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找回“附近”,一个群体的7年探索

来源:蓝鲸财经   2021-11-02 19:22:22

你有多久没有跟家人一起做一顿饭?你有多久没有逛一次怀旧市集?你有多久没有跟邻居一起做一件事情?

在现代化急速推进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离群索居的时光让人焦躁不安、没有安全感。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把人际间的疏离归咎为“附近”的消逝,人们沉浸在现代生活的“方便”里,对给予“方便”的人视而不见,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体谅和共情消失了,人也就没了依托,心灵变得空虚和无意义。

在这样的境况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羁绊便显得弥足珍贵,人人都在想找回那种连接的亲近感和安全感。当下,有一群人正在从邻里关系开始,探索找回“附近”的可能性,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龙民”,即通过享受龙湖多业态服务聚集起来的群体。

他们集体的节日叫“龙民节”,是龙湖三大品牌活动之一,从2015年起每年的10月正式开启。活动期间,“龙民”们分享美食、玩游戏、逛市集、做公益活动,一起创造群体记忆,找人际间的温情,共享美好生活。

分享家乡味道

美好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美食。人的味蕾偏好,取决于儿时的每一次味觉刺激,长大后无论漂流到何方,家乡的味道依旧是魂牵梦萦的存在,一道酸甜的锅包肉,一盘朴素的地三鲜,即可带你回到东北原乡。

刘哥和申姐在东北生活了大半辈子,女儿远嫁到广州,外孙出生后,老两口南下帮忙照顾。身处美食之都,但女儿念念不忘的依旧是东北味道,借着龙民节,刘哥、申姐便在厨房里炮制家乡美食。

一大早,刘哥就前往菜市场挑选食材,“茄瓜要捏一捏,别发塌”,再买上土豆、大青椒,挑一块上好的里脊肉,再来点姜葱、香菜等调料,一顿饭的食材就备齐了。

家里,申姐已经系上围裙等着刘哥买菜回来。“里脊肉嫩,要泡一泡,去去血水,切完片再泡一会,就不会腥了”,申姐边做边分享做锅包肉的小技巧,她退休前是一家食堂的经理,对东北菜颇有研究。

“咱们东北菜主要以溜、炸、酱、炖为主,也正是因为这样粗犷的做法,让食材在高温的作用下充分融合,像极了我们东北人的热情与好客。”申姐介绍道。

申姐忙活的时候,女儿一家在香味的萦绕下已经前胸贴后背了。随着锅包肉、地三鲜、清蒸鱼,菜一道一道上桌,外孙迫不及待尝了一块锅包肉,嘟囔着说“好吃!”。

刘哥感慨,“做了心仪的饭菜,得到夸奖的时候,是非常欣慰的”,所以他和老伴很愿意把东北味道分享给“龙民”们,邀请他们到家里分享美食,也把东北菜的秘诀一一告知。

刘哥夫妇还把做好的菜品,上传到龙民中餐厅活动页面,并配上菜谱,他们“想让南方人也能尝到正宗的东北味道”。根据龙湖官方数据,活动自10月11日至今,已经有约3000名“龙民”在线上分享了自己的私家菜谱,跟邻里分享自己的家乡味道。

线上分享美食之外,不少“龙民”在家门口切磋厨艺,联络感情。福州的果果小朋友眼看大人们在龙民节“厨王争霸赛”热火朝天地秀厨艺,自己也按奈不住,围着小围裙加入加入比赛。

只见她择菜、洗菜、备料毫不马虎,小小的身子翻动手中的铲子,最终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道菜——蒜蓉炒青菜。完成菜品的果果,径直把盘子端给在场的小区保安叔叔,要“感谢他们的守护”和日常的“零食投喂”,这软萌的动作,惹得邻里暖心不已。

令人暖心的还有厦门的“龙民”杜先生,他的手作鲜肉包,皮薄馅儿多,一口下去肉汁浓郁,在小区是人人嘴馋的存在。在龙民节活动期间,杜先生一家,连夜和面剁馅,蒸出100个肉包,让参加活动的邻居和工作人员得以解馋。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美食分享,“龙民”既展示了家乡风味,也在品尝特色风味时,拉进了邻里的距离。

找回邻里人情味

美食作为媒介,是邻里连接的开始,而找回“附近”,要求我们去从关注身边的人,去找回人与人之间的羁绊,从社区中找回人情味。

人情味从认知、认同他人的价值萌发,到相互扶持,支撑彼此的梦想。重庆的一位“龙民”陈旻刚刚实现了她征服珠穆朗玛峰的梦想,今年52岁的她,创造了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的女性的记录。

两年前,当她在朋友圈宣布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朋友们都觉得她“疯了”,女儿也极力阻止。不过,陈旻在疫情期间仍坚持严苛训练,逐渐让身边的人改变态度。

她每天在小区里完成200公里的跑步训练,负重45斤攀爬2500多阶楼梯,渐渐地邻居们都知道她是要登顶珠峰那个人,每次遇见她在小区跑步,都会喊一句“旻子姐,加油!”

