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公布最新全球ESG评分 对大部分主权信用产生负面影响 | ESG-环球
来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2021-01-20 09:26:08
作者:吴渊
金融界网1月19日消息 昨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发布了其对全球144个国家及地区的ESG评分。评分分为两部分,分别是E(环境)、S(社会)、G(治理)3部分的发行人资料评分(IPS, Issuer profile scores),分别用于衡量评分主体暴露于各ESG因素的程度;以及信用影响评分(CIS, Credit impact scores),用以总体衡量ESG表现对评分主体违约风险与信用评级的影响。
无论是IPS还是CIS,在穆迪的评分体系中均分为了5级,从1至5,分别代表了正面、中性至低度负面、中度负面、高度负面、非常高度负面。
数据来源:穆迪
以CIS这一ESG表现对国家和地区信用的综合影响评分来看,穆迪评价的144个主体中,等级1的仅有11家,分别为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爱尔兰、英属马恩岛、韩国、卢森堡、新西兰、新加坡、瑞士、瑞典。而等级5水平的30个国家与地区,则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与东南亚。
与评分结果一道,穆迪还发布了一篇名为《ESG因素新评分描述的多样化以及其对信用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的解释性报告。在报告中,穆迪表示,根据其新评分的结果来看,ESG因素通常会对国家和地区的主权信用产生负面的总体影响,尤其是在新兴市场之间。穆迪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环境风险,以及一些特定的社会风险曝露整体偏高所致,映射在现实层面,往往伴随着评分主体治理力量薄弱,以及缓解相关挑战的财务能力有限所致。这些使得CIS这一总体评分在1~5级之间呈多样性分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面对的不同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不同能力。
数据来源:穆迪
根据IPS评分分别来看E、S、G三部分的风险曝露情况可以发现,其中环境部分的风险集中在中度负面程度,而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没有一个的风险曝露是正面的。将评分主体样本分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来看,其中发达经济体更多分布在中性至低度负面等级中,而相对的40%的新兴市场是处于高度负面至非常高度负面等级之中。环境部分的较低评分,主要源于物理气象原因、水资源风险,以及小部分的碳过渡等因素,而且通常与较弱的治理能力与较差的财务弹性有关。
在社会风险方面,主要分布集中在中度负面与高度负面之间。其中新兴市场更多处于高度风险评级中,主要涉及与劳动和收入,教育,住房,健康和安全以及基本服务有关的风险。薄弱的社会服务限制了经济和社会机会,有加剧了不平等的可能。而在发达经济体之间,虽然整体略好于新兴经济体,但由于人口问题拖累了经济增长以及公共财政和劳动力、收入等,造成了实际或感知的不平等,因而形成了紧张局势并影响政策。
最后是治理风险曝露。在这一方面,大多数发达经济体评级处于优势位置,而新兴市场间则出现多样化分布。事实上,通常拥有较强治理能力的国家和地区,能够直接对ESG评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增长环境与社会风险的抵御能力。治理能力较弱的国家和地区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反映在现实中,通常则表现为较差的政府机构质量与政策的有效性。
数据来源: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