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位基金经理离职,多位顶流“奔私”
来源:证基风云 2022-05-11 22:22:25
同花顺(行情300033,诊股)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已有69家基金公司的103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处于近年来的同期高位。
今年以来已有69家基金公司的103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处于近年来的同期高位。
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多为“个人原因”,有不少基金经理离职后跳槽到了更大的平台,也有公募大佬选择了创办或者加盟私募。
103位基金经理离职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今年以来已有69家基金公司的103位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离职人数处于近年来的同期高位。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同期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别为86人、78人、96人和56人。
基金公司发布的公告中显示,基金经理离任原因多为“个人原因”。其中,博时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年内离职基金经理各4人,为离职经理人数最多的基金公司。
此外,汇添富基金、中邮基金、金鹰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天治基金年内各有3名基金经理离职,离职基金经理人数居前列。
从月份来看,3月份是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的高峰期,共有36位基金经理离职。1月、2月和4月则分别有28位、22位、13位基金经理离职。五月刚过去三分之一,已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
“我们认为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或许是觉得当前市场底部特征非常明显,是一个非常好的布局时机。因此,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或者跳槽良机。”排排网旗下融智投资FOF基金经理胡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基金经理。今年虽然有逾百位基金经理离职,但是也有不少基金公司增聘了基金经理。
截至5月11日,嘉实基金年内新增聘基金经理8人,增聘人数居于首位。此外,博时基金年内增聘了7位基金经理,汇添富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富国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华夏基金各增聘了5位基金经理。
明星基金经理“奔私”
虽然大多离职的基金经理年限在五年以下,但是此番离任潮中,也不乏资深基金人士。很多知名基金经理在离任公募后,会选择创立或者加盟私募。
5月7日,易方达基金发布公告称,管理易方达裕祥回报等7只基金的林森因个人原因离任。林森离职时所管规模约700亿元,下一站或加盟私募。
农银汇理基金经理赵诣和国泰基金经理杨飞均在3月“官宣”因个人原因离任。
3月30日,中欧基金公告称,周应波因个人原因离任基金经理。周应波从中欧基金离职后,创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董事长。
于1月离任的兴证全球原副总经理董承非加入了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董承非基金从业资格证书已于2月14日变更,昔日“兴全三剑客”杜昌勇、王晓明、董承非再聚首。
同样于1月份离任的华安基金原投资总监、基金经理崔莹已经加盟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基金从业证书的变更日期为4月26日。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后奔私,一方面是因为私募利益分配更加合理,私募除了有公募的管理费之外,还有业绩提成;另一方面是因为私募在投资上限制比公募少,投资更加灵活,更有利于基金经理做出业绩。”胡泊指出。
面临诸多挑战
公募基金经理转战私募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胡泊认为,公募大佬转战私募之后主要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一是,私募追求绝对收益,公募追求相对收益,因此私募基金经理面临的业绩压力会更大,很多基金经理奔私之后在业绩压力下,很容易造成策略变形的风险;二是,公募的团队配置更加完善,人员分工更加明确,而私募对基金经理能力要求更高,并且能得到的团队支持可能更少,因此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之后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表示,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可能面临着研究资源、募资渠道及企业管理等多方面挑战。从公募仅仅完成研究投资任务,可能到了私募需要覆盖企业经营、投资所有流程业务。
那么,基金经理离职后,对投资者有何影响?又该如何处理所持有的基金呢?
“公募更加注重集体智慧,因此公募基金经理离职之后,对基金风格可能会有影响,因为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独特的投资风格,但对公募基金整体投研能力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我们建议对于基金经理离职的基金,先观察一段时间其业绩表现,然后再决定是否需要赎回。”胡泊坦言。
林佳义认为,需要关注其原本底层持仓资产的性价比情况,是否高安全边际,是否可持续增长等。如果底层资产依旧处于高性价比阶段,且新上任基金经理也风格相对一致,偏移不大,可继续持有。否则,根据新上任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及其原管理基金持有资产性价比高低及风格偏离度决策是否卖出。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今日头条
图文推荐
精彩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