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财经 >

上市行“补血”频现 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补充紧迫性几何?

来源:财联社   2021-11-02 17:23:30

财联社(北京,记者高萍)讯,近日,上市银行配股、定增案频出,资本补充密集。尤其是最新纳入系统重要性银行的19家银行资本补充紧迫性受到关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19家银行除广发银行未有数据外,其他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超过监管要求。其中,大行普遍资本较为充足,但也有部分银行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定增、配股是银行外源性补充资本的重要方式,扩充资本可有效提升银行信贷投放对实体经济支持。近期,随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以及中国版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落地,部分银行中长期面临更高的资本管理能力要求,对于部分银行而言可通过内外部工具进行资本补充。

上市行配股、定增齐上阵 年内配股案已达3起

近日,浙商银行、无锡银行相继公布股权融资方案,配股、定增再添新案例。其中,浙商银行拟10股配3股募资不超过180亿元;无锡银行拟定增募资总额不超过20亿元,两家银行融资均用于补充本行的核心一级资本。

财联社记者统计发现,2020年江苏银行配股完成后,配股案例明显增多。加上浙商银行,今年以来,宣布配股融资的上市银行达到3家。在此之前,宁波银行和青岛银行也相继公布配股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苏银行之前,曾间隔七年未有上市银行配股案。定增方面,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披露定增预案的上市银行有2家,另有3家已经完成发行。

“一般而言,银行补充资本有两种方式,一是内生积累,主要依靠未分配利润自己‘造血’;另外是利用外源融资,比如IPO、定增、优先股、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从上市银行今年补充资本的情况来看,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配股和定增两种股权融资明显增多。

“银行资本压力直接影响信贷投放,扩充资本可有效提升银行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受疫情影响,去年银行业绩不如往年,内生性资本补充能力受到影响。”一位城商行内部人士表示,随着经济明显好转,今年银行板块表现不错,是银行进行核心资本融资较好的时间窗口。监管对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持积极态度,今年以来,监管也曾多场合鼓励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根据相关券商测算,2021-2023年上市银行如要保持2020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变,2021-2023年的资本缺口达1283亿元、2739亿元和5431亿元。

系统重要性银行大行资本空间大 部分行紧张

近期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公布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名单,明确了附加的监管要求。入选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均满足附加资本要求,无需立即补充资本,不会影响信贷供给能力。但附加监管规定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体来看,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五组,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

其中,已入选国际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四家国有银行全部进入到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的第四组,应执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但同时入选G-SIBs和D-SIBs的银行要按“孰高”原则确定附加资本比例,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需继续执行1.5%的附加资本要求,农业银行则继续执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

三季报披露已收官,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截至三季度末,除广发银行,18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均满足监管要求,且大行资本空间普遍充足。其中,建行、工行等银行均超出标准线4个百分点;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也超过标准线2个百分点。不过,相比较而言,部分银行距离监管要求较近,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超过标准线不足1%。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从18家银行(除广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超过监管指标看,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要求对这些银行资本补充压力不大,也不会对银行正常信贷扩张构成实质性影响。但也有部分银行超过监管标准不到1个百分点,这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在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看来,对于部分资本压力较大的股份行,可以通过内外部工具进行补充:外部工具包括IPO、可转债(转股);配股(上市公司)、增资(未上市)、定向增发等;内生性补充可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同时银行可以注重发展资本节约业务,推动轻资产转型。

面对更高资本达标要求,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亦从内源性与外源性资本补充给出建议。内源性资本补充选择上,王一峰建议加强负债成本管控,稳定存贷利差和NIM运行,避免ROE水平过快下滑,同时积极推动向轻资产业务转型等。

外源性资本补充选择上,王一峰建议择机发行可转债,推动主要股东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另外,推广使用资本计量高级法,实现资本节约等。“针对银行自身禀赋优势,定增、配股等方式亦是可选项。”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