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多家银行手机APP“瘦身”背后 是“无奈”之举还是转型阵痛?

来源:中新经纬   2021-12-26 09:23:51

又有一款银行APP即将下线。12月24日,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龙支付APP发布一则《关于龙支付APP(个人版)迁移的公告》(公告)称,龙支付APP将于2021年12月27日从各大应用商店下线,龙支付APP将无法下载,相关功能不再更新。后续将逐步关停各项服务,龙支付APP将无法注册、登录及使用。

 来源:龙支付APP

 龙支付将下线

建设银行在公告表示,龙支付所有功能、权益、场景可通过中国建设银行APP和建行生活APP中的龙支付模块继续使用。

为何龙支付APP突然下线?中新经纬拨打建设银行客服热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该行对APP进行了整合,之后就不再进行龙支付APP的升级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1月,建设银行正式宣布推出龙支付。龙支付是建设银行推出的统一支付品牌,整合了现有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全系列产品,具备建行钱包、建行二维码、全卡付、龙卡云闪付、随心取、好友付款、AA收款、龙商户等八大功能。

中新经纬发现,建设银行近期在APP调整上动作频频,一边砍掉了支付APP,另一边则加码推广建行生活APP,在海口、厦门、福州等多地上线服务,并举办了相关推广活动。

一减一加之间,建行有何考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建行此举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单纯的支付APP无法获得足够的用户流量;二是生活APP可以通过生活服务的模式,获得用户流量,提供金融增量。

银行APP重复建设成负担

近年来,移动APP已成为各家银行争夺客户的流量入口,银行的APP也成为各大银行的标配,尤其是大行,几乎每家都有三四个APP。信用卡类、贷款类、生活服务类、支付类等各种细分领域均有涉及。

但银行APP的重复建设已然成为不少用户的负担。用户张女士告诉中新经纬,其手机中专门设置了一个针对银行APP的文件夹,其中包括了18个银行APP。

“通常信用卡和借记卡的APP是分开的,抢优惠需要下载2个APP。”张女士坦言,其实这些APP的打开率并不高,并且她还对手机丢失后的资金安全表示担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中新经纬表示,在数字化转型的“焦虑”之下,一些银行开发出很多款APP。这容易造成银行内数据信息的割裂,用户选择起来也很困难。而且部分APP开发完上线部署之后,后续的维护运营少有跟进。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尽管手机银行注册用户数量很重要,但如果注册用户活跃度非常低,那么,注册用户数量多的意义就不大了,而且还占用了很多资源,这类似于银行的睡眠卡或长期不动户。

多家银行整合旗下APP

除了建设银行外,近两年不少银行开始对旗下的手机APP进行整合“瘦身”。

早在去年7月,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就将旗下直销银行阳光银行APP与手机银行APP进行整合,前者的功能与服务全部迁移至光大手机银行APP。

今年10月11日,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将迁移至兴业管家APP。11月17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停止邮储生活APP注册及支付服务,并于12月22日起,该行将停止邮储生活APP全部服务。据悉,邮储生活APP上线仅一年时间。12月18日,广发银行也停止广发直销银行APP服务。

对于多家银行对旗下的手机APP进行整合“瘦身”,董希淼建议,银行需注重运营,要用“流程银行”的理念来做手机银行APP。“特别是中小型银行不要贪大求全,多出来的APP,该合并的合并,该归类的归类。建立专门的运营团队,要打造开放API,不闭门造车,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这样才能真正把运营做好。”

“单纯地在线上提供金融功能、解决金融问题是不能获取足够用户流量的,流量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取。”盘和林认为,在金融线上APP中嵌入更多生活内容,加强用户黏性 ,是商业银行发展线上业务的一种全新模式。

盘和林提到,在拓展其他流量入口的过程中,当前银行依然有一些问题,比如银行的生活服务类APP创新能力不强,获取流量专注度不够,即使有优惠措施,了解这些活动的人也很少。“将金融、生活服务整合到一起,设计要尽量简便,并通过营销渠道做一些宣传投放,培养用户使用银行APP的习惯。”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