据来看,业绩分化明显。

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截至今年5月31日,在股票方向的公募派私募中,年内区间收益率不到10%的大致包括王晓明、胡建平、伍军、齐东超、田荣华、何潇、夏俊杰、邱国鹭等,其中业绩最好的是邱国鹭,区间收益率达到1.07%,是少有的能够实现正收益的公募派私募基金经理。而另外几人昔日在公募也非泛泛之辈,如何潇是当年新华基金的探花,但其在公募时代累计任职时间只有两年半多一点,其供职的香橙资本,同一时间段的区间收益率约为-2.69%。而与其收益率近似的年内绩优者是夏俊杰,这位昔日诺安基金的金牛奖得主,在奔私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仁桥资产,今年同一时间段的收益率是-2.95%。此外,上述基金经理中的王晓明和田荣华,由于奔私年头已长,昔日在公募时代的辉煌和过往或已少人提起。

还有奔私后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如任泽松,其所在的集元资产,同一时间段的区间收益率约为-51%,究其原因,由于他的投资风格是偏成长和集中持有,若在今年稍早前的市场回撤中保持高仓位且加配杠杆的话,这样的跌幅就不足为奇了。任泽松当初在中邮基金时也曾拿下过年度状元,并被誉为王亚伟之后的新公募一哥,但是其昙花一现,重仓股连续踩雷乐视、尔康制药(行情300267,诊股)、宣亚国际(行情300612,诊股)等等,基金的业绩表现和夺冠那年相比冰火两重天。除任泽松外,龙苏云的洪昌投资同一时间段的业绩下滑也超过了30%,而当初他也曾在金鹰基金担任投资总监名噪一时。

谈及身份转变后的变化,樊雨分析道:“私募主要的两种类型:个人主导私募或平台型私募。奔私面临的问题大多是雷同的:比如,自己的投资能力虽然较强,但奔私后还需要面对公司运营、销售等事务,导致精力分散。投资经理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例如构建健全的组织架构、有效的投研决策机制等,将自己的投研能力在私募产品管理中最大化运用。而在公募体系中,基金经理只需做好投研就可以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私募人,也对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水土不服做了分析,首先平仓线就不习惯,做不好投资人就有可能都赎回了,或者直接清盘了,积累的口碑都没了。也有可能是连续几年净值都回不到1之上,没有业绩提成,管理费还给了销售渠道,自己收入少得可怜。而业绩不好,在公募还有调岗、少拿奖金等回旋余地,而私募则直接是1或0的生死抉择。

私募排排网的统计“触目惊心”,今年前5个月,共有1488只产品遭遇清算。其中,有886只产品是由规模在0至5亿元的私募管理人管理,而百亿元级私募旗下只有114只产品遭遇清盘。在这些清盘产品中,608只有业绩记录的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收益率为16.21%。

“我一朋友从公募出来在私募做合伙人,公司在北京长安街沿线,房租一年400万,投研团队十几个人,不算合伙人固定成本大概约一年1000万,公司现在规模十几个亿,一年前约二十几个亿,也就是说这一年没赚到提成,管理费绝大多数也是给了渠道,十几个亿如果按照1%的话给渠道的费用是一千多万。粗算下来就是亏损的。”上述不愿具名的人士进一步表示。

“总体来讲,公募基金在投研资源方面比私募基金优势更大。我当时也想过,若离开公募,没有了丰富的投研资源,是否还能做好投资。从那时起,我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赖于平台的投资能力,我整个投资框架的信息输入端是上市公司的公告、季报、年报等公开信息,我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处理,能够在公开信息中挖掘出有投资价值的认知,所以在投研方面因为有了前期这个准备,在奔私后并没有感到巨大的改变。”何潇向《红周刊》坦言。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今年奔私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向《红周刊》表示:“公奔私后投资体系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其他变化有两方面:因为私募基金更注重绝对收益,短期会在投资体系中给予回撤控制更大的权重;同时,私募基金的投资范围更为广泛,投资手段也更加多样灵活,中期随着投资研究能力的进一步深化提高,通过构建跨市场、跨品种、多空对冲的投资组合,实现更高的月度或者季度胜率。”

“失血”过多部分公募基金经理接近走光

头部公募痛失王牌或是新陈代谢契机

普遍意义上认为,有优秀投资人流出的公募会是输家,毕竟培养一位明星代价不菲,公奔私也会有客户流失。但实际影响是双刃剑,奔私潮对小公募来说或是毁灭性打击,对头部公募来说或许坏事变好事。

