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铂金 >

欧洲碳市场有哪些经验?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1-05-16 16:22:24

欧洲气候交易所为目前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碳交易所,去年的成交额占到了全球交易所成交金额的88%。更重要的是,欧盟碳市场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跨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成功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今年以来,欧洲碳市场(EU ETS)的价格接连扬升,12月的碳期货价格在日前突破每吨50欧元的最高历史价位,年内升幅达50%,而且市场预期碳价至今年底可能达到三位数。

碳价格的走高,既说明企业对碳配额需求的旺盛,同时也代表更多投资者踊跃参与碳产品交易,从而哄热了市场活跃度,整体反映出已经非常成熟的欧洲碳市场助力欧盟实现“减排”愿景的作用将越来越强大。

与主要经济体相比,欧盟在控碳、减排问题上表现出的态度似乎更为激进,就在前不久,欧盟各成员国和欧洲议会针对收紧2030年的气候目标达成一致,宣布203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将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少55%,比此前的目标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这种极具雄心的目标设定正是导致欧洲市场碳价快速升高的直接原因。

这背后的逻辑是,在碳配额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减排力度的加大意味着碳配额需求的增加以及配额资源越来越稀缺,从而推动碳价的上涨,而碳价的上升又会激励市场的投资信心,进而带动交易活跃度,反过来又可进一步推升碳价。

作为域内气候政策的基石,欧洲碳市场启动至今已经运转16个年头,覆盖30个国家(包括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并在去年和瑞士链接,纳入的企业与航空运营商共计1.1万家,控排量约占欧盟45%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按照“总量交易”原则,欧盟统一制定配额,各国为本国设置排放上限,确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中的产业和企业,向其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小于配额,可以将剩余配额出售,反之则需要在交易市场上购买。

从截至目前已经履约三个周期(以四年为一个履约周期,控排企业须在该时间窗口完成减排目标)的欧洲碳市场情况看,欧盟所能收获到的碳减排绩效也算是可圈可点。

首先,碳市场使欧盟国家的碳排放量呈现逐年显著下降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包括电力、工业部门以及航空业等在内,前三个履约周期欧盟碳市场牵引着碳排放量以年均1.4%的速度下降,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碳市场启动的当年至少低20%。理论上说,碳价的走高代表着企业碳排放成本的上升,因为无论是企业基于规避高碳价而在内部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实施自我减排,还是不得已在碳市场购买碳配额,都一定会增加财务开支,从这个意义上说,未来欧盟碳市场上碳价的继续扬升实际构成了对企业加大减排的倒逼之力,欧盟二氧化碳削减的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的概率非常之大。

其次,碳市场让欧盟能源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格局。为应对EU ETS规则,欧盟企业被迫选择其他替代型能源维持生产,或者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研发和创新以减少碳排放,欧盟的能源结构由此发生较大变化,其中过去10年间欧盟煤炭生产量下降了32%,石油生产量下降了29%。与此同时,风能、水能、光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欧盟的电力供应由此迅速地向多样化清洁能源转变,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上升到60%,超过煤炭和核能成为最大的发电来源,并且电力部门成为了欧洲最早脱碳的行业,以此为基础,欧洲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升至65%无疑具有非常大的胜算。

再次,碳市场让欧洲的绿色能源投资走上可持续运行轨道。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20年的八年时间里,欧盟仅通过在碳市场拍卖碳配额就获得了超过570亿欧元的总收入,这些资金投入到由欧盟资助的气候项目中。按照欧盟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投资计划》,未来10年内还要动员至少1万亿欧元的可持续投资进入碳中和和绿色经济领域。动态来看,由于存在非常清晰与强烈的碳价续涨预期,机构投资者的进场步伐也会不断加快,欧盟绿色能源投资也将从中获得持续的资本配给。欧洲碳交易所公开的EUA期货持仓数据显示,目前虽然仍是控排企业为主占比74%,但比2020年同期下降了6%,与此同时,基金的持仓份额从6%上升为9%,机构投资者碳配额仓位正在显著加重。

最后,碳市场促进了欧盟经济朝着脱碳方向的成功转型。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一方面,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导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迅速增加,而且这种因果互动效应在制造业投资占比较大的经济体内特别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受到减排目标的压力使然,欧洲制造业纷纷选择向可以减轻传统能源依赖的制造服务业转型,欧盟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19.8%下滑至2020年的13.6%,而同一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1991年的59%爬升至2020年的65.8%,由此让欧盟过去15年GDP的增长划出了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负向关联的漂亮轨迹。

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目前全球已建成的碳交易系统24个,碳市场覆盖全球16%的排放量、近1/3的人口和54%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同时,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考虑或积极开发碳交易系统。

比较来看,美国的加州碳市场虽然运转得比较成功,但也只是一个区域性的交易场所,并且体量根本不可与欧洲碳市场的交易量同日而语,同时,推出时间也要比欧洲碳市场晚得多。

数据显示,欧洲气候交易所为目前全球交易规模最大的碳交易所,去年的成交额占到了全球交易所成交金额的88%。更重要的是,欧盟碳市场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跨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成功经验无疑值得借鉴。

一方面,保持碳市场运维的渐进次序是欧盟碳市场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

从行业与产品纳入程序看,欧盟的电力与能源密集型工业(石油冶炼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玻璃行业等)首先进入首个履约周期,紧接着就是航空行业,然后就是道路运输和建筑业以及内部海运行业,减排的覆盖范围逐步拓展。在配额分配方式上,欧盟最初约95%的配额为免费发放,后来免费发放配额下降至90%左右,而在供求双方通过碳市场自动成交的同时,拍卖占比也逐年上升,份额从最初的不到5%升至目前的40%,并成为了最主要的碳配额分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与配额免费发放递减以及拍卖占比递增相同步,欧盟对于碳排放的违约企业,也就是碳排放超过了碳配额但不如期履约的企业所作出的处罚不断加大,罚款额从最初占配额比重的70%升至到目前的150%。

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以及资源配置功能是激发欧盟碳交易展现出活跃姿态的强大牵引。

观察发现,受到需求方面的扰动,欧盟碳价格经常出现偏离价值的非正常状况,其中金融危机期间欧洲企业排放量大幅下降,碳配额供给严重过剩,导致碳价大幅跳水,甚至一度出现价格近0的情况。新冠疫情发生后,欧盟碳价再次下挫,碳价跌至15欧元每吨之下。对此,欧盟除了通过削减配额与延迟碳交易等技术性手段来提振市场信心外,更重要的是创建了市场稳定储备机制(MSR),该机制的主要原理是,欧盟每年发布截至上一年底碳市场的累积过剩配额总数,该总数的24%要转存入MSR,实际操作则是在年度配额拍卖量中减去相应的数额,如截至2020年底,欧盟累积过剩配额总数14.2亿吨,那么下一年度配额拍卖将减少3.4亿吨,也就是2021年的拍卖配额比当年年度配额拍卖总额少了四成,由此向需求方传递出配额递减与稀缺的信号,并对微观企业参与碳交易形成倒逼,同时制造出碳价上涨的预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