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铂金 >

深圳一年投入142亿揽人才 却有人骗补 234套人才住房空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0-12-31 09:17:56

近些年来各个城市纷纷出动诱人的人才引进政策,广州推出“史上最宽松”的一线城市落户政策,有个大专文凭再加两个条件就可落户,苏州租房即可落户。。。城市间抢人大战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而人才吸引指数常年位居前三的深圳更是在今年投入了142亿现金揽人才,合计引进了37.62万应届毕业生、在职人才和留学人员。在这么大力度的人才引进中,却有个别人钻了政策的空子。

12月28日,深圳市审计局网站公布的《深圳市2020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暴露出来部分人才政策由于监管不到位而产生了一系列到处骗补贴、重复领补贴、学历歧视、偷税漏税、人才住房分配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等问题。

233家未纳税企业中

281人领取1.8亿元补贴

近年来,深圳先后出台实施《深圳市人才安居办法》、《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形成良好的人才集聚效应。去年1月至今6月,深圳市政财安排51项人才类专项经费,合计支出108.9亿元,深圳各区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发放配套奖励补贴33.43亿元,合计引进了37.62万应届毕业生、在职人才和留学人员。期内共认定高层次人才4233人,新增技能人才31.7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新的人才政策,深圳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租房和生活补贴从6000元上调至15000元,硕士从9000元上体调至25000元,博士从12000元上调至30000元。而非全日制的租房和生活补贴仍为本科 6000元、硕士9000元、博士12000元。同时,在领取市级补贴后亦有机会申领区级12500元至30000元的补贴。

但审计发现,部分人才政策制定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由于市区两级未共享人才审核信息,5名人员在市级和2个区领取了3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26.25万元。两名人员在申领区级补贴时未能获批,却通过了市级同类审核。

对人才发放奖励补贴的后续管理存在漏洞,未设定绩效考核目标,未形成有效约束。审计抽查发现,233家企业自设立后未缴纳增值税,上述企业有281人领取了1.8亿元的奖励补贴,据此计算这281人人均获补64万元每人,另外其中39人涉嫌在深圳非全职工作,个别人员在全国注册了40多家公司并在多个城市申领类似奖励。

234套已分配人才房实际无人入住

高层次人才认定存学历歧视

除了生活补贴,在2018年出台的《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中还对人才住房问题给出了标准,例如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优先承租人才住房,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人才住房。同时,探索人才住房先租后买、以租抵购制度,以及建立人才住房封闭流转机制等。

2018年8月,深圳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设筹集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不少于100万套,占到全部住房总量的60%,织密对人才住房需求的保障网。

审计发现,由于主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234套已分配入住的人才房实际却无人入住。

另外 《报告》还指出,政府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认定标准不够科学,存在“唯学历、唯论文”的倾向,仅通过学历或论文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分别为2768人、1017人,占认定总人数的57.3%、21.05%。

审计建议,市人力资源保障局要会同其他人才主管部门建立全市人才政策执行联动机制,建立严格的人才认定和资金使用监管体系,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的认定、评价和考核体系,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注重对质量、贡献和绩效进行考核。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和住房建设局要完善信息系统,加强市区信息共享互通,联合征信机构建立人才诚信“黑名单”。

骗补不止深圳,还有杭州

人才政策初衷是为了抢到人才,促进城市的发展,可却有很多居心叵测的人利用政策漏洞进行骗补。这种现象不只有深圳,杭州也有发生。

据工人日报此前报道,今年1月,杭州市滨江区的一家互联网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某在网上看到了杭州市新引进应届高学历毕业生“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的生活补贴政策后,发现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手续简单,于是铤而走险。

为大赚一笔,刘某组织公司员工购买应届生个人信息,为其代缴社保、制造虚假的杭州工作证明,随后使用公司账号在杭州市帮扶支持企业发展的数字平台——“亲清在线”上冒领生活补贴,并从中收取服务费。

经查,今年2月至5月期间,刘某等人以代缴社保、伪造身份的方式为60余名非杭州工作应届生骗取生活补贴,共计80余万元,公司从中获利20余万元。目前,滨江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该公司法人和高级主管。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文章

TOP