根据《红周刊》的不完全统计,截至当前,内地公募中益民、明亚、瑞达3家基金公司仅剩一名基金经理,公司成败系于一人。同时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中,顶梁柱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对公司来讲无异于灭顶之灾,比如近期达诚基金的一拖四基金经理王超伟选择了离职。

但对于排名靠前的头部公募来说,一两个顶流奔私不会伤筋动骨,反而会成为公司其他主将上位的机会,如华安基金近几年就在权益领域积累了一批人才,虽痛失权益总监崔莹,但还有饶晓鹏、李欣、胡宜斌、陈媛、万建军、刘畅畅这些后起之秀。当初崔莹上位也是抓住上一轮牛市中尚志民奔私后留下的机会。

再比如兴全的董承非离任后谢治宇顺利接棒;中欧的周应波离任后,葛兰、周蔚文、曹名长领衔的全明星阵营压阵,基本将老明星离职的负面影响消化殆尽。

对于处于腰部的基金公司,虽不至于因一人离开有塌方危险,但短期的混乱或难以避免。如农银汇理的权益状元赵诣在今年年初离职后,无论是徐文卉、张峰还是梦圆,距离接班赵诣还有不小的距离。

《红周刊》注意到腰部的基金公司也在未雨绸缪,接连提拔权益明星升为高管,如前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把15年老将徐荔蓉正式提拔为公司总经理。泓德基金也一口气官宣了三位新任副总,其中王克玉和秦毅都是成名已久的一线基金经理。

有对明星委以重任者,也有对化解公募明星流失影响想出破解之道的公司。如北京某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昔日也曾培养出“公募一哥”而风头十足,但在其公奔私后公司历经多年卧薪尝胆也未能再造一哥,痛定思痛下新任女总经理发力被动指数基金。究其原因,或许其深刻认识到主动明星基金经理长期获得超额收益非常困难,被动投资的表现则是能否获得市场的平均收益,最小化基金经理离职影响或是最优解。

“不得不说,指数化大潮也是逼走权益明星的另一诱因。在主动领域,公募如今愈发风行的赛道式产品设计其实对主动型基金经理不利。公募整体产品设计越来越细化,不同的行业、赛道都布置了主题式的产品,比如医药主题基金。但是赛道起来了收益就很好,如果不行就跌得很惨,私募就不可能做这种赛道式产品,如果回撤太大就平仓了。”上海一位老牌私募高管如是表示。

百亿公募派私募遭遇年内业绩短期阵痛

部分明星奔私失利逆流重回公募阵营

虽然奔私后的压力是身在公募时难以想象的,但二八效应下成功者的示范效应也在激励后来者追随。昔日公募时代积累的人脉可以在私募战场派上用场,比如北京私募多为华夏系,上海私募多为兴全系等。

而转型早的这类私募确实也吃到了前几年牛市的红利,一个显著的标志是百亿私募阵营中不乏昔日公募舵手的身影。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盘京投资、千合资本、宁泉资本、星石投资、和谐汇一资产、睿群资产等百亿私募,掌舵人都是昔日公募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私募排排网统计百亿私募大约有110家,不过,今年开年迄今业绩分化明显。

其中截至5月22日,在跌幅超过20%的百亿私募中,就有清和泉资本、聚鸣投资、千合资本、淡水泉投资、汐泰投资等公募派私募的名字上榜。这里大致分为几类,早期是赵军和王亚伟,如今王亚伟已经甚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2012年创立千合资本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却无法再现公募时期的辉煌业绩,再加上本身为人低调较少在公开场合露面,逐步降温淡出了投资人的视线。根据坊间未经证实的传闻,昔日公募一哥在圈内处于独孤求败的地位,他奔私一方面可能是缺乏太过刺激的挑战了,另一方面也可能和他的重仓重组股风格惹来一定程度非议有关,毕竟他的名为大盘精选的代表作实际重仓的多是重组类小盘,且产品常年处于封闭运作状态。而南方基金的邱国鹭于2013年创立了高毅资产如今已发展成为顶流私募,管理规模突破千亿。”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对比分析老牌公募派私募如今的不同境遇。

除去业绩外,衡量公募派私募的另一个标尺就是规模。在今年早前的股市大幅震荡中,公募派私募阵营的规模亦缩水明显,部分公司甚至退出了百亿阵营,比如王鹏辉的望正资产和靳天珍的煜德投资。