在登顶的过程中,陈旻曾短暂性的缺氧差点命丧珠峰,不过在停留珠峰的25分钟里,她头顶金色太阳和瓦蓝色的天空,薄纱般的云朵在身边环绕,感觉一切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10月7日,辗转多地耗时177天,陈旻终于回到重庆的家里。邻居、管家、保安还为她举办了欢迎仪式,这让陈旻倍觉感动和亲切,“我在焦急寻找回家的路的时候,管家和邻居多次发微信或是朋友圈给我留言,提醒我注意安全、饮食和身体,像家人一样给我关怀和力量。”

“龙民”们支持彼此的梦想,也通过物与物的交换来熟悉彼此的生活。每到10月,龙民市集总是会准时在龙湖旗下的小区、商场、冠寓等业态空间里进行。武汉的龙民市集,照旧是解忧理发店、照相馆、磨刀铺、健康角,北京的龙民市集有糖人和冰糖葫芦,郑州的龙民市集新添了义诊、擦鞋摊位,而“龙民”们的二手物品摊位,永远人气爆满,邻里之间通过物品的交换和流通,逐渐走到一起,在一个个烟火气满满的“街边摊”上,“龙民”们享受群体的温暖。

邻里在市集中相遇,分享彼此的生活,也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节日,而为了让节日更加精彩,龙湖集团广发福利,为“龙民”们发放千万珑珠福利,在龙湖旗下住宅、天街、冠寓等业态均可花销抵扣,承包“龙民”的吃喝玩乐购。

“龙民”在一系列活动中,找到彼此的连接点,形成“龙民”的身份认同,成为一个新的群体。

凝聚公益能量

龙民节是一条纽带,通过美食、市集、家宴等活动,将“龙民”们聚集起来。龙湖的用户们从原子化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一个“龙民”群体,大家从共享空间到变成共享情感,人与人之间产生连接和认同。

以“龙民”为群体,“龙民”们的力量凝聚起来,变得愈发强大,“龙民”的涵义被不断拓展延伸。当“龙民”身份跟社会责任、公益相碰撞时,群体的力量便愈发突显。

曹富禹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股“龙民”力量,他是辽阳市辽阳县吉洞峪满族乡兴隆村的一位果农,在距离沈阳200公里外的村庄种植南果梨。这种梨色泽鲜艳、果肉细腻、爽口多汁,有“梨中之王”美誉,堪比库尔勒香梨。

在兴隆村,南果梨是村民们收入的重要来源。眼看梨熟了,却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闭塞而没有销路。“挺好的南果梨,没有销路,看着它掉在地上,心疼得睡不着觉。”村民曹忠田谈到南果梨销路问题就十分苦闷。

曹富禹满世界想办法,机缘巧合联系上了东北龙湖志愿者,这是一个由“龙民”组成志愿者团体。很快,一场“以买代帮、爱心助农”的行动组织起来,“龙民”志愿者们驱车赶往兴隆村,采摘南果梨,同时向亲戚朋友推荐南果梨,一条新的销路被打开,6千斤南果梨走出村庄,进入“龙民”的家里。

南果梨的销路被“龙民”志愿者们继续扩大,龙民节活动期间,东北龙湖各个项目营销中心都给南果梨预留了一个展位,接力向更多人推介南果梨。

南果梨销路打开之后,曹富禹不再发愁,村民们的担忧也渐渐消除。

东北“龙民”们在拯救南果梨的时候,大凉山里的盐源苹果也迎来新的销售渠道。朱福林刚刚结束一场龙小湖公益农场的直播活动,他要带货的产品正是盐源苹果。

朱福林接触盐源苹果,缘于2020年一次乡村小学的帮扶,他和朋友一起开车走入大凉山深处,为小学生们送去衣物、文具和书本。在途中,听闻盐源的高品质苹果被供应商压价,而当地人又不懂电商运营,导致清甜可口的“丑苹果”卖不出高价。

在探访多家果园之后,找到果农蒋蕙并达成合作,朱福林跟几位小伙伴一起搭建象甲美食电商平台,向自己书店的用户卖优质农产品,苹果、花椒等,均出自那次意外的探访。

通过“龙民”身份的连接,朱福林开始跟龙湖合作,在龙民节期间,一起把盐源苹果推荐给“农民”们,截至目前,帮助蒋蕙及其亲属带货超过5300多箱苹果,约15吨。

蒋蕙的苹果从此不愁销路,价格也比卖给批发商要高出不少,而“龙民”们则吃上了来自大凉山的优质苹果,朱福林从中“穿针引线”,造福大凉山农民和南京“龙民”。

在龙民节的号召下,“龙民”的能量被聚集起来,集中释放善意,助力乡村振兴,让公益行动变得更有力量。

结语

项飚认为市场经济、新自由主义推平了“附近”,越是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越没有附近的生活。人们只关心家里和世界发生的事,对“附近”不关心或者无感,这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同情和尊重,人变得更加情绪化、极端化。

“龙民”群体的凝聚,以及他们创造的龙民节日,让我们看到找回“附近”的可能。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情味依然可以通过交流、沟通逐渐培养出来,再遇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它会呵护、培养这小小的苗芽,让善意和信任在人群之中暗自生长。

如此,“附近”的回归也就不再遥远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