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结束“八连降”!监管进一步压降规模可能性不大 今年总体规模或保持平稳
来源:财联社 2021-02-25 13:23:41
财联社(北京,记者 姜樊)讯,结构性存款结束“八连降”,在今年1月份恢复了正增长,并较去年末总体上涨超过5000亿元。
有业内人士认为,当下结构性存款规模上涨有其必然性,此前结构性存款已经基本达成监管要求的压降目标,而在当下总体资金偏紧的状态下,结构性存款也成为各家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例行安排。预期未来结构性存款规模仍将保持平稳,不会出现大规模增长。
结束八连降 结构性存款逆势上涨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1月结构性存款规模约为7.02万亿,相较2020年12月增长了5756.6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8个月的下降走势。
粤开证券研究院负责人康崇利表示,1月份结构性存款出现上涨,首先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年初一般是银行开门红阶段。观察2018-2020年初的数据,可以看到结构性存款基本是前一年的12月份下跌,开年1月份大幅上涨,今年银行同样加大了开门红力度。
在严格监管和市场利率上行的环境下,去年结构性存款连续8个月持续下降。从去年全年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结构性存款压降5.7万亿,结构性存款余额6.44万亿元,环比下降13.68%,同比下降32.88%。
康崇利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基本完成了此前监管要求的“结构性存款压降至年初三分之二规模”的要求,结构性存款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今年1月份结构性存款反弹力度仍是低于往年。
从具体数来看,大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4030.12亿元,而中小型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仅1726.48亿元。单位结构性存款成为总体规模上涨的主力军。单位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5204.25亿元,而个人结构性存款余额增加仅552.35亿元。
康崇利表示,今年开年以来资本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比起理财产品,部分客户经理可能会优先推荐风险相对较小的结构性存款。大行增长较多的情况或源于大行的开门红力度大、监管规范中小银行异地存款等因素,单位增长较多或与居民存款搬家至资本市场有关。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单位增长较多或与今年企业“不缺钱”有关。今年以来,国家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力保复工复产,也让企业手里更“不差钱”。
价格偏低 或有助于银行负债成本改善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今年年初结构性存款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主要是对公的结构性存款增长扩张,导致部分机构出现了结构性存款较快速的增长,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些银行核心存款增长存在压力。
在王一峰看来,当下整体的资金面相对偏紧,结构性存款的成本相对比较低,成为结构性存款规模上涨的必然原因之一。“结构性存款的价格低于银行同业的价格,甚至也低于一年期的MLF的价格,商业银行根据“增存、稳存”的要求,发行结构性存款以吸收存款是例行安排。”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由于大部分结构性存款在2020年第四季度及2021第一季度陆续到期,而自2020年6月以来,结构性存款利率呈下行走势,四季度结构性存款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2%左右,且预计将在今年一季度维持平稳。
“若银行要将结构性存款到期后续作或者重新发行结构性存款,皆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重新定价。”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银行将通过其它核心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以及同业存单来承接资金,而目前1年期、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及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皆低于结构性存款利率,从而可以改善银行整体负债成本。
预计结存规模平稳 不会出现大规模上涨
结构性存款“跌跌不休”的走势已经有所改变,但这样上涨的走势会否得以持续?
王一峰认为,预计未来监管进一步压降结构性存款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有必要。“只要结构性存款不出现快速的规模膨胀,目前来看结构性存款在一定程度的增长,是适应市场环境的一种表现。”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此前监管压降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主要源于一些银行通过“假结构”进行套利,压降的目标也是这些“假结构”的产品,而符合规范的“真结构”产品被持续压降的可能性较小,但大规模上升的可能性也并不大。
“当下结构性存款主要是单位结构性存款上涨,这与企业不缺钱也有一定的关系。”董希淼表示,而随着未来企业投资加快、越来越多的资金被用于生产领域,也可能会导致结构性存款的规模也将收到影响。
东吴证券也预计,2021年监管机构将不会对结构性存款规模有硬性要求,但也不会任由其增长过多过快。一季度结构性存款规模将不会增长太多,而利率有望维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