当然,公奔私的不仅有基金经理,还有不直接在一线实战的公募高管。近两年最为轰动的一起高管公奔私非郭特华莫属,她于前年年底创办了私募海南道富,但是在近一年半中却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响动。

不可否认的是,转换战场后水土不服回归公募的例子也在逐渐增多。如富国基金的于洋,作为在公募圈中享有“懂药帝”的称号,地位绝对要盖过如今的“医药女神”葛兰和赵蓓。可他在医药投资遭遇瓶颈时决定奔私,而去年11月他又重回富国怀抱,成为奔私潮中的一股逆流。从其在管两只基金今年的表现看,目前年内的净值回撤不到10%,依然优异,可惜的是错过医药大红大紫的年代,似乎如今的江湖地位不及往昔。

公募派私募心水股曝光各有所爱

调研重看科技成长 或为年度业绩蓄力

此外,已经决定奔私的明星还要面临一次抉择,是自建个人型公募还是加入合伙创业的平台型公募中,毕竟这两类私募业态内卷得也十分激烈。

“做好资管这门生意,需要成建制、成体系的前台市场服务;中后台风控运营保障以及强大研究团队的合力支撑,而这都不是一人单枪匹马能完成的。”上述不愿具名的年内奔私明星分析称,“因此个人天赋、努力程度和市场机遇决定基金经理的上限,而平台决定其下限。考察一个资管公司的能力与潜力,核心是看有多少基金经理在中位数水平之上。”

“在投资框架上,公私募的投资理念与思路不会有大的改变。但私募产品的组合配置灵活度相对更高一点,且私募产品的服务对象是合格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我们在组合管理的过程中会根据所管理的资金风险偏好属性,适度地提高组合的持股集中度,可能在进攻性上会强一点。”何潇坦言他公奔私后投资上的变化之处。

那么,在近期股市展开一轮强劲反弹背景下,新生代公募派私募面临较好的发产品和建仓时点,他们投资的一举一动都被投资人密切关注。

如出身博时基金的高毅资产邓晓峰,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介入的紫金矿业(行情601899,诊股),虽今年一季报显示其三只产品有所减仓,但依然位列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行列之中。该股2019年至今连续收阳,2020年全年实现翻番。相对长情的还有圆通快递,晓峰2号从去年中报就进入到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该股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涨幅接近90%。从去年三季报到今年一季报,邓晓峰还挖掘了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中国巨石(行情600176,诊股)和中航电子(行情600372,诊股)。而从4月28日2863点的底部区域以来,邓晓峰已经参与了多场机构调研,涉及普莱柯(行情603566,诊股)、立讯精密(行情002475,诊股)、分众传媒(行情002027,诊股)、广大特材(行情688186,诊股)、新和成(行情002001,诊股)等。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家老牌的平台型私募,虽然创始人邱国鹭和邓晓峰、孙庆瑞、卓利伟等都是公募背景出身,但是公司也荟萃了民间派的冯柳、股权私募出身的王世宏等人。

与邓晓峰任职的高毅有所区别,庄涛早期曾和老同事靳天珍一起打造宏道投资,但是后来各自离开后,他于2016年创立了盘京投资。据私募排排网4月底对全市场“双十”私募基金经理的统计,规模百亿级的“双十”基金经理仅5位,分别是盘京投资庄涛、林园投资林园、景林资产蒋彤、淡水泉赵军、星石投资江晖,排在首位的恰好就是隶属于老牌公募派私募的庄涛。

而其风格似乎更倾向于赛道股,最典型的例子是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拓普集团(行情601689,诊股)。Wind数据,盘京的盛信2期从去年中报开始就进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且一直在前十占有一席之地。一季报显示公司的盛信16期也杀入该股前十行列,而该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已经上涨超过60%。

从2863点以来的调研记录来看,庄涛独自调研的公司只有立中集团(行情300428,诊股)。但其公司的另两位主将陈勤和崔同魁却多次出现,前者曾是嘉实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后者则是王亚伟的“关门大弟子”。调研记录显示,仅两人共同调研的公司就包括了广和通(行情300638,诊股)、普源精电(行情688337,诊股)-U、振华新材(行情688707,诊股)三家。

此外,另据格上理财的统计,调研中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这三大领域最受私募机构青睐,最受关注的板块当属科创板,最受关注的个股当属容百科技(行情688005,诊股)。

(本文已刊发于6月25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