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基金卖爆了!一半“新基民”竟是“90后”!赚钱了吗?
来源:央视财经 2021-01-26 09:25:23
去年基金亮眼的业绩收获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2021开年以来,基金发行延续着去年的火热势头,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就诞生了多只“日光基金”。公募新发基金市场的单日募集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新发基金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基金1天内突破2300亿元。投资者对基金的购买热情可见一斑。数据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90后占据了一半以上。那这些年轻人对基金有什么认识?他们是怎么投资的呢?
基金销售火爆 90后“新基民”跑步入场
在上海市闵行区,记者见到了去年刚开始投资基金的郑子寒。95年出生的她工作仅三年,但也攒下了一笔不小的存款。由于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较低,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买起了基金。
上海投资者郑子寒:刚开始入场的时候,其实并不了解这些。无知者无畏,买的都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基金,比如疫情期间的白酒类、医药类。
虽然是个投资小白,不过由于选对了行业,半年多的时间郑子寒还是盈利了不少。此外,她还根据周围朋友的经验,提前做好了风险规划。
上海投资者郑子寒:整体收益率,大概百分之三十几。一般是低于本金8%的时候,就会考虑出手。对于获利方面,坚持得可能不是那么明确,以前会觉得20%就卖掉,但有时候到了20%,看到行情好,可能也会继续持有。
去年来,由于股市火热,基金成为了不少年轻人重点关注对象,像郑子寒这样的“新基民”不在少数。在某网站上,“理财”这个话题吸引了高达734万的关注,基金这一细分话题的关注者也达到了37万。而在某视频网站上,基金相关的视频播放量也动辄几十万、上百万。
对于年轻人来说,基金不仅是理财产品,也像是一种社交工具。年轻人曾经在茶余饭后会聊明星八卦,如今话题则变成了基金。
上海投资者 郑斌:大家会讲你觉得这个基金怎么样,你觉得这个行业怎么样,大家都会把它作为一个话题去闲聊。
由于对行业的了解大都来自于新闻报道,做出的判断也会掺杂着身边朋友和网络大V的建议,因此这批“新基民”投资的基金一般都围绕着白酒、消费以及新能源这些热度最高的行业。由于去年至今股市行情较好,他们的收益普遍超过了20%。
上海投资者 张鸿鹏:因为钱是陆陆续续投的,现在总额大概将近30万,收益大概六万,收益约20%。其实大部分的收益都是去年11月、12月产生的,因为当时投的钱比较多。
上海投资者 郑斌:我不是特别了解金融行业具体的一些细化的东西,所以选择自己相信的行业,选择自己相信的基金经理,可以帮助你节省很多时间成本。
“新基民”爱跟风 投资还需有自己的判断
虽然新入市的投资者都表示,自己会按照多个指标来选择基金,不过谈及基金净值、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大部分年轻人都表示自己不太熟悉。记者在上海街头随机采访了数位基金投资者。他们普遍表示,虽然自己会通过基金经理的履历,行业的前景等信息来选择基金,但朋友或者网络大V的推荐仍然是自己买入的理由之一。
上海投资者:一般网上这种资讯会比较多,还有比如有朋友可能会在朋友圈提及,甚至有时候在一些看视频的网站上都会有介绍。
上海投资者:主要的话朋友大概介绍的,会问一些周围的亲戚朋友会多一点。那自己会稍微关注一点,但是不可能像有些人投入那么多精力。
上海投资者:身边会有同事或者同学这种交流群,多少会有一些影响决策。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这些新入市买基金的投资者普遍有风险意识,但在选择上仍缺少独立的判断,更多是依据着新闻上行业的话题度高低来选择。在各类投资平台下,最常见的就是对哪个行业比较好、哪只基金比较好的提问。雪球网大V金伟民,投资基金已有14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投资股票型基金时,选择行业不能依据网络上的热度来判断,而是要从行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去判断。
金伟民告诉记者,虽然很多热门基金在此前一段时间涨势喜人,但这可能也意味着基金所属的行业估值已经偏高,在此时买入,就会有一定的风险。此外,很多新发行的基金虽然基金净值仅为1,但其背后的行业已经涨了不少,净值低并不意味着这只基金会有巨大的盈利空间。投资股票型基金最重要的仍是自己对行业未来的判断,而指数基金则需要长期坚定的持有来获得收益。
上海投资者 金伟民:我不会说某个人推荐的就特别好,哪怕这句话是巴菲特说的,你都要经过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的分析,而不要一味相信某个大V的话。大部分追涨杀跌最后的结果可能都非常不好的,其实还不如通过理性的思考去分散投资、长期投资,去获得整个中国A股市